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欣 張敏
廣播娛樂節目的形式豐富多彩,觀眾參與度普遍較高,收聽率高,在廣播媒體中占據著相對重要的位置。
節目形式多樣化、節目內容本土化。我國傳統的娛樂廣播節目,常常綜合音樂、相聲、詩歌、戲曲、游戲等藝術形式,有脫口秀、綜藝秀、競技節目、真人秀等節目形式,這些都是利用單一廣播的方式來實現傳播的。
目前,我國廣播節目內容更加注重本土化。就娛樂廣播的情況而言,以地區性方言為特點,以區域性文化特色為代表的,具有親切、熟悉的聽覺觀感的廣播節目,容易吸引更多的受眾。以唐山文化娛樂廣播開辦的《翼東三枝花》欄目為例。“冀東三枝花”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河北唐山地區三種主要的文藝形式,即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唐山文化娛樂廣播開辦圍繞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廣播欄目,在吸引本土聽眾收聽節目的同時,以弘揚和發展冀東優秀戲曲藝術為己任,承擔起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明的任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節目模式的共通化、節目品質的品牌化。在我國廣播與電視等其他媒介不斷融合的過程中,多個媒體類型相互聯動,形成了多元跨界聯動的廣播新格局。
傳統廣播在新媒體時代推出各種類型的品牌節目,與融媒體平臺相對接,構建一個圍繞品牌節目的融媒體信息傳遞系統,逐漸建成品牌化產業鏈。這無疑為其在媒介融合的發展打下重要基礎,也是實現跨界聯動的重要條件。
收聽工具多樣化、收聽平臺多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喇叭廣播、傳統臺式收音機、便攜式收音機等不再是收聽廣播的唯一途徑。車載收音系統、智能手機中的廣播APP成了當前更受人們歡迎的收聽工具。除此之外,還有可以在電腦PC、PAD等設備上使用的大量網絡在線收聽平臺,供聽眾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收聽廣播節目。
廣東羊城交通廣播的《大衛小夫DoDoDo》是娛樂廣播多平臺互動模式的典范。該節目靈活運用微信公眾平臺、視頻直播,將文字、語音、視頻三者合一,在節目時段與聽眾進行實時互動。聽眾不僅可以拉近與主持人的現實空間,還能享受來自節目之外的,如音頻資源庫、獎品福利庫等社區粉絲專屬音頻內容和福利。如此不再僅限于文字、單一的互動模式,使得我國娛樂廣播的受眾參與度越來越高,主持人和聽眾的互動性越來越強。隨著收聽和收看人數的不斷增加,節目的影響力與傳播力也不斷增強。
受眾群體的年輕化和特定化。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媒介的受眾相對于傳統廣播媒介的受眾而言,年齡有向下發展的趨勢,有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開始收聽廣播,并逐漸愛好起來。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音頻年輕用戶占比較多,30歲以下用戶占比66.7%。相比40歲以上人群,年輕用戶占比幾乎是其5倍。可以說,廣播媒介的融合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借助網絡平臺收聽、收看廣播節目。而關于受眾群體的特定化,從受眾吸引力上來看,現階段的廣播新媒體已經獲得了較高的收聽量,但在廣播節目具有穩定人群的方向上還存在著很大不足。在未來的發展中,為了提高受眾對廣播媒體的依賴程度,如何既發展品牌廣播節目,又吸引受眾迎合受眾需求,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優化管理體制,搭建專業化平臺。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更有技術含量的科技設備出現,從MP3、MP4到智能手機的逐步換代,收音機已經逐漸成為歷史的淘汰品。因此,我國的廣播媒體日益走向了下坡路,急切需要與其他的傳統媒介相結合,然而,目前我國廣播媒體與其他媒體的結合方式相當不科學、不合理。在很多城市中的廣播電臺,在名義上已經與地方電視臺結合成了廣播電視臺,但在這些廣播電視臺中,廣播電臺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導致廣播電臺仍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如今新媒體借助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在新的信息技術時代得到了充足的發展,而被時代所棄的廣播媒體的力量相當微弱。
因此,為了使廣播媒體重新煥發生機,借助廣播電視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首先的一點就是改變現存的廣播電視臺的管理體制,改變一套領導班子兩套管理體制的現象,做到廣播媒體與電視媒體的真正融合,而不是名義上的融合。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廣播媒體的力量,創造新的產業鏈,為廣播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可以帶動廣播媒體跟上新媒體時代的步伐。
提升媒體視覺技術,推進節目內涵創新。新媒體是借助智能手機4G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科學技術帶來了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廣播媒體借助收音機來進行信息的傳播,如今的新媒體則更多的是文字加圖片的形式。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模式,短視頻和圖文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遞出大量的信息,而傳統的廣播媒體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聽覺的刺激已經逐漸跟不上如今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如今人們更需要的是越來越完善的視覺體驗。
視覺占據人們每天獲取信息的83%,聽覺則只有11%。由此看來,視覺上的新媒體發展才是如今信息時代的主流,傳統廣播媒體的從業人員要轉變傳統的理念,結合新時代的技術創建新的廣播節目,將原本以聽覺刺激為主的廣播媒體逐漸轉變為以視覺刺激為主的新廣播媒體模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傳統廣播媒體更快更好的轉型升級。從業人員要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不斷向其他媒體學習先進經驗,才能讓廣播媒體在新的時代下保持內容的持續創新。
培養主持人團隊,打造廣播品牌。在如今的快餐時代,品牌效應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人們往往喜歡推崇那些熱門的品牌或明星等,雖然有些明顯的弊端但在廣播行業當中卻是可以轉型升級從而煥發生機的新方式。
在傳統媒體時代,廣播的主持人是節目的主要締造者,其聲音是廣播的重要標志,在如今這個新媒體時代,廣播媒體可以借助網絡對主持人的聲音進行包裝,形成一定的粉絲基礎,從而借助粉絲的力量推動行業的發展。當然空虛的包裝是沒有意義的,廣播媒體在新時代更需要不斷打磨節目的內容,使內容更加有深度,只有內容的不斷更新才能留住更多的粉絲,才能在新媒體時代穩住陣腳,從而煥發新的生機。
發展節目制作的服務思維。無論在什么時代,每一個行業的服務原則都應該是以用戶為中心。新媒體時代下各大媒體更是不例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就是各大媒體需要發展的。如今各大媒體的制作也越來越響應人民群眾的訴求,各種新綜藝新影視劇層出不窮,借助這些創作帶動新媒體的快速發展。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廣播媒體更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做到以用戶為中心,廣播媒體在如今已經成為比較小眾的媒體之一,其更需要加強用戶黏性,更需要打造新的節目創作,來吸引新用戶的加入。例如,廣播媒體可以與喜馬拉雅FM、企鵝FM等爆款APP合作,借助這些網絡APP的粉絲群體來壯大自身的粉絲基數。在節目制作上,因為年輕人在網絡上是主要的生力軍,所以廣播媒體更需要把握住年輕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在如今的新媒體網絡時代發展。
我國廣播行業就其自身發展而言具有著一定程度的創新性,而廣播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所擁有的娛樂節目在構建過程中已經逐步對自身所有的特點進行綜合性優化,在構建過程當中擁有較為獨特性的生存空間,并且在媒體融合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地進行綜合性的融合及學習,并且積極地融入融媒體的建設過程當中,使之能夠充分對新媒體的沖擊進行有效地面對。相應地,娛樂廣播節目在構建過程當中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綜合應用,需要對自身的節目制作資源進行有效優化,同時對相應的平臺進行綜合打造,應用創新型的思維對當前所擁有的媒體競爭模式進行積極應對,由此使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的創新性得到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