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唐飛
2020年2月15日,微博賬號“濰坊今日”發布一則微博,內容為山東濰坊迎來降雪,壽光市美林景苑小區一業主利用皚皚白雪,用腳繪制了這幅畫面。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握緊拳頭,中國加油!隨后,中國新聞網發布一則微博,內容為湖北武漢迎來降雪。武漢一小區雪地里書寫著巨大的“中國”字樣,還畫有一只緊握的拳頭。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中國青年網、環球網、光明網等媒體轉載。此外,新聞大連也在微信頭條發文:震撼!大連雪地上驚現硬核一幕。上述新聞使用的都是來自濰坊的新聞圖片“雪景圖”。
2016年11月,“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詞典》選為年度詞匯,將其定義為“陳述客觀事實對民意的影響力弱于訴諸情感和個人信念的情況”。“后真相”一詞用來表示人們的個人信念和情感的影響力比事實真相更加重要。“后真相”具有批判意味,也就是“真相不再重要”。“后真相”的特征表現為成見在前、事實在后;情緒在前、客觀在后;話語在前、真相在后;態度在前、認知在后。
特殊背景下受眾的選擇性接觸與情緒共振助推新聞專業主義的消解。拉扎斯菲爾德等人認為,受眾在接觸大眾傳播的信息時,并不是不加選擇的,而是更愿意選擇接觸那些與自己的既有立場和態度一致或接近的內容,而對與此對立或沖突的內容有一種回避傾向,即“選擇性接觸假說”。疫情當頭,全體國人急切需要正能量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受眾更傾向于選擇瀏覽與戰勝疫情相關的正能量新聞并且深信不疑,沉浸在加油助威中,這種“選擇性接觸”助推了新聞專業主義的消解。在特殊的疫情環境下,“選擇性接觸假說”更為活躍,這種活躍離不開受眾的情緒共振,大到“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小到“戴好口罩、居家隔離”,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下,大家懷揣著一顆期待的心,期望早日看到向好的信號,而中新網發布的微博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地位使這一向好信號的影響迅速擴大,激發起受眾的情感共振。此時,情感早已走到了真相前面。
注意力經濟背景下新聞報道容易陷入以商業邏輯為底層邏輯的泥潭。注意力經濟背景下,誰掌握了注意力誰就掌握了時代風口和經濟紅利,就可能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屹立不倒。社交媒體的特點之一是以商業邏輯為底層邏輯,堅持“無利不起早、來錢快才好”,但是以商業邏輯為底層邏輯早已不是社交媒體的專屬。主流媒體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稍有不慎也可能會偏離主航道,新聞報道時而因盲目追求“第一”在事實真相還未完全暴露之前早已匆匆下好結論,又或者為了抓住受眾的注意力利用偏激言論刺激受眾,堅持商業邏輯這一底層邏輯,無視新聞價值與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KOL關鍵意見領袖的社會地位賦予功能擴大新聞事件影響。在“武漢雪景圖”事件中,新聞發布者都是意見領袖,但是中國新聞網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地位摘得KOL關鍵意見領袖的稱號。關鍵意見領袖具有強大的社會地位賦予功能,使“武漢雪景圖”自面世以來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中新網“武漢雪景圖”發布后,中國青年網、環球網、光明網等媒體轉載就是有力的證明。KOL關鍵意見領袖的推動使新聞事件獲得強大的社會地位,受眾在情感的引領下,新聞事件的影響力順勢推向高潮。
社交媒體與人際傳播加持。2016年是短視頻元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社交媒體在信息傳播上憑借其碎片化和聲畫結合的特點,俘獲大量受眾。在2020年疫情期間,抖音的銀發收視群體更是獲得激增,使信息傳播覆蓋全齡段。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病毒式傳播可以迅速擴大事件的影響力,這種病毒式傳播又為受眾進行議程設置,影響受眾的人際傳播,熱點事件成為受眾茶余飯后的談資。加之在信息壓力與群體壓力下,受眾錯失了熱點事件就仿佛被群體集體孤立,寸步難行。社交媒體和人際傳播為擴大事件影響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拷貝支配的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的差異難以準確核實。清水幾太郎認為,我們看到的是“拷貝支配的社會”,受眾很難將“拷貝支配的社會”與真正的現實世界做準確對比。在“武漢雪景圖”事件中,大多數受眾看到新聞事件時是歡呼雀躍的,但是無論對事實真相相信與否、懷疑與否,大多數受眾都無法對此新聞事件做與現實世界的準確核對,久而久之,這種“拷貝支配的社會”不但使人們對新聞事件深信不疑,而且在特殊的背景下加劇了后真相時代。一張帶有“中國加油”字樣的雪景圖的確可以發生在武漢,但是也可以發生在世界各地。普通受眾首先是沒有把“拷貝支配的社會”與現實世界做準確對照的能力,其次在疫情這種萬眾一心的呼喚中,“雪景圖”成為加油鼓勁的幫手,受眾會對這一新聞深信不疑,在深信不疑中情感早已走到了事實真相前面。
堅持事實第一,回歸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堅守。無論是“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還是“新聞是對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無論是“NNN今天的新聞今天報道”還是“TNT現在的新聞現在報道”,新聞更趨向于現場直播和即時知曉,使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與現場報道和受眾的收聽收看三者實現共時同步,在這一過程中,變的是速度,不變的是事實。事實永遠居于不可撼動的地位,只有堅持事實第一,才是在堅持做新聞,才是堅持做新聞人。
新聞媒體以價值邏輯為底層邏輯。自媒體亂象中暴露出社交媒體時代嚴重的以商業邏輯為底層邏輯的問題,社交媒體淪為經濟的奴隸,社交媒體中的新聞發布也早已沾染上功利性。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要時刻警醒自己,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市場的確可以帶來活力和創新,但是當新聞沾染上過度的銅臭味后,新聞早已不是新聞了。那種一味地追求碎片化時代下以淺表化信息博人眼球,以新聞造假為手段獲取熱度和關注,換取受眾的注意力,以錯誤的方式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呈現沒有新聞品質的“新聞”,新聞媒體應該摒棄這種做法。
新聞媒體應該以價值邏輯為底層邏輯,以正確的方式獲取受眾的注意力,承擔好社會責任,傳遞新聞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做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
堅持自律與他律,凸顯把關的價值,強化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意識。媒體的公信力體現新聞媒體的報道品質,是衡量媒體權威性、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標尺。為了提升媒體的公信力,主流媒體面對突發事件或是引發民眾關注的熱點事件時應該及時發聲,澄清事實,還原真相。自律和他律是對新聞人的約束,他律是外部機制的約束,具有強制性和不可違抗性,否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自律是自我約束,是對新聞專業主義的自發堅守,源自內心的無比熱愛,懷揣著新聞理想一路前行。自律和他律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當沒有了自律也就沒有了堅守和熱愛,他律這一外部機制的約束會變得無比空洞和敷衍,隨時存在著外部機制失效的可能;當沒有了他律單純擁有自律和熱愛時,也無法保證自己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永不沾染上過分的銅臭味,在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中,容易陷入以商業邏輯為底層邏輯的泥潭。
盧因提出的“把關人”認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把關人是大眾傳播媒介內部的工作人員。因為大眾傳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經過這些工作人員的過濾或篩選,才能同公眾見面,所以他們便是信息傳播的“把關人”。在“武漢雪景圖”事件中,多重把關的共同失效造成了這一新聞失實的現象,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堅持自律與他律,實則凸顯了把關的力量,凸顯了外部機制的把關與傳媒人自我把關的雙重把關。
在這個后真相、碎片化、注意力經濟的多元語境中,新聞傳播肩負著傳遞新聞信息、引導輿論的重要責任。這個多元語境在助推新聞專業主義消解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方向。新聞媒體要堅守新聞價值,堅持事實第一,讓新聞價值回歸價值本身,堅持以價值邏輯為底層邏輯,堅持自律與他律,內部外部把關雙重加持凸顯把關力量,提升全民媒介素養,將新聞事實與真相呈現給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