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意見》明確:“按照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原則”,不斷完善中央媒體、省級媒體、市級媒體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四級融合發展布局。多年以來,我國廣播電視、報紙在媒體發展布局上,一直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媒體建制。2018年以來,全國縣級和部分市級廣播電視機構有機融入各層級的融媒體中心,一直與省級廣電機構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渠道相通,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隨著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在央媒引領下,省市縣特別是省級廣電云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構了互聯互融的關系,形成共生共贏的傳播模式和發展態勢,共同構建起了媒體輿論傳播新格局,提升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一、“互聯互融”“四級聯動”,提升輿論引導“到達率”。目前,全國媒體融合平臺陣地建設取得了體系化、多級式、重連接的重要進展。但無論是“央媒聚合”“省域統籌”“市域聯動”,還是“縣域自主”形態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實踐,都存在需要互聯互通、協同發展的問題。省級媒體相對來說有內容優勢、制作優勢和技術優勢,而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最基層的媒體,是最基層的主流輿論陣地和綜合服務平臺以及社區信息樞紐,肩負著最直接的“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歷史使命,是宣傳的觸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省和縣存在極大的優勢互補,能夠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積極效果。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西廣播電視臺在全國率先構建央媒+省媒+市、縣融媒體中心的“四級聯動”報道模式,打通中央到地方的傳播鏈路。與11家設區市廣播電視臺和100家縣級廣電媒體共享資源,與40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全程聯動,幫助他們將優質內容遴選出來,加工推送至中央大臺大網和頭部商業平臺,擴大了市、縣融媒體中心的“全國朋友圈”,打通了全國“兩會”精神傳播覆蓋的“最后鏈路”,先后被國家廣電總局作為全國“兩會”報道案例在當年的《廣電時評》《中國廣播影視》《國家廣電智庫》上總結推廣。
2020年以來,受疫情的影響和推動,“四級聯動”“互聯互融”已經成為江西廣播電視臺應對重大主題宣傳、突發公共事件和社會熱點話題輿論引導的固定模式,成為江西廣播電視臺支持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推動輿論引導能力跨越式提升的重要抓手。疫情期間,江西廣播電視臺“贛云”指導江西省40多家縣級融媒體推出了1000多篇融媒體爆款內容。其中,30篇作品全網點擊量超千萬。廣昌縣融媒體中心制作的抖音短視頻《江西申請出戰,疫情是嗎?辦他》點播量達4290萬,成為江西首個破千萬“戰疫”報道;手機江西臺聯合10個縣級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的互動H5《戰“疫”老表的十八般武藝》全網點擊量超過1023萬,互動參與人數超120萬。
二、“共生共贏”“平臺聚合”,不斷尋求輿論引導最大公約數。江西廣播電視臺建設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平臺“贛云”,向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全方位、精細化的技術、產品和運營服務,已形成自主可控,聚合能力強,上連央媒下接全省各市、縣、區的新型媒體業態格局。“贛云”融媒體中心基礎平臺已實現省、市、縣三級廣電媒體內容垂直一體化整合,為全省媒體的內容協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實現三級廣播電視臺平臺聚合,媒體資源共享、共用。
針對江西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建設經費及規模不一、建設思路及困難不一等實際情況,江西廣播電視臺不斷迭代升級“贛云”平臺,靈活制定了交鑰匙工程、硬件委托集成、合作運營三種共建模式。先后開發了新媒體發布平臺、私有云硬件支撐平臺、新媒體CDN全國分發網絡、輿情監控和大數據分析等八大技術項目;自主研發了多渠道分發、APP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模塊。
江西廣播電視臺還在江西地區率先對接“贛服通”,為各縣區融媒體中心量身定做近百項政務、便民業務,持續提供大量的免費影視資源,主動成立“贛云學院”培訓縣級融媒體中心業務骨干。一年來,安排專人跟蹤服務市縣(區)融媒體中心,點對點指導地市制作各類活動和直播近千場,進一步提升了市、縣融媒體中心的產業“造血”能力,增強了實力,擴大了輿論引導傳播力、影響力。分宜縣融媒體中心“2020江西國際麻紡博覽會”兩場直播通過贛云“四級聯動”體系,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客戶端以及今日頭條、百家號等頭部媒體、手機江西臺、每日新余、畫屏分宜客戶端同步直播,兩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200萬人次。
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當前融媒體建設最活躍、最貼近群眾的媒體單位,是宣傳的觸角延伸至“尋常百姓家”的關鍵一環,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已經按計劃完成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組建。全國媒體融合平臺陣地建設取得了體系化、多級式、重連接的重要進展,但無論是“省域統籌”“市域聯動”,還是“縣域自主”形態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實踐,都存在一些需要互聯互融的現實瓶頸。比如,省級“多云”并存、各自為戰,重復建設,業務沒有完全打通的情況;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在省直平臺和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對接中,常常被越過,面臨“空心化”問題;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還處于“合”而未“融”的階段,在功能和系統架構上沒有實現全媒體資源整合,在生產傳播一體化、省市縣全程協同互動等方面還有距離。這些問題都必須通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來解決。
廣播電視是高新技術的產物,重裝備、大體量,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要做會跳舞的大象,央視、湖南臺和一些走在前列的廣播電視臺已經有不少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江西廣播電視系統醒得也不算晚,2001年就成立了今視網,當時也多次引爆微博話題和朋友圈。2012年江西人民廣播電臺、江西電視臺兩臺合并后,特別是近兩年,全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挺進互聯網,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先后上馬了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手機江西臺和“贛云”平臺,建設了電視全媒體演播室、廣播融媒體直播室、“贛云”融媒體中心,與江西聯通合作創建了5G+VR聯合實驗室。隨著媒體深度融合、全媒體傳播、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都被寫入了“十四五”規劃建議。在全面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新一輪風口,大家既面臨同樣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也具備天然優越的合作基礎和令人期待的發展空間。
江西廣播電視臺將努力全面挺進互聯網,一如既往地發揮融媒體建設與輿論引導水平的正向助推作用,對上承接省融媒體中心和各大央媒、頭部商業平臺,向下拉動市、縣融媒體中心,推動構建媒體輿論傳播新格局,提升輿論引導水平。
一是進一步做強內容,壯大主流輿論。不管媒體生態如何變化,好的內容永遠是根本,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2020年以來,江西廣播電視臺有134個原創融媒體作品被中央網信辦全國全網推送,90件原創評論被中央網信辦“地評線”聯盟全國采用,80多件融媒體作品點擊過千萬甚至過十億,平均每四天一件爆款,重大事件輿論引導從未缺席。融媒體專題《關注“假靳東”》、短視頻作品《云上井岡竹飄香》和《種小香薯走小康路》都得到了中宣部的專題表揚。
下一步,江西廣播電視臺將以“創新創意計劃”為抓手,關停并轉一批受眾少、影響小的頻道頻率、版面欄目和平臺賬號,集中力量做優主平臺、拓展主渠道、做強主賬號,占據省內最優秀、全國有影響的主流媒體地位,繼續幫助市縣融媒體中心加大內容生產創新創優,共同從拼海量向拼質量轉變,從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二是加強平臺技術迭代和技術賦能。圍繞智能影像視覺、光場技術、AR/VR、5G全息等重大核心技術對外尋求合作,探索應用場景,轉化研究成果,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打造主流媒體的新基石,為各級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積極賦能。
江西廣播電視臺將開發上線更優質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功能模塊、電商模塊和贛云課堂模塊;與PPTV、上海百視通合作,為各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更多優質影視資源,推出“今視頻”APP,深耕各垂直領域,打造江西廣電自有的流量池,拓展廣電+政用、民用、商用服務,擴大主流輿論傳播陣地。
三是不斷拓展新媒體經營業務邊界。江西廣播電視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門辦臺,擴大與三大運營商、中國有線網絡、中國傳媒大學等企業和高校的合作,建設中部5G高新視頻實驗園,打造江西廣電國際傳媒中心數字基地,開設VR、AR、IR智能媒體體驗館,架構圍繞“贛云”的中部云數據中心,完善全臺云媒資系統,適時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為建設“融媒體+”提供持續動能;開拓更多的流量分潤、短視頻帶貨、直播帶貨等多種盈利模式;創新挖掘廣播電視造星能力,對內培訓、對外招募具有網感的特色主播和專家型編輯記者,培養行業意見領袖和網絡達人,壯大網紅隊伍;集中優質資源打造示范性的MCN,開展“網紅”培訓,發展“網紅”經濟,成就一批有煙火氣息、江西特色、自主掌控的知名網紅,形成強大輿論傳播場。
“十四五”期間,江西廣播電視臺還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進一步以互聯網思維、全媒體視角審視和謀劃全臺新聞宣傳和改革發展,重塑融合發展新架構、打造融合傳播新平臺、優化內容生產新流程、強化先進技術新應用、培育廣電網紅新勢力、布局深度融合新項目,著力提高輿論引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