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艷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初期,這個階段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帶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激勵機制的應用,可以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和有效,在班級當中構建良好的氛圍。因此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探討一下如何通過激勵方法強化班級管理。
關鍵詞:激勵方法;小學班級管理;運用探究;策略方法
1.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在認知范圍上比較窄,思考問題也是缺乏深度。所以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情緒,通過激勵手段,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帶領班級學生健康積極地成長發展,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具有深刻的作用。激勵方法的應用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正確恰當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構建學生正確的人格。下文主要圍繞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應用激勵方法進行分析。
2.激勵方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應用的問題
2.1教師缺乏激勵學生的意識和觀念
在教學中很多教師缺乏激勵學生的意識和觀念,對于激勵方法產生較大距離感。從而在當前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很少有應用到激勵方法。并且許多教師嘗試應用激勵方法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沒有科學合理的方法從而導致學生產生一些問題。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更多從自身的主觀意識上出發,從上往下看的角度,反而不利于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所看到的問題往往是缺乏實際性意義的。并且教師對學生引導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建議都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樣一種激勵方法的應用現狀,對于班級管理產生消極的影響。
2.2激勵形式的單一
現階段班級管理缺乏完善激勵形式,在管理的過程中班級管理應該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相對應的策略。現階段教師往往缺乏激勵機制的構建,在班級管理中沒有細化各個環節,并且教師缺乏激勵學生的熱情,從而在班級中激勵方法的應用較為無序,無法在班級構建一種科學合理的激勵形式,從而無法在管理工作中更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單一的激勵形式也會大大影響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反而會影響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
3.激勵方法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應用
3.1樹立明確的激勵目標,教師清晰激勵思路
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應該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樣才能夠更加具有頭緒,強化工作效率和質量。而對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教師應該明確自身激勵的目標,以及激勵的思路,在班級管理中進行應用。
激勵方法的應用主要是圍繞學生所展開的,所以激勵的目標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為班級做出積極的貢獻。對于目標理念的優化,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當前學生的水平出發,階段性的激勵可以達到預期怎樣一個目標,從而在激勵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加具有方向。
像是在近階段我所帶領的班級學生的紀律性比較差,我針對班級部分紀律性較差的學進行激勵,比如他在班級中主動擦黑板,則可以對他進行表揚,而其他學生看到教師對其進行表揚,自身也會向其看齊。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激勵方法應用可以更加具有針對性,并且在激勵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把握住自己的目標,從而能夠更好地做好激勵工作。
3.2針對性的激勵方法
在激勵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具有針對性,激勵方法的應用不是一種普適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激勵方法的應用也應該是不同的。在激勵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性格和適應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激勵性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能夠學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啟發學生,幫助學生可以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比較好玩,在思想意識上非常活躍,教師應該學會去引導學生,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行為,從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帶領學生更加出色。
像是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班級的學生犯錯誤后,我在處理方式上則是合理激勵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評,部分學生經常在學習和生活中犯錯誤,教師的批評讓學生覺得沒有意義,而通過激勵方法,學生可以學會嘗試改變自己的錯誤和問題,從而不斷去引導學生。同時在班級中每當學生取得一次不錯的成績后,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直接表揚學生成績較好,而是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或者學習態度中好的幾點進行表揚,從而能夠讓學生理解和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做,這樣的激勵性教育形式顯得更加具有意義。
3.3學會傾聽,強化激勵的作用性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去傾聽學生的想法。教師往往會從自己的角度去審視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從而會出現一些問題。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學會傾聽,多去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從而能夠去面對一個較為全面的學生,這樣激勵性的工作開展才更加具有意義的。
我曾經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表現非常消極,同時成績也不夠優秀,教師可以適當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談話的過程中了解到該學生的問題所在。學生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感到不適,做事情精神不夠集中。然后教師可以激勵學生嘗試與班級同學進行交流,讓其逐漸融入到班級氛圍中。
又或者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會了解到學生在學習狀態上不夠積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去了解學生的狀態,而不是輕易地去指導學生。教師可以的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傾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認為自己做不到,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可以掌握,但是遇到需要變通或者更高難度的問題,自己就掌握不了。經過了解,教師再對其進行激勵,讓學生一步步調整,敢于挑戰自我,逐漸適應這個過程,讓學生可以突破自我,有更為出色的表現。
3.4控制激勵的頻率和強度
激勵性教育是間斷性的,并且激勵教育的強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控制激勵的頻率和強度。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性格上比較活潑,所以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讓學生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激勵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難度進行,像是一些的比較容易的目標,教師開展激勵性教育的強度就應該小一些,讓學生覺得這是自己本身就能夠完成的。而對于一些比較難的目標,激勵的頻率和強度就應該大一點,學生能夠提高自信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使學生可以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更加出色,在班級中構建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對于學習一直抱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在未來的學習歷程中也能夠不斷努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對于激勵性方法在小學班級管理的應用進行分析。在班級管理中激勵性方法應該更加具有方向和目標,在應用中具有針對性,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傾聽,最后控制激勵的頻率和強度,讓學生可以在班級中得到實質性的提升,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今后的成長中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南華.激勵教育方法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20(16):20.
[2]邵長艷,劉昊偉.人性化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18):6-7.
[3]李正容,鄒非.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0):31-32.
[4]丁曉燕.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6(06):115-116.
[5]余忠淑.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2(3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