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崔銀河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央視《新聞聯播》作為極具代表性的主流媒體節目,推出抖音號等融媒體產品,取得良好的反響。本文以敘事學理論作為研究基礎,探討《新聞聯播》抖音號的敘事策略,為主流媒體提供發展的啟示。
《新聞聯播》節目作為國內最具權威性的主流媒體,承擔新聞報道、政治宣傳、輿論導向的重大責任。2019年7月25日,主播康輝在“國際銳評”板塊針對美國對華強硬派人士的有力抨擊中的金句“荒唐得令人噴飯”迅速在網絡走紅,隨后《新聞聯播》幕后團隊趁勢推出“主播說聯播”融媒體欄目,并且陸續在兩微一端等平臺上線。
《新聞聯播》抖音號于2019年8月24日上線,首條短視頻的標題為“新聞聯播,‘抖’起來!”,主播康輝一改往日嚴肅的形象,發出一起抖起來、一起上熱搜的倡議。截至2020年12月底,該賬號作品總量354條,粉絲數為2880萬,點贊總量超過2.0億,平均點贊數為超40萬,平均評論數超5000,平均分享超1萬,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敘事主體:主持人的第一人稱視角。敘事主體,即表達敘事文本的行為者。《新聞聯播》抖音號的形式較為固定,即節目主播在演播室的固定情景下,聚焦當天節目內容以及熱點新聞表達極具個性化的評論,節目主播即為賬號的敘事主體。區別于電視節目中的主持人、新聞記者以及新聞事件當事人的多敘事主體,抖音號敘事主體略顯單一,敘事視角也發生轉變。敘事視角即觀察描述文本、事件、情境和人物的角度,直接影響內容情節的呈現以及情感內涵的表達。按照敘述視角的人稱特征,分為第一以及第三人稱敘事,《新聞聯播》抖音號中的敘事主體即節目主播采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搭配個性化的手勢動作以及生動鮮明的語言,通過“我來說”“我認為”等表達直接講述新聞事件,表明觀點態度。
主持人的第一人稱視角是個性化的,賦予節目主播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以主播海霞為例,評論陜西神木農民工李小剛手捧紅磚朗誦的短視頻時,她不僅使用同樣的手捧紅磚的動作,還使用“我看了之后也覺得他朗誦得很有味”語言表達肯定,并表示期待“能夠和李小剛一起切磋朗誦心得”。主持人不再僅僅是節目的播報員,而是直接與新聞人物互動,構建富有親和力的新形象。此外,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配合抖音豎屏構圖的沉浸式呈現方式,與觀看者形成跨越手機屏幕的對話感,消除傳者與受者的隔閡,增進與受眾間的聯系。
敘事內容:碎片內容的情感化表達。敘事內容,即敘事作品的主干,按照敘事結構組織敘事主題的表達。其中敘事主題承擔著統領整個敘事作品的作用,而敘事結構則搭起敘事作品的框架,按照特定規則構建敘事文本。《新聞聯播》抖音號選取敘事主題包括對外關系、國內政治、熱點新聞、人物報道、節日慶典等,突破電視節目的報道和流程限制,以1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直擊每日新聞熱點。例如疫情期間,《新聞聯播》抖音號緊跟熱點,以“社區工作者抗疫事跡”“返校隔離的大學生”“來自巴鐵和蒙古國的捐贈”等多個主題報道,短視頻的碎片化內容呈現與電視節目要素完整的新聞報道共同實現疫情報道全覆蓋。根據保羅·萊文森的媒介補償理論,新興的社交媒介在內容表達以及社交關系上能彌補傳統的大眾媒體所存在的缺陷與不足。相比電視節目,《新聞聯播》抖音號更好滿足受眾碎片化的信息需求。在敘事結構方面,結合新媒體語境以及平臺用戶的需求,多使用金字塔結構,先敘述新聞事實,再表達觀點態度,凸出評論金句中的輿論導向。
此外,《新聞聯播》抖音號敘事內容呈現明顯的情緒化特征。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認為情感發生是建立在情感的所屬性質與主體相符的基礎上,與主體的關系愈密切,則情感愈發激烈。《新聞聯播》抖音號為迎合情感體驗優于事實陳述的互聯網內容特征,在敘事內容中聚焦普通人物故事,為案板下學習的小女孩加油,為獨臂籃球少年張家城點贊,通過具象化人物形象符號使敘述內容更富感染力,更容易引發受眾共情。主播的感動、嚴肅、悲傷和鼓勁等情感基調的表達輸出,與電視節目中立客觀、弱化情緒的表達對比鮮明,引發受眾感情共鳴。
敘事話語:不同符號的排列與組合。敘事話語,即語言以及非語言符號共同組成的整體。短視頻的敘事話語是多元且立體的,包括聲音、文字、圖像等多媒體元素,元素的不同排列組合建構出敘事作品的意義。《新聞聯播》抖音號的敘事話語突破“聯播話語體系”,形成網絡化、趣味化、立體化的話語風格。語言符號方面,《新聞聯播》抖音號不僅采取主持人的書面表達,而采用生動的語言,包括“央視boys直播帶貨,來康康撒開了買”的網絡語、“巴適得很”的方言。
在非語言符號方面,背景音樂、字幕、彈窗等多媒體元素增強表現力。《新聞聯播》抖音號背景音樂的使用貼合平臺定位,即音樂創意類短視頻社交平臺,通過抒情、輕快、舒緩、緊張、激昂的不同類型背景音樂,配合不同主題的敘事內容,滿足受眾聽覺體驗。字幕在頁面下方,是對視頻畫面內容的解釋,是主播口播內容的重點,通過字幕的加粗、變色和變大等形式標記,實現“劃重點”。《新聞聯播》抖音號的彈窗則代替電視節目中畫面切換,以圖片、視頻的形式鏈接新聞現場和主體,在短視頻有限的體量內提供更多的新聞材料,幫助觀者理解新聞事實,豐富觀者的感官體驗。受移動終端的限制,《新聞聯播》抖音號的敘事話語需要根據不同符號的表現力合理排列組合,利用新興的技術手段,變模態化為多樣化,最大程度地發揮不同元素的價值,增強主流媒體政治傳播的效果。
采納新興技術。短視頻作為新興的媒介,主流媒體在敘事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新媒體的技術特性,豎屏的使用場景直接影響內容的呈現方式,抖音平臺的技術特征改變內容的消費方式,這使得主流媒體不得不脫離原有的敘事思維,處理好技術屬性與平臺內容之間的關系。新型主流媒體短視頻的敘事內容應該是與技術手段相吻合,由技術手段保證內容的全方位呈現,而在敘事話語上,新興技術能夠充盈語言以及非語言符號的表現力,直接提高用戶的積極反饋。
調動受眾關注。作為追求小而精的影像媒介,主流媒體短視頻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吸引用戶關注,按照平臺用戶特征分為關注者以及觀看者,對于關注者的維護著力于保證用戶黏性,通過豐富敘事主題、強化敘事特色等方式保證關注者的留存。觀看者代表觀看到內容的用戶,其去存直接會受到敘事感染力的影響,敘事感染力的提升離不開情緒化的內容以及真實的參與感,深挖用戶的特征才能在敘事視角上聚焦到關注點。
適應嶄新情境。時空與人物共同創設敘事情境,為敘事文本建構出基本的大前提。新的媒介形式帶來的嶄新敘事情境,意味著主流媒體必須采取嶄新的跨媒介敘事的能力。電視節目與短視頻的客觀差異,應該醞釀出更加豐富且優質的文本內容,在保證意義的同時拓寬敘事的空間,主流媒體將現有媒體資源物盡其用,成為靈活轉化敘事情境的媒介使用者。
綜上,以《新聞聯播》抖音號為例的主流媒體短視頻的敘事策略適應短視頻的新媒介技術特征,迎合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能夠聚焦新聞熱點,爭奪受眾關注,是新型主流媒體的有效轉型方式。以主持人為第一人稱敘事,使敘事主體的形象更立體;碎片化內容的情感化表達,使得受眾參與感更強烈;不同符號的排列與組合,使得娛樂化與專業化并行不悖。總而言之,能達成主流媒體政治傳播的主要目的。隨著媒介形式不斷變革,敘事策略仍處于動態變化之中,也存在著敘事結構不合理、敘事話語不清晰等許多問題,這是主流媒體亟待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