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綜藝節目大都會有數位固定的主持人共同主持、出演,并因由節目而組成一個特定的團隊,被成為“群體主持人”或“主持團體”。李輝在《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團隊現象”研究》一文中提到:“主持群體”或“團隊主持”概念的出現是基于受眾對主持人在綜藝節目中成為娛樂主體的要求,使綜藝節目與主持人更緊密結合起來。2006年基于《快樂大本營》節目成立的“快樂家族”應是我國最早形成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團體,再如近年的大熱綜藝IP《極限挑戰》,當中的六位主持人成為“極限男人幫”、《奔跑吧》每季的固定主持人統一稱為“跑男家族”等。筆者認為,“綜藝主持團體”的出現,使綜藝節目在敘事上增加了“人際關系”這一方向,即通過游戲、任務等不同的節目內容,突出展示這一主持團隊間的內部人際關系。近年來,在飯圈文化、真人秀綜藝流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受眾在收看節目時更偏向于捕捉這一類型的人際關系,使其成為節目看點之一,亦為綜藝節目的敘事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與發展。如《中餐廳4》楊紫與王俊凱“姐弟”的交流模式在播出時頻頻成為微博熱搜話題;“跑男家族”中的成員鄧超、陳赫、鹿晗等人的私下關系亦是許多受眾關心的話題。
主持人是一檔節目的靈魂,好的主持人能為優秀的節目內容錦上添花。我國綜藝節目傾向于以打造IP為發展模式,固定的主持團體能為節目IP發展貢獻力量,甚至能分離出節目成為獨立團體參與不同的活動,以達到“破圈聯動”,以擴大該綜藝節目的傳播力度。但從節目內容制作這一方面來說,一旦這一固定的主持團隊有成員變動,該節目的收視率亦會受到影響;過分強調人物敘事亦會淡化本身的節目內容,導致節目內容不明確。以下,筆者將結合一些綜藝節目,對以群體主持人為主的敘事模式的特點及存在問題進行探討。
“以群體主持人為敘事主體”這一敘事模式中,節目會使用大量的篇幅來展現人物間的關系發展,如游戲、嘉賓間的談話與互動等。更多時候,游戲是為了襯托出人物間的關系而設置,如默契大考驗、團體任務等,以展現這一節目中的主持團隊的“團魂精神”。
展現團隊精神與默契。大部分有群體主持人的綜藝節目都會設置一個較難達成的任務,主持團隊必須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才可完成,如韓國《Running Man》曾策劃過一期全員利用塑料瓶、硬紙皮等工具造船橫渡漢江;中國《奔跑吧》的《學霸龍舟賽》《跑男團VS節目組》《10VS100》;《極限挑戰》中的《與你同行》《海島求生記》等多期節目的設置都是要求節目主持團以團體的形式來完成任務,以展現團隊的精神及“團魂”,亦能強化觀眾對該主持團體的記憶點。
展現團體內部的人際關系。除了大型的節目主題設置,綜藝節目更多時候會通過小游戲、拍攝環境和任務設置來達到突出人物關系、情感的效果。如《青春環游記第二季》中就設置了不少默契考驗的游戲環節以強化這個新團隊的默契與凝聚力,如節目組給出一個詞語,主持人團隊必須做出一致的動作;節目組提出關于主持團隊中某個成員的問題,全員必須同時給出同樣的答案才可通過。
現階段的綜藝節目都以真人秀形式為主,觀眾更渴望了解主持人間真實的關系,但實際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幾檔熱門綜藝節目每季主持團隊都有人員變動,其中必定存在著團隊成員間的磨合與熟悉階段,這時候更需要節目組通過不同的內容策劃來呈現出這一過程。同樣是《青春環游記第二季》,節目組就將大部分的游戲競技場景設置在酒店內,主持人團體都是素顏、睡衣出鏡,使他們處于一個輕松的氛圍,呈現出個人真實的狀態。節目還設置了一個深入交心的環節,五位主持人在這個環節中袒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對方。從節目呈現出來的效果看,這個環節是五人關系進化的催化劑。
“群體主持人”概念出現后,綜藝節目內容制作的思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綜藝節目IP化的發展之下,主持人團隊IP的打造也應鑲嵌于節目主題、內容、模式深化當中,在后期的節目運營中甚至可脫離節目IP,獨立成為一個團體參與不同領域的活動,以達到“破圈傳播”,擴大影響力,從而反哺節目IP。從這一角度分析,“以群體主持人為主的敘事模式”能更有效地達成這一目標。
以2006年成立的“快樂家族”為例,其成立是基于《快樂大本營》節目,“快樂家族”這一主持團體成立時,該節目已運營了九年,有優秀的內容輸出和穩定的觀眾基礎。此后,“快樂家族”出演了電影《嘻游記》《仙球大戰》等,并推出了音樂專輯《快樂你懂的》,以主持團隊的身份跨界電影和音樂。模式相似的還有《極限挑戰》中的“極限男人幫”,在2016年推出了電影《極限挑戰》,每季會推出公益演唱會。而湖南衛視則在2020年的綜藝里推出了“節目聯動”的概念,已有的聯動有《密室大逃脫》與《乘風破浪的姐姐》《密室大逃脫》與《明星大偵探》。其思路是通過邀請湖南衛視不同節目的主持、嘉賓“串門”參與其他節目錄制達到引流、宣傳的效果。
淡化了節目主題。以群體主持人為主的敘事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其使用了過大的篇幅展現人物關系,而淡化了節目的主題及內容。如《青春環游記第二季》運用了大量的篇幅在展現人物關系的游戲、談心的環節里,導致節目旅游、文化、探索的元素沒有被呈現出來,關于旅游景點的部分只有匆匆的介紹。同樣的還有《極限挑戰第六季》,為了呈現“極限男人幫”的兄弟情,節目組盡可能保留人物間的互動與對話。因此每一個游戲環節的時長都很長,導致在每集有限的時間內呈現出的節目內容減少,節目整體冗長、枯燥。
難以體現人情基調。很多的綜藝節目為了擴大收視率,會邀請一些嘉賓同時參與到一期節目中,但是由于本身群體主持人模式就已經存在較多數的主體,如果一期中再加入一定的人群,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最終的節目效果。同時,有時參與的嘉賓之間、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并不熟悉,在整個節目的互動中,更多的是一些簡單的寒暄。這樣不僅不利于收視率,更加難以體現節目中宣揚的人情基調。例如《向往的生活》該綜藝節目就是以黃磊、何炅、劉憲華(第一季)三個人為主,以及節目中的狗、羊等動物為主線,以客棧的形式來迎接不同的客人嘉賓朋友,多數的嘉賓都是與黃磊和何炅有著熟悉關系的人,這樣就給節目帶來了很大的看點。例如在黃渤、王迅參與節目的那一期,黃磊與嘉賓之間的互動十分熱情,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給予觀眾更多的友情感受。再如,在第一期中,宋丹丹與兒子的到來,大家晚上一起吃飯唱歌,體現了濃濃的懷舊情懷和歌頌青春的情懷。然而,后來在錄制中,來了很多的嘉賓,例如女排運動員參與到節目中,甚至在老狼參與節目的那期,更是人數創歷史新高。這樣不僅不利于節目的最終效果,更加不利于主持人與嘉賓朋友之間的互動。在短短的錄制時間中,更多的是“陌生”中的寒暄,沒有體現節目組想要傳達的人情效果。
綜上可知,綜藝節目實現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同時綜藝節目向群體主持敘事模式創新發展更是主要趨勢。而要想實現節目效果的最大化,不僅需要功底深厚的主持人群體,更加需要節目后期制作、安排過程中的緊密結合,只有兩者有效融合,才可以更加完善傳遞最終的節目效果。在此過程中,如何實現綜藝節目的自我更新發展,而不是一味“引進修改”是目前乃至未來我國綜藝節目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有適合本土文化的綜藝節目,更加符合觀眾的審美和體現整個社會發展的價值理念才是綜藝節目創新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