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晶晶 劉俊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為社交媒體的誕生提供了條件,新媒介改變了傳統媒介的傳播與認知方式,其中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更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傳播力。虛擬環境中的非面對面互動,讓情感傳遞方式在其中獲得認同感并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微話題”使得微博用戶主動參與討論,內容更趨一致性,將“情感”作為感性判斷,為互動儀式鏈在網絡輿情中情感能量的發展奠定基礎。微博互動具有典型儀式互動的特征,通過情感能量和符號資本進行儀式互動,將其融合形成儀式鏈條,產生共同的情感能量,進而維護公平正義。但在此互動中也表現出割裂性,公眾的情緒態度有偏向性,會隨著互動不同而有所變化。此外,微博也在日益完善其功能,出現了類似于網絡論壇形式的“超級話題”機制。
社會學中對儀式的研究從涂爾干開始,最早是以他研究的以整合人類社會生活作用為目的的宗教儀式觀開始的。加拿大社會學家戈夫曼將其拓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提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面的交流行為也是一種儀式。在其擬劇分析理論中提到:人們有劇本。每人都有相應的角色,運用道具在前臺和后臺中進行表演。他最早提出“互動儀式”一詞,并從微觀角度說明了此類程序性活動對群體生活的重要意義。此外,以交往行為理論著稱的哈貝馬斯認為,互為主體間的理性交往是未來社會建立的前提。
互動儀式鏈理論及其核心機制。在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中,具備四個條件:一是人數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地點在同一場域內;二是該場所具有邊界性;三是該場域內的人聚焦點在同一處;四是他們彼此分享共同的真實感受。當這些要素間形成反饋作用,并累積到一定強度時,參與者便產生情感體驗的結果。該理論的核心機制是:隨著時間的推演,參與者在互動時形成共焦點后,彼此間便產生高度的情感連帶并表現出情感能量。最成功的互動儀式是參與者的強關注性,并在同一時刻對同一事實表現出認同感,期間起決定作用的是他們共享的情感體驗。
隨著網絡技術及新媒體的普及,在微博中的用戶通過“關注”“轉發”等符號識別的方式,基于共同關注的話題表達彼此情感,從而與他人情感上產生共鳴,這種節奏一致性作用于人際關系中,亦可對下次雙方的交往行為產生影響,從而構成社交型網絡,產生“群體集會”的效果。
微博話題互動儀式的結果產生情感能量。柯林斯將人類情感能量的分析引入互動儀式鏈理論中,使得其兼具社會學和心理學宏觀與微觀兩個特性。區別于吉登斯的觀點,他認為互動儀式鏈應當側重于生產與再生產的符號,而非情感能量。就微博中存在的情感能量而言,參與者表現出的情感體驗和行為改變利于參與到下一次的活動中去。在互動儀式鏈的影響下,微博網民的情感能量得到進一步釋放,使網絡輿論呈現顯著的情感化趨勢。
在微觀情境中,微博話題產生的情感能量,有成功和失敗之說。若在微博話題互動中,個體與他人之間的聯系是通過互動儀式所體現出的,主體間有充分的吸引力并表現出強認同性,則該儀式是成功的;反之,若是情感能量未達到一定標準甚至想逃離則是失敗的。微博話題作為平臺中時效性和傳播性最強的應用程序,用戶之間在互動儀式中也表現出不足,如跟風性、延時性、不規范性,使得信度和效度不高。
表現形式的具體內容。情感能量與互動儀式市場是柯林斯互動儀式鏈的兩大顯著特征。在微博用戶參與微話題互動,實現情感能量的回報。隨著時間推移,人們之間情感能量在互動儀式鏈驅力下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就像分配蛋糕一樣,個體在遵循共同標準之下會選擇性的將時間分配于不同活動中,獲得情感能量最大化。而微博作為互動傳媒的一員,期間產生的情感能量更具強互動性,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生成方式上的強包容性,二是獲取難度上更高的平等性,三是影響速度上波及范圍廣的特性。
情感與客觀事實界限的模糊。柯林斯嘗試將微觀同宏觀社會學相結合,微博就顯現了這一優勢,作為虛擬平臺的微博也有自身的劣勢。網絡市場中參與互動的群體進入門檻低,獲取情感能量的方式也有變化,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導致群體信息的私密性,而這就使得物質資本關系并不會對儀式產生太多影響。因此,作為網民表達意愿最直觀的情感狀態反映的微博,要盡量克服情感與客觀事實界限模糊這一不足,建立情感能量模型,把握整體輿情態勢有助于快速發現并解決潛在的輿論危機。
“互動儀式鏈”理論的首創者柯林斯,將工具性的“互動儀式”轉化成既代表生產又代表消費的群體身份成員符號的程序,應用范圍極其廣泛。以微博話題互動為例,在此鏈條之下產生的結果——情感能量,更是發揮著巨大作用。
通過法律,加強監管。隨著網絡文化逐漸被傳統的大眾文化所接納,微博互動開始被更多人青睞。就政府而言,既要正確引導用戶行為,培育用戶媒介素養,又要以強制力為保障,制定相關法規以及完善網絡互動規則來規范用戶的行為。同時,作為媒介平臺本身,網站也要注重互動儀式鏈中的情感能量作用。首先要協調好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保障各自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利用大數據抓取技術對用戶的情感狀態和關注點實時監控,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最后,多種形式培育和增強用戶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保證微博用戶有一個健康合法的互動環境。
重視情感能量,構建差異化互動市場。微博話題互動廣場有強互動性的情感能量特點,其核心是人們之間的情感連接,該理論強調參與成員間對于共同關注的焦點所形成的強烈的情感連接作用。因此,微博話題的互動應遵循此理論,形成群體團結的共通社區。但情感能量也分層次,微博平臺應以“差異化”發展為目的,打造差異化微博話題互動廣場社區。要引導用戶使用平臺的社交功能,加強網民之間的交流,強化社交功能。此外,通過了解網民心理,增加話題的好奇度和吸引度,使其互動性上升,從而建立起差異化微博話題互動廣場。
正能置傳播,增強對用戶素養的培育。每個人的情感和情緒不盡相同,這會影響不同的媒介形態在不同的傳播介質中的效果和功能。盡管在微博中有部分低俗和低質內容,但并不妨礙用戶總體上積極陽光的情感傾向。因此,平臺在迎合和滿足受眾群體需求的同時,也要通過傳播正能量內容,提升網民情感能量的正向積累,建立正確的符號資本與道德標準。增強參與者的素質,提高網民鑒別“精華”與“糟粕”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自覺規范自身行為,發揮互動儀式鏈的積極和良性循環作用。
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如同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一樣,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通過滿足人類溝通與互動的本能需要,以信息傳播德方式,將感性情感與理性行為相容,引起人類行為本質屬性的回歸。微博等新媒體技術的進步,技術上解決了現實中的時空問題,為全球編制了一個大型關系網。微博話題的專一性催生了群體符號的同一感,正所謂聚沙成塔,個人的情感能量無論是內循環還是為構建整個互動儀式鏈,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多方交流也是微博話題互動在鏈條機制中特性之一。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情感能量在柯林斯創建的儀式互動鏈中的正面作用,充分認識以微博互動群體對社會的革新與發展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進行良好的社會心態建設,提升社會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