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嘉儀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東莞523419)
自我國第一家網絡信用借貸平臺“拍拍貸”2007 年在上海成立后,網絡貸款迅速傳播到全國各地,它是一種利用互聯網,不需要出門就可以在各種網絡平臺上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審貸步驟,包括網絡貸款的申請條件和要求、準備資料,甚至是最終遞交資料和收到貸款都在網上完成的貸款方式。在實際中,大學生群體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卻有著極強的消費力,是未來消費市場的主體。 從2015 年12 月阿里研究院與波士頓咨詢發布的《中國消費趨勢報告》已經可以看出國內大學生的消費數據與趨勢,如今我國大學生把網絡貸款作為網購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且這種現象已經開始蔓延,尤其是一些網購平臺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會引起大學生的密切關注。 當大學生的消費需求超過家庭供給能力時,部分學生可能會控制不住過盛的消費欲望,選擇拆東墻補西墻式借貸來繼續消費,別有用心的網貸平臺則瞄準這一時機,展開針對大學生的貸款發放,引誘大學生在不同網站多次借貸。 而大學生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現違約情況。 這樣一方面會增加正規網貸平臺壞賬的風險,并使得非法網貸平臺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大學生就會陷入利滾利的圈套,越陷越深,導致不幸事件的發生,造成社會波動和家庭悲劇。
本次研究將通過研讀文獻、線上問卷和線下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借此了解東莞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念并對大學生網絡貸款做出正確的指引,幫助大學生了解金融行業的前沿發展,達成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價值觀,規避風險的目的。
對于借款者來說,網絡借款的門檻較低。 首先,只要借款者的信用良好,不需要擔保也能獲得貸款,因此,會有大量的大學生選擇這類貸款手續簡單但風險偏高的P2P 網絡貸款平臺或者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而放棄銀行等傳統借貸平臺。 其次,P2P 網絡貸款平臺的額度往往較大,一般而言,越是小眾的平臺能貸款的額度越高,能夠滿足更大的借貸需求。 除此之外,P2P 網絡貸款平臺還為借款者提供套現功能,這相比于傳統的借貸規則來說,是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也是大部分借款者會選擇網貸的原因之一。
對于網貸平臺而言,網貸行業的準入門檻較低。 網絡貸款實際上是一種民間的借貸行為,其本身具有虛擬性。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不健全體制和制度,給了網貸平臺不需要通過嚴格審核便能直接進入金融市場的機會,這也使得許多借著P2P 網絡貸款名義而暗地里發放高利貸的平臺有了可乘之機。
在信息化時代下,網絡貸款平臺的認證、清算、交付等流程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簡化了銀行等傳統借貸機構的復雜流程,不論是借貸者的信息核驗還是資料交付,甚至是后期的款項轉賬和償還,都可以直接在網絡上完成,只需要一臺電腦或者是一部手機,操作簡單、便捷的特點使其受到了多數人的青睞。 而靈活性則主要體現在借貸金額、利息、期限、還款方式的靈活,一般而言,由于網絡貸款平臺能提供給借款人的額度相對較高,所以借款人一旦選擇高額借貸,相對應的他們會選擇的還款分期時間就比較長,同時也會導致高昂的借貸利息。
對于投資者來說,網絡借貸平臺多而雜,卻缺少有效的監管,存在諸多的問題,所以風險高。 然而高風險通常意味著高回報,這也是大多投資者愿意冒險投資借貸平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網貸平臺來說,借款人通常要為高額貸款承擔相對較高的利息,這有利于平臺的盈利,也是網絡借貸平臺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但平臺無法保證借貸資金的使用與申請填寫時的用途保持一致,一旦借款者把借貸款項拿去做股票、彩票或其他高風險的投資,網貸平臺將會承擔巨大的風險,容易產生信貸危機。
本文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22 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學生。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直觀看出該校大學生的網絡貸款現狀。
據調查可知,絕大部分大學生對網絡貸款的理解局限于表面,僅有8.12%的同學對網絡貸款有深刻的理解。 很多大學生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會選擇網絡貸款,但他們對網貸的了解并不深刻,很容易掉進網絡貸款的陷阱。 高額的利率是貸款人沉重的心理負擔,淺層的了解會讓大學生在無意識中欠下高額利息,無法償還的貸款和無法承擔的心理壓力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大學生崩潰輕生。
而在被問及是通過哪些渠道了解網絡貸款時,有過半的同學(占比57.89%)表示是通過網絡貸款平臺及產品宣傳了解的,學校的網絡貸款教育講座則為第二大了解渠道,占比39.78%,也有不少同學是因家人的告誡進而了解網絡貸款,占比35.85%,還有17.93%通過朋友的介紹了解到網絡貸款,外派宣傳單及其他渠道讓10.36%的同學了解到網絡貸款。
在調查的主體中,94.68%的同學表示平時沒有網絡貸款的需要,卻有33.89%的同學有過網絡貸款的經歷。
目前的網絡貸款平臺種類大致分為三種。 一是銀行貸款,這是一種傳統的、低風險的貸款方式。 銀行根據國家政策的規定,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給有需要的用戶,并要求其在一定的期限內歸還,一般要求完善擔保、房屋抵押或者收入證明、個人征信證明等。 對于大學生來說,銀行貸款要達到的要求較高,且由于網絡支付的普遍使用,信用卡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僅有2.48%的同學選擇銀行貸款。 二是P2P 貸款平臺,主要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這是一種將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給資金需求者的模式,該平臺的很多資本都是投資者的閑置資金。 三是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包括支付寶花唄和京東白條等。 這一類的信貸服務使用率最高,達到了95.87%,是大學生群體中使用最廣泛的網絡借貸方式。
在調查中發現,有97.76%的大學生的生活費由家庭提供,其中超過一半的同學的每月生活費在1000 ~1500 元之間,占總比的54.34%。 對于大學生來說除了伙食和住宿,有時會有額外的消費需求,如更換電子設備、交際娛樂、外出旅游等,因此有14.29%的同學表示他們的生活費不夠用。 大學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普遍來說,自制力較差,在消費過程中,容易形成盲目攀比、追捧新興產品的錯誤消費觀。 在生活費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大學生會選擇網絡貸款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 其中,調查數據顯示,42.98%的同學曾經為了補貼生活費而申請網貸,為了補足旅游娛樂和人際交往的花費進行網貸的各占18.18%,有6.61%的同學會為了交學費和購買奢侈品而進行網貸,還有1.65%的同學會因為創業就業的啟動資金進行網貸。
而在被問及為何會選擇網絡貸款,有36.36%的同學認為網絡貸款門檻低,沒有過多的手續和要求,全程線上操作,大學生也可以輕松借款;32.23%的同學認為網絡貸款放款快,可以快速到賬,不影響消費使用,比向親朋好友借錢來得更快,還不影響他人的生活;31.4%的同學則表示利息低是他們選擇網絡貸款的原因,部分電商平臺的信貸服務對于短期的小額貸款確實是利息較低,只要在規定期限內全款償還,有些平臺甚至是沒有利息的。 以支付寶花唄為例,只需要注冊一個淘寶賬號,在購物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使用,且只要在還款日前完成全額的償還,就不會產生利息。
據調查,有76.86%的同學曾經借過1000 元以下的網絡貸款,有14.05%的同學借過的網絡貸款數額在1000 ~3000元區間內,而借款數額在3000 ~6000 元的有5.79%,借款高達6000 元的同學則有2.48%。 超前消費作為當下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已經無法阻止,只能進行引導。 網絡貸款的盛行,非常容易導致大學生的消費需求與實際的經濟能力不相符合,最后形成超額消費的錯誤觀念,在網絡貸款里越陷越深。 網絡貸款雖然可以滿足一時的消費需求,但如果貸款金額過大,沒有固定經濟收入的大學生無法及時償還,產生數目較大的滯納金,增加還款壓力和負債心理壓力,并不利于大學生的學業發展。 其次,在網絡貸款中,借貸者的個人信息審核本身就具有風險,網貸平臺缺乏管理,借貸者的個人資料不易監督,容易出現個人信息泄露,且如今的網貸平臺利用率高、雜費多,很多大學生在進行網絡貸款時并不會注意細節,導致后期一旦發生壞賬,直接欠下巨額債款,產生信用危機,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調查數據表明,超過一半有網絡貸款需求的大學生對網絡貸款是持中立態度的,占總比的64.15%,他們認為要看貸款的原因和動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中,認為可能需要利用網絡貸款來補貼生活費的同學占比57.14%,有意向創業,但啟動資金不夠需要貸款救急的同學占比45.51%,而可能需要網絡貸款來購買奢侈品和交學費的同學分別有38.38%和36.97%,用于旅游娛樂的則占比29.69%。 這說明大多數大學生認為網絡貸款并不是不可取的,只要理由充分、得當,偶爾進行網絡貸款以解燃眉之急是可以的。 然而這需要大學生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不被提前消費的欲望控制,做出超過自己償還能力的借貸。
政府應完善網絡貸款平臺的審核標準,規定網貸平臺的準入原則,保證網絡貸款平臺的安全,繼續加強對網絡貸款的監管和制約,尤其是校園網貸平臺。 積極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網絡貸款詐騙和非法集資,規范網絡貸款的消費市場,把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和網絡貸款平臺的利益落到實處。 同時,還可以制定和完善助學金和激勵金等相關政策,降低大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通過網貸來解決生計的可能性。
作為正規的網絡貸款平臺,要自覺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開展正規合法的借貸業務,不打法律的擦邊球,不鉆法律漏洞,規范自身的行為,強化職業道德。 針對大學生的借貸業務需要更加嚴謹的審核和嚴格的標準,必須清楚了解其經濟能力和借款原因,對其貸款額度、貸款期限也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僅通過身份證或學生證就直接確認并完成借款,同時保護好客戶的個人信息,不可隨意泄露。
學校可以通過定期的班會、講座等教育活動普及金融借貸知識,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鼓勵理性消費,讓他們了解網絡貸款的利與弊,學會正確評估網絡貸款平臺,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讓他們認識到網絡貸款的風險,增強對個人信用的保護意識。 還可以提供適合大學生勤工儉學的工作,加大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 家長應該和學校打組合拳,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適度消費。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要明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其次是學會按照個人的實際經濟情況分配自己的生活費,學會規劃金錢,不沖動消費,不盲目消費,更不攀比消費。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個人的經濟常識,了解經濟熱點,在進行網絡貸款前,必須充分了解貸款手續和費用,量力而行。 最后要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增強個人的責任感,學會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網貸問題,需要在國家政府的管控、行業平臺的自律、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以及大學生個人的防范意識提高的聯動下,才能向著健康、合理、合規、合法的方面發展。 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希望,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尤為重要,大學生把網絡貸款作為經費來源之一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進行網絡貸款前必須了解相關的知識,并選擇正規的機構,切忌因小失大,掉入網貸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