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起琳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加大了對科技領域的投入力度,新技術的興起,AI 革命呼聲在社會上越來越高。尤其是在主持傳播領域,人工智能迎來了發展好契機,為主持傳播注入新活力。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媒體領域發展日新月異,傳統的主持傳播面臨著挑戰,亟需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我們應該對人工智能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將人工智能和主持傳播有機融合,謀劃新的出路,促進我國主持傳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近幾年,我國科技高速發展,新的信息技術不斷的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時代重要的技術之一,其憑借著獨特的優勢,為社會各個領域帶來了更新和顛覆。人工智能技術基于大數據支持,采用新的工作方法,不僅能幫助主持傳播人員完成工作任務,更能為人們解決工作中的諸多難題,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一定程度幫助工作人員降低了工作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引入,主持傳播同樣面臨著困擾,那就是人工智能會不會逐漸取代主持傳播工作人員。所以,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對主持傳播的沖擊,是機遇也是挑戰,人工智能在主持傳播中發展也是有利有弊,重點在于人們如何利用它,進行工作上的創新和改變。
如今媒體領域受新技術的沖擊,主持傳播環境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觀眾對信息的接受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由于傳統媒體逐漸跟不上新時代媒體發展潮流,原先依賴于傳統媒體的受眾也開始流失。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為傳播領域注入新的活力,改變了工作人員傳統的工作方式,也一定程度上轉化了媒體受眾。因此,人工智能對于主持傳播而言,意義非凡。人工智能對主持傳播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滿足的同時,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主持傳播作為媒體領域的主要力量,承擔著傳播新信息的使命。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媒體,人們追求信息的同時,開始要求信息的精細化、專業化。主持人作為傳播內容的主要負責人,人工智能為其注入了新活力,開辟了新格局[1]。例如,由著名主持人歐陽夏丹主持的《數說命運共同體》,這個節目就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的優勢,將大數據引入節目,為節目制作指引航向。利用人工智能,通過三維動畫的搭建,為觀眾呈現具有立體感的內容,加強人們視覺上的沖擊,使得新聞節目比傳統新聞節目更加豐富形象,信息表達上更加精細飽滿,內容呈現上也更加具有故事的代入感和觀賞性。
新形勢下,主持傳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增強了主持內容的呈現,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高效、深入的解析方式。主持傳播呈現上,融入新的技術,可以開拓視覺聯通思維上的捷徑,提高傳播內容的可讀性,增強內容邏輯性,也拉近了主持傳播與觀眾之間的距離[2]。例如電視節目《食物背后的故事》一集中,主持人通過食物的講述,聯系三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不僅滿足了觀眾對節目的喜愛,更向人們講述了一帶一路為各國農產品貿易往來提供的良好契機。節目的播放,既符合新聞內容講述要求,又新鮮、接地氣。此類節目的制作前提,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對受眾的分析,利用人工智能將節目完美呈現,以達到觀眾對節目的新需求。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技術與媒體資源的充分融合,可以平衡主持傳播和受眾之間的關系,制作出更加符合受眾感興趣的節目,增強主持傳播內容的呈現。
隨著人工智能在主持傳播領域的創新與應用,人們開發新技術的同時,一定要明確主持傳播的正確發展方向,應該充分意識到人工智能為主持傳播所服務,主持傳播人員具有不可代替性。
1.人類情感上的不可代替性
雖然人們可以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幫助虛擬主持人或者機器人建立情感架構,人們在特定的場景下,可以得到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回饋,但是,這種情感回饋是建立在信息處理之上的,不具備人類的豐富感情[4]。所以,主持傳播從業人員應該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架構,更好的滿足現代化媒體發展的需求,杜絕對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主持傳播只有明確正確發展目標,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浪潮。
2.專業綜合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就目前而言,雖然人工智能已經成功應用于主持傳播領域,并在一些節目中取得了不錯的反饋。但是,對主持傳播領域來說,一場節目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持人員的發揮程度。就現場應急情況而言,人工智能在一些情況下,無法應對現場發生的緊急情況。主持傳播人員則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對現場進行控制和安排。這就充分說明人工智能在專業綜合能力上無法取代人類,主持傳播人員需要不斷夯實專業知識、提高主持能力、創新工作方法。
1.訴諸理性價值傳播
主持人作為人工智能時代下,媒體公信力的關鍵意見領袖,除了對受眾傳遞訴諸實施的真實客觀信息,還應當經過具體可感、走心生動機具人情味兒的表達方式,呈現播報信息背后所蘊含的價值理念,正確引導社會價值觀念,助力形成社會規范。主持人作為具有溝通創造力的鮮活的人,根據社會主流價值觀,能夠對低俗信息、虛假新聞、不良廣告、隱私窺探等行為把關,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捍衛正義。通過人工智能影像傳播方式,為用戶呈現更豐富的數據、信息,總結性闡述政策要點,為用戶呈現整合后的報道內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眾對內容的理解度,也縮減了主持傳播和受眾之間的距離感。
2.傳統共情交互傳播
眾所周知設計傳播媒介場景,會直接影響用戶的內心接受程度與信息的最終反饋行為。在傳統媒體主持人信息播報中,與受眾之間形成的互動更多集中在少量被安排和邀請的受眾,很少可以做到像如今一樣在直播節目中的實時交流互動,傳統節目主持傳播中受眾扮演的是信息被動接受者和旁觀者。換言之,傳統意義上是信息傳播者掌握了絕對的主持話語權。但隨著話語權逐漸下放至受眾,使得受眾群逐漸轉化為用戶社群,形成高交互性的傳播效果。作為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硬性傳播要求,主持人也要追求更高傳播效果,做到傳播垂直化及專業劃分。除此之外主持人還要創造共情,為受眾創造具有真情實感的傳播。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工作模式。信息技術的普及,為主持傳播帶來了強大的牽引力。主持傳播需要借助新技術進行創新和應用,將人工智能技術與主持傳播有機融合,使其成為發展的利器,助力主持傳播的創新發展。
主持傳播領域,新聞內容的播報工作對主持人工作素養有較高要求,它要求主持人具備一定的臨場發揮能力以及控場能力。主持人播報內容時,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充分解讀,并且深刻記憶。但是,人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對知識的理解水平也存在個體差異,這就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才能幫助主持人更好的工作[3]。隨著新時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知識在不斷的更新,人工智能在這一方面,為主持傳播注入新活力,它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播音主持的工作效率,還能解決主持人大腦儲存空間有限的問題。人們通過代碼的輸入,為人工智能注入新的知識架構,人工智能可以在工作中代替主持人進行語音播報,并且不再受記憶限制的影響。
現階段,人們的精神追求不斷提高,信息獲取方式呈現多元化。人類智慧和人工智能進行有機融合,將人類智慧賦予到人工智能之上,可以創新交互體驗。主持傳播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具有人性化的工作機器人,可以幫助主持傳播進行個性化的工作,創建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促進主持傳播和觀眾之間的溝通,進一步滿足人們對信息獲取方式的更高要求。主持傳播領域,人性化機器人需要牽涉到更多的專業知識,需要大數據、計算機晶體以及信息技術的支撐,才能建立機器人的神經系統。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應該遵循科學原則,對人性化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也應該建立在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之上,使機器人為我所用,而不是機器人取代人們的工作。目前,人工智能尚處于發展階段,相信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主持傳播領域對其合理的開發、創新與應用,將會為主持傳播帶來更好的發展,使得主持傳播更加形象豐富化,交互平臺也更加完善。
主持傳播的發展需要新技術注入,人工智能時代下,主持傳播應該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進行科學的創新與應用,尋找正確的發展方向,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引進新技術,積極創新,促進主持傳播領域健康發展,為我國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