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李 婷
(新疆藝術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一帶一路”建設賦予了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定位。當前,新疆文化產業發展滯后,新時期為加快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新疆對于高素質文化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迫切,而高校肩負著文化引領、服務社會的使命和責任。
新疆藝術學院服務新疆文化產業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疆藝術學院充分結合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市場需求,在對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上作出探索,從專業設置、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例如開設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會展管理、劇場管理、演藝業管理與運作等文化產業相關課程,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并先后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與旅游廳、烏魯木齊市文化局、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重要單位合作,為產學研聯合人才培養之路奠定了基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突出質量與內涵發展,以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為新疆文化產業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貢獻了力量。
近年來,新疆藝術學院師生先后參與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十三屆全國冬運會、新疆國際舞蹈節等重大展演活動,同時,也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新疆藝術學院師生先后在國內外的重大文化活動和賽事中獲得了多項大獎,產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學院作為首批中國-東盟藝術高校聯盟和歐盟藝術院校聯盟成員單位,已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
學院重視提升人才、學科、科研的創新能力,構建協同創新模式,在服務國家和區域文化發展的戰略需求方面,承擔起非遺保護和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的重任;在院級科研與教研工作中,將文化產業產學研總體發展規劃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例如,與烏魯木齊文化局合作,共同制定烏魯木齊市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規劃;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合作,共同進行新疆非遺調研與開發等。在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方面,積極與多家國內學術研究機構合作,實施多項產學研基地建設與培養計劃,很好地服務了新疆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
學院重視對文化創意、創新與創業人才的培養與輸出,多次邀請新疆知名創業培訓機構“啟迪之星”進校輔導;與多家文化企業簽訂實習實踐基地和三創工作的孵化合作;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鼓勵學生創業。新疆藝術學院每年通過與政府、社會聯動合作舉辦畢業生作品展、人才推介與交流會活動,把文化產業的人才傳播到各行各業,推動文化市場人才的流動。學院聯合烏魯木齊市特色文化街區、民營美術館、新疆卡爾羅等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產業,通過與文化企業間的廣泛合作,總結和梳理出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和特色,同時思考了如何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如何將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相結合、如何創新文化發展、如何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等問題,為推動烏魯木齊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建設性的建議,并供領導層決策參考。
新疆是多民族融合地區,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與助推器,新疆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凸顯現代文化引領作用,融合各民族優秀文化元素,達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新疆藝術學院推出的精品劇目、影視作品、演藝活動均由各民族演員共同參與,創演者與觀賞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性,對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著重要作用。
在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上,一直存在二元對立的思維誤區,對于公益性與產業性的區分和共性沒有與時俱進地進行思想調整,導致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和專業名稱設置出現了一些偏差。
新疆藝術學院的大多數文化產品集中在對于文化資源的依賴上,或者處于模仿階段和文化資源的淺層次開發生產階段。創新能力不足會影響新疆藝術學院服務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新疆文化產業發展范圍廣泛,內容豐富。發展文化產業需突出重點,分清主次,帶動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調研結果顯示,新疆文化產業的重點是文化旅游業、民間工藝美術業、節慶會展業、廣播影視傳媒產業、演出娛樂業、新行為文化產業等,推動新疆文化產業發展應該把重點精力放在這些排名靠前的產業中,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領域內出現了很多新興業態,主要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文化、動漫游戲等行業門類和基于互聯網、云計算融合出現的新興業態。新疆的新興文化產業門類主要涉及動漫游戲產業和數字文化服務業、網絡文化科技業等三大類。新疆文化產業在“智能化”和“大數據”、“云計算”帶動下呈現出積極發展態勢。相對于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疆藝術學院在產業鏈供給、配套設施和硬件方面卻沒有跟進,例如各類實驗室的開發與建設、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建設、文化產業創新孵化基地的建設等方面都相對缺乏,使得新疆藝術學院在文化產業產學研成果孵化方面的動力不夠足,相應的效率也沒有提高。
文化產業發展的融資平臺依托市場主體,逐步形成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基礎、銀行信貸和民間資本為主體、股市融資為補充的多元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新疆藝術學院在融資平臺的建設上缺乏與社會資本、民間資本的嫁接,導致服務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渠道、內容窄小。
人才資本是文化產業的核心資本,文化產業要快速發展,就必須造就一大批既懂文化又懂市場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者。新疆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專業師資力量弱,擁有博士層次的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少,限制了整體師資水平的提升。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學院師生在服務新疆文化產業方面科研成果、科研立項少,體現在基礎理論研究較少,亟需提高理論研究的高度和深度。
1.實施激勵機制
加強與文化產業相關教師的政策傾斜,支持師生深造。同時設立專項基金,對于在文化產業類比賽中獲獎的師生,根據獎項級別及時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
2.建立競爭機制
學院可將地方文化產業相關單位作為服務對象,在高校與政府間、高校與企業間產生更多的聯動和合作,在市場與服務間架起橋梁,在促進產學研的總體發展中發揮出橋頭堡的作用,不斷優化社會功能,同時建立起高校間、企業間的競爭機制,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1.加強資源整合與跨界合作,搭建服務平臺
新疆藝術學院可以擴大思路,通過建設文化產業園以及文化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聯動效應的文化產業服務平臺,重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導社會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高校,鼓勵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與高校聯動,雙方相互扶持,共同推進文化產業優化發展。
2.適應新常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的優勢和發展文化產業的獨特優勢,將高校的文化產業在地域層面進行聚集,使高校文化產業和地方文化產業在空間層面進行交融滲透,從而加強與新疆文化產業的交集。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將現有科研成果進行落地轉化,提高轉化率,提升產品的文化屬性,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文化需求,促進地域文化消費,以達到提高社會效益之目的。
1.鼓勵文化產業人才走出去
作為新疆地區唯一設置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高校,新疆藝術學院培養的人才要主動走向社會,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使文化產品成為溝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感情和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學院要抓住機遇,利用好新疆文化企業的先天優勢。
2.加強高校間的人才合作,實現強強聯合
新疆藝術學院可與其他高校進行合作,在產學研、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尤其是和一些其他開設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高校,立足新疆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展開合作。
3.完善人才培養、激勵與引進機制,提高師資水平
積極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引進戰略,大力拓展人才引進的領域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國內外技術、管理、營銷等優秀人才,加快引進亟需的國內外高層次優秀人員和團隊來疆工作。師資培養與人才引進并重,才能真正解決新疆文化產業類人才量與質的問題。
4.進一步以產學研培養模式推動學科發展
將高校、產業、社會三者結合,形成良性互動,進一步將產學研培養教育模式應用在實踐當中,把人力資源作為有效供給資源,將實踐教學基地和本院文化產業相關教育教學機構聯合起來,構建創意人才培育基地,并將學院優秀學生推薦到相關企業與機構進行實習實踐,開闊學生視野,并反哺教學;此外,還可以與內地兄弟院校建立合作關系,以委培、定向等培養方式將本院優秀教師和學生推薦到這些高校進修學習;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可以通過產學研教育模式培養一批適應產業需要、符合市場導向的人才。
文化產業相關專業作為高校中實施文化創意教育及人才培養的專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疆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新疆高校發揮其人才培養庫、智囊團的作用不可分割,這也是地方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的集中體現。高校具有從事公益服務的天然屬性,有職責和義務向社會提供社會服務。高校需要發揮自身優勢,為新疆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與公共服務,以高校自身的學術、科研、教育優勢,依托本地資源,發揮高?!拔幕瘽櫧钡淖饔茫瑸橥苿有陆幕a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具體到新疆藝術學院上,需要其在服務文化產業的同時兼顧教育教學、服務社會的功能,在培養市場所需人才的同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需求,實現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高校自身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