李海燕
摘要:語言能力的逐步發展對于幼兒的意義重大,所以,我們切莫忽視了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加強對幼兒生理及心理的了解,并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性地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生活期間得到快速成長。因此,本文以實際幼兒教學為根本,對幼兒語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加以認真探討。
關鍵詞:幼兒語言;語言能力;教學目標;教學規律
引言
語言與人的智力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一點早已有無數例子加以證明。顯然,每個人的智力發展及腦部最初形成的概念,都離不開語言能力的開發。我們之所以關注幼兒語言教育。且迎合現代幼兒教育理念,不斷在實踐過程中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幼兒語言教育工作應當貫穿始終,絕不可偏廢。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兒語言教育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并由此進一步論述了語言教育方法的策略,其目標都是為了讓幼兒小朋友的健康成長。
1幼兒語言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
1.1教學理念相對落伍
幼兒教育工作有其獨特性,且難度不小。特別是在語言教育過程中,教師會經常性地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如有的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或有的孩子性格過于內向不愿表達,因而遇到這類情況時,教師切忌急躁,而是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如何找到解決之道,每一個幼兒個體都是不同的,由此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懂得因材施教,鼓勵他們勇于發音、敢于表達,這一點才是最為關鍵的。但是,現實中能做到如此的教師并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教師的教學理念已經嚴重落伍,且過于強調自己的“講”,根本就不注重調動幼兒語言表達的主觀能動性。如此一來,幼兒的語言能力很難有本質上的提升,最終語言教學也難以達到理想的結果。
1.2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事實上,針對幼兒的語言教學方法實際上有很多種,大多數幼兒教師都會采用一些較為常規的教學方法,例如看圖說話、對話聊天等方式,這些方法在以往確實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得到一定鍛煉。但如果放到今天,這種常規的教學方法顯然缺乏足夠的新意,因為這些看圖說話只能借助書本上靜止的圖片、文字等。如一直都是如此,幼兒顯然不會再對語言教育活動產生興趣,故不愿意開口表達[1]。然而,現實中很多幼兒園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現代教學設備,但教師卻沒有想過怎樣去利用,這樣一來,語言教學方法就無法得到創新,因而要想實現良好的語言教學效果難言容易。
1.3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需要指出的是,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也需要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展開,但在現實的語言教育實踐活動中,很多幼兒教師在教學時并不能將之前準備好的教學內容一一展示出來,這個問題在各大幼兒園存在已久。此外,幼兒教師在平時制定教學目標時,也缺乏時間性與計劃性,往往是想到哪里教到哪里,即在語言教育實踐中較為隨意,有些教師甚至認為幼兒年齡太小,故在語言教學時沒有太過仔細。這樣毫無目標的教學肯定是對幼兒小朋友的傷害,亦很難將語言教育的真實價值挖掘出來,從而令語言教育淪為形式。
2幼兒語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
2.1利用教材,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語言教學離不開教材,幼兒教師要尊重教學規律,按照幼兒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開展教學,如利用兒歌、故事等來調動幼兒參與語言教學的積極性。第一,幼兒教師可借助講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孩子參與語言教學。兒童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很受幼兒的歡迎。因而,教師在講故事時不僅需要飽滿的情緒、豐富的面部表情,還要在講完故事后鼓勵幼兒說出故事的大意。第二,利用詩歌開展語言教學。詩歌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朗朗上口的韻律更容易加深孩子們的印象,幼兒一旦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自然愿意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三,選擇合適的教材及內容。幼兒教師要學會挑選一些與幼兒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往往很容易理解,幼兒也不會感到陌生,從而有利于提升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2創新語言教學方法,強調教學的參與性
幼兒語言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的一環就是要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如采取情境教學法就不失為一種好的語言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將幼兒分為若干小組,令其按照教學內容扮演相應的角色。此時,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或想法,教師就應當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幼兒的表達欲會被很好地激發,從而更愿意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這種語言教育方法無疑可以很好地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創造力。當然,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情境游戲,即以游戲的方式來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總而言之,創新語言教學方法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讓幼兒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更有參與感,令其對課堂教學更感興趣。
2.3完善教學操作模式,鼓勵幼兒勇于表達
幼兒年齡較小,發音器官還遠未成熟,有些幼兒小朋友甚至還伴有語言遲緩的情況,因而他們在發音表達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吐詞不清、重復說話等,而在遇到此類問題時,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要求幼兒立馬就能達到教師設定的語言表達標準[2]。相反,教師應開動腦筋如何在操作模式上加以改變、完善,鼓勵孩子勇于表達,即便幼兒反復出錯也要給予充分的包容。語言教學需要的是循序漸進,教師可以重點講授發聲的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如何模仿標準的發音,即便幼兒發音不準,也不能表現出失望或不耐煩的情緒,相反要耐心對其進行糾正。有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操作模式上作適當調整。例如,利用一些對話或交流的方式替代傳統的發音練習,這樣就可以使語言教學變得更為豐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情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得到克服。
3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的提升對于其智力的發展十分關鍵,因而我們需要格外引起重視。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須重點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確保其全面發展不受阻礙。因此,本文結合幼兒教學的實踐活動,深入分析了幼兒語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以期在該領域的研究能夠獲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梅艷.淺析幼兒語言教學如何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J].新校園:中旬刊,2020,3(24):173-173.
[2]吉紅鈺.幼兒語言教學中新方法的應用[J].新課程,2020,13(7):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