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戰爭時期的人民兵工創建史

2021-11-14 17:03:04馬曉榮
中國軍轉民 2021年20期
關鍵詞:生產

■ 馬曉榮

江西省興國縣以東45 公里的興蓮鄉官田村里,有一座青磚瓦頂、油漆粉畫、飛檐翹角的古建筑。1931 年10 月,紅軍總司令朱德看中了這里,建起了官田兵工廠。從此,官田被譽為人民兵工的發祥地。

兵工廠創建初期設槍炮科和彈藥科,后發展成獨立的槍炮廠、雜械廠、彈藥廠,共修配了步槍4 萬多支、迫擊炮100 多門、山炮2 門、機關槍2000多挺,翻造子彈40 多萬發,制造手榴彈6 萬多枚、地雷5000 多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兵工亦由此肇始。

一、土地革命時期:向民間花炮工匠要火藥,靠炮仗技術起家造出450 萬枚手榴彈

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軍事工業基本是以修械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雖然,共產黨的軍工人員很早就將制造槍彈作為一項頭等任務來抓,但由于沒有制造槍支和彈藥的能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紅軍打擊敵人主要還是依靠梭鏢、大刀和土槍土炮。

1930 年,全國紅軍已經達到7 萬余人,手中也有了不少從敵人那繳獲的制式步槍甚至是機槍,各根據地開始嘗試自行制造槍彈裝備部隊。到1931 年,隨著反圍剿戰斗的發展,紅軍急需大量的軍火補給,包括中央蘇區、鄂東南、湘贛等根據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廠,開始進行復裝子彈的生產。

由于國民黨對根據地進行封鎖,包括中央蘇區在內的各根據地,兵工原料的獲取日益成為一個大問題。于是,將分散生產的手工火藥作坊合成大型彈藥廠成為可行之路。人民軍工最初的火藥、炸藥生產便是依托民間的花炮工匠開始的。當時,共產黨領導的隊伍中有不少是手持土槍土炮的農民,所使用的發射藥就是黑火藥。

二、抗日戰爭時期:在反“掃蕩”中造槍彈

抗戰開始后,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隨著敵后抗日武裝的迅速擴大,武器彈藥的不足成為擴軍的最大限制。沒有槍彈,便沒有勝利。重建和發展根據地軍事工業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央軍委的工作重點。1938 年初,在晉東南地區建立起5 個師屬流動和半流動修械所(其中最早的有黎城縣陽和腳村槍支修械所和東井村槍支修械所)。同時,八路軍總部在襄垣,決死隊在沁源也各自建起1 個修械所,開始了最早的軍工生產。但這些修械所都只是修配一些損壞的槍支和鍛造一些大刀片、紅櫻槍頭等簡單武器,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軍工生產,也沒有統一的組織領導。8 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整合各隨軍修械所,并于次月在榆社縣韓莊村組建總部修械所。

1938 年底,總部修械所職工發展到380 多人,技術、裝備也有了提高,初步具備了生產步槍的能力,月產步槍五六十支,但仍遠遠不能滿足戰場需要。另一方面,同年4 月,八路軍在晉東南粉碎了日軍的“九路圍攻”后,開辟了太行抗日根據地,為開展八路軍軍事工業正規化建設創造了條件。

1938 年10 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所作的報告中指出:“游擊戰爭的軍火接濟是一個極重要的問題。”“每個游擊戰爭根據地都必須盡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彈藥、步槍、手榴彈等的程度,使游擊戰無軍火缺乏之虞”。在這次中央全會的決議案中,把提高軍事技術,建立必要的軍火工廠,準備反攻實力列為中華民族當時的緊急任務之一。

(一)軍工部的建立

八路軍總部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自力更生,因陋就簡,擴大軍工生產,并于1939 年3月在黎城縣北莊成立總部后勤部第六科軍事工業科,劉鵬任科長,統一領導軍工生產。1939 年6 月,隨著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展,八路軍總部決定擴大總部修械所的生產能力,組建隱蔽固定的大型兵工廠。此時,日軍侵入榆社,威脅到總部修械廠的安全,而其所在地也不適宜建設大型兵工廠。因此,經過八路軍總部副總參謀長左權和總后勤部部長楊立三親自勘探選址,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實地視察后一致決定將新址選在太行腹心區僅有的抗日完整縣黎城縣西北部一座叫水窖山(俗稱黃崖洞)的大山里。朱德親赴黃崖洞視察后,當即決定成立工事委員會,并兼任工事委員會主任,親自領導黃崖洞兵工廠的建設。同時,又決定將后勤部軍事工業科遷往黎城縣上赤峪村,組建八路軍總部軍事工業部,統一領導、組織、實施晉冀魯豫根據地軍工生產。6月中旬,八路軍軍工部正式成立,由八路軍總部直接領導,劉鵬任部長,11 月孫開楚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設政治處、工程處、器材處、總務處和秘書科。機關駐地設在上赤峪村。

軍工部成立后,即開始對晉冀魯豫根據地各兵工生產所進行統一整合,1939 年7 月成立軍工部一所,9 月成立軍工部二所,10 月成立軍工部三所,1940 年2 月成立軍工部四所,3 月建起復裝子彈廠。

1939 年7 月,中共中央軍委為了加強軍工部的領導和技術力量,選派一批干部和技術骨干共300 多人來到軍工部。他們組成“工人行軍營”,于10月到達,隨即被補充分配到各所、廠。其中,劉貴福原是太原兵工廠的技術工人,1938 年投身革命,曾在延安茶坊兵工廠參加過無名式步槍的設計與制造,被授予特等勞動英雄稱號,并受到毛主席宴請和題詞:“劉貴福同志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他先是擔任軍工部技師,后又任軍工部一所副所長,并受命以隨身帶來的無名式馬步槍為樣槍改進研制新式步槍。

到1940 年4 月,軍工部建立起來的4 個兵工廠,雖已能修理槍械及生產步槍,接收的原屬武鄉縣工會的鞞山工廠在改建為柳溝鐵廠后,也開始批量生產手榴彈,但都存在設備短缺,多數工序是手工作業的問題。手工造出的槍,尺寸不規則,許多零件不能互換,還常常在戰斗中發生故障,甚至傷害自身,與敵裝備相差甚遠。因此,盡快實現步槍制式化成為急需解決的一件大事。

(二)軍工專家劉鼎就任軍工部長

在這種情況下,八路軍總部研究決定選派能力強、業務精的專家型人才擔負軍工部的領導,朱德第一個想到了劉鼎。劉鼎,原名闞思俊,1902 年生于四川南溪縣,1920 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科學習。1924 年赴德國勤工儉學,由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 年在組織安排下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和空軍機械學校學習并兼任教官,系統學習了兵器構造、爆破原理、無線通訊等軍事技術課程。1929 年奉調回國,后應方志敏要求,出任洋源兵工廠政委,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組織工人制造出機關槍和迫擊炮及炮彈等,得到了方志敏的贊嘆,“他們用少的可憐的機器,居然造出了花機關和輕機關槍,更不可思議的是,居然還造出了好幾門小鋼炮”,成為紅軍中為數不多的軍工專家。朱德的提議得到了總部首長的一致肯定。

1940 年4 月底八路軍總部任命劉鼎為軍工部部長,并在5 月1 日由彭德懷、左權、楊立三親自護送到上赤峪村上任。一路上,幾位領導一再囑咐劉鼎,要克敵制勝,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發動群眾,二是要有武器。敵人之所以敢于發動侵華戰爭,主要是憑借他們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企圖用武力來征服中國。幾位首長還再三叮嚀,要他抓緊把軍工生產搞起來。

百團大戰開始后,1940 年9 月初,彭副總司令對劉鼎說:我軍在阻擊敵人發起的近距離沖鋒時,常常遭到日軍50小臼炮(即50 毫米擲彈筒,亦稱50 小炮)的轟擊,壓得我們的戰士抬不起頭來,甚至造成很大傷亡,難以發揮我軍的近戰優勢。他問我有什么好辦法能壓制敵人的火力。我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嘛。隨后,我們組織1 所、3 所、柳溝鐵廠3 個單位的技術人員,對日制擲彈筒進行解剖、測繪和試造。9 月9 日彭副總司令親自參加軍工部生產會議,要求日夜奮戰,抓緊試造。一切為了前線勝利,這是軍工生產的巨大動力,我們晝夜琢磨制造方案。50 小炮是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明的一種單兵小型火炮,體積小,攜帶方便,結構簡單,使用靈活,適于山地作戰。在太行山上制造它必須解決兩個難題,一是鋼材;二是加工條件,特別是炮筒和炮彈殼的加工。我們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奇跡般地解決了這兩個難題。

沒有鋼材,部隊和組織起來的民兵,拆毀鐵路道軌,把敵人的鐵路交通線,變成了我們軍事工業的“鋼鐵廠”。有了鐵路道軌原料,必須加工成能夠制造炮筒的鋼坯。1941 年1 月在一個叫顯王村的村莊建立了顯王鍛造廠,廠長韓國楨,指導員陳海清。該村附近盛產工業用煤,且有鐵軌、礦車運輸,自然條件十分方便。因無需機器加工設備,廠建在顯王村村民趙丙林家院內。它的西南面鄰近柳溝鐵工廠,東北面離峒峪鎮四十公里,向東南翻越左會山就到了黃崖洞兵工廠。就在這個鍛工廠里,集中了一百余名鍛工,把從峒峪鎮運來的道軌加工鍛制。鍛工廠設備極其簡陋,只有幾臺靠人工拉動的簡易大吊錘。工人們拉動多頭風箱把道軌加熱燒紅,再用吊錘一錘一錘把它軋斷并燉成步槍槍身、機柄、撞針、和炮彈的尾管等零件毛坯。1 門50 小炮的炮筒,是用平漢鐵路道軌的軌面作原料,1 米長的道軌面,經過加熱,在高溫下反復鍛打,墩粗,鍛成400 毫米長的圓柱體制成擲彈筒或迫擊炮炮身。這些大大小小的鍛件源源不斷地制造出來,運往黃崖洞兵工廠,然后在機床上加工成形。

1941 年4 月,這種擲彈筒在黃崖洞兵工廠和高峪兵工廠投入批量生產,被正式命名為五〇炮。5 月起,軍工部組織生產的五〇炮和五〇炮彈成批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裝備部隊,使我軍有了能與日軍抗衡的火力,經常打得日軍措手不及。日軍震驚之余驚呼:“八路軍在太行山上興建了現代化兵工廠,擁有先進設備與外國專家。”

1941 年初,中央軍委發出“關于普遍設立炸彈制造廠”的指示,劉鼎代表軍工部向彭德懷提出了一個發展軍工生產的建議,即軍工部集中力量生產步槍、子彈、五〇小炮、炮彈和火藥,重點供應主力部隊;軍分區組織制造手榴彈,每個軍分區成立一個手榴彈廠,由軍工部選派干部和技術骨干;地方政府以縣為單位,組織地雷生產,由軍工部負責技術指導、培訓骨干并供應雷管,在全區普及地雷制造,發動民眾開展爆破運動。彭德懷高興地采納了這個建議。2月6 日,八路軍總部召開后勤工作會議,決定各軍分區制造地雷、手榴彈,軍工部負責技術指導;未經軍工部同意,各軍分區不得更改手榴彈的式樣和質量標準;軍工部各廠主要生產槍炮及其彈藥。彭德懷親自進行動員,并以總部名義發出通知,在全太行山區開展爆破運動。

當月,軍工部在黎城縣東崖底村和武鄉縣溫莊村分別開辦地雷訓練班,分期分批培訓武委會主任和民兵隊長。劉鼎除主持外還親自到東崖底培訓班授課,并專門印發了《地雷制造與使用法》《各種地雷觸發裝置法》等教材發給學員。1941 年夏秋,遵照朱德、彭德懷發出“關于大量制造地雷的訓令”,以這些學員為骨干,在各地層層開辦訓練班,很快在根據地掀起了“村村碾炸藥,戶戶造地雷”的群眾性爆破運動。根據地人民還從當地實際條件出發,大量制造石雷。“一塊青石蛋,當中鉆個眼,裝上四兩藥,安上爆發管,黃土封好口,線子在外邊,事先準備好,到處都能安,鬼子來‘掃蕩’,石雷到處響,炸死大洋馬,留下機關槍,保衛老百姓,保衛公私糧,石雷真頂事,大家趕快裝。”那時,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成年人幾乎人人都學會了制造地雷的技術。晉東南民兵李海元、王彥才還發明了制雷機,每天能制石雷30 多顆。由此涌現出眾多“造雷英雄”,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地雷戰”。

在1941 年到1943 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中,根據地軍事工業生產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日軍從1941 年開始,將其侵華主力轉向敵后抗日根據地。頻頻的“掃蕩”之中,大批兵工廠遭到敵軍破壞,但即便如此,軍火的生產仍沒有停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部隊對火工品需求增加。1941 年5 月,八路軍軍工部在山西省武鄉縣柳溝村使用“缸塔法”制備硫酸。一年后,在火藥技師白英的主持下,試制無煙火藥成功。1943年,晉察冀軍工部甚至還試驗從尿液和獸骨中分解氨氣的辦法,來獲取硝銨。

據不完全統計,至1945 年初,各敵后抗日根據地共建立了130 個兵工廠,擁有近2 萬職工。在八年抗戰中,各根據地兵工廠累計生產了大批武器裝備,僅各根據地直屬兵工廠就生產了1.1萬支以上的槍械,450 萬枚手榴彈,20萬個制式地雷,780 萬發子彈,槍榴彈發射筒和擲彈筒6300 具以上,各種口徑的迫擊炮近1000 門。

劉鼎帶領和組織人員進行了制式步槍試制生產、子彈生產、五〇炮和炮彈研制、烈性炸藥研制,以及提高管理技術、培訓軍工技術、創辦軍工學校等工作,使太行軍工發展進入到一個鼎盛時期,為改善我軍技術裝備做出了突出貢獻。

制式步槍的研制生產是劉鼎到任后的頭等大事。他仔細研究了當時我軍使用的捷克式、三八式、漢陽造、老七九式、無名式等各種步槍的特點,認為步槍是一種近戰武器,只要能在200 米以內準確射擊,越靈巧越好。他提出了一種槍身短、刺刀長、重量輕的新型步槍設計方案,并交由“造槍能手”劉貴福組織試造。1940 年8 月1 日定型造出第一支新型步槍,后由彭德懷定名為八一式步槍,也稱為八一式步馬槍。當時,劉鼎背著第一支新槍到八路軍總部匯報,彭德懷、左權等首長看后都十分高興,拿著槍邊看邊做刺殺動作,不住夸贊遵照彭德懷的指示,軍工部按照工業化生產要求,將八一式步槍的圖紙和生產工藝分發到各造槍廠統一生產,使之成為根據地質量最好,產量最大的步槍,在太行區第一次實現了步槍制式化。

1940 年10 月,黃崖洞兵工廠生產出第一批八一式步槍,劉鼎親自帶隊送到了一二九師師部。劉伯承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劉鼎,咱們倆在蘇聯時就想自己造好槍,今天你終于造出來了,真是太好啦。”隨即,將這批步槍全部補充給了陳庚的三八六旅。恰在此時,關家垴戰斗打響了。在短兵相接中,日軍發現八路軍手中的步槍刺刀彈出非常快,往往沒等日軍把“三八大蓋”的刺刀安上,八路軍的刺刀就已經刺了過來,造成日軍恐懼和傷亡。造槍任務完成了,新任務又來了。早在百團大戰之初,八路軍就受到日軍一種名叫擲彈筒的新式武器的威脅。這種射程為100 至500 米左右的單兵小型火炮,重量輕,發射快,使用靈活,殺傷力大。1940 年9 月9 日,彭德懷親自召開軍工部生產會議,要求大家日夜奮戰,抓緊試造。并直接向劉鼎下令:“敵人有擲彈筒,我們也必須有。”

三、國共內戰時期:“工人階級貢獻革命戰爭的偉大事業”

1946 年,國共內戰爆發。共產黨領導下正在調整并開始轉向民用品生產的根據地軍事工業部門,不得不重新部署和恢復兵工生產,并按專業化分工的原則進行整編,增加了機器設備,擴大生產規模,以保證軍隊對軍火的需求。

1946 年4 月,東北兵工企業遷往延吉,在遷移過程中,為了支援四平保衛戰,軍工部在通化組織工廠,突擊生產手榴彈7.5 萬枚,擲彈筒彈3.3 萬枚,槍彈30 萬發,供應了參加保衛戰的部隊。到1947 年9 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東北局重新組建東北民主聯軍軍工部,將東北境內的兵工廠劃歸軍工部集中統一領導,軍工部下設9 個辦事處,近50 個直屬企業,形成東北地區的兵工生產體系。

此后,隨著華北、西北、東北解放區相繼連成一片,長期在山區和邊遠地區的紅色兵工廠逐漸向大城市轉移,并開始組建更大規模的成體系化兵工廠。這時期,根據地軍事工業無論在生產規模、武器種類、產量,以及生產工藝、武器的技術技能和質量等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可以說,紅色兵工為共產黨最終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起到了關鍵作用。朱德在1952 年全國兵工會議上贊揚兵器工業是“工人階級貢獻革命戰爭的偉大事業”

太行軍工基地部署與分布如下:

從1939 年6 月到1941 年11 月,經過兩年半的發展,軍工部在晉冀地區逐步整合為10 個生產單位,職工總數達到3300 多人,擁有相當于120 馬力的蒸汽動力設備和簡易機床124 臺,初步形成了八路軍太行軍工基地。

1.軍工部一所:位于山西省黎城縣西北45 公里水窖山,又稱黃崖洞兵工廠,保密代號為“八路軍總部流動工作團”,后稱“工兵營”。其前身是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1939 年7 月開工建設,12 月開始生產。廠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工房面積約8000 平方米。共有機器設備40 余臺,包括1 臺荷蘭產精密機床,動力設備三節鍋爐、10 千瓦直流發電機各1 臺、25 馬力蒸汽機2臺。職工700 余人,所長程明升,副所長劉貴福、李作錦。主要產品為七九式步槍、八一式步槍、五〇炮(擲彈筒)、五〇炮彈(擲榴彈)等近10 種武器。至1941 年11 月,共生產步槍4000 多支,其中八一式步槍3000 余支,五〇擲彈筒800 門,擲榴彈2 萬多發,是軍工部所屬建廠時間最早、廠區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質量最好、生產種類、數量最多的“第一廠”,也是整個華北敵后規模最大的軍工生產基地,年產武器彈藥可裝備16 個團,被朱德稱為“掌上明珠”,被群眾譽為“太行山上的小天津”。

2.軍工部二所:位于山西省平順縣西安里村,又稱西安里兵工廠,保密代號為“太南留守處”。1939 年7月由徐長勛領導籌建,9 月正式命名為軍工部二所,所長郝希英,政委張廣才。初期有工人150 余人,機床7 臺。從10 月下旬全面開工到12 月底,共修理槍械近500 支。1939 年12 月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后,為保障其安全,于1940 年1 月將人員、機械分別并入一、三所。

3.軍工部三所:位于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高峪村,又稱高峪兵工廠,保密代號為“高峪工作隊”,后稱“水磨上”。1939 年10 月由八路軍總部供給部高峪修械所、一二九師先遣支隊梁溝修械所、楊家莊炸彈廠、武安縣政府修械所等合并而成。所長吳卓然,教導員王永慶。職工200 余人。主要生產七九式步槍、五〇擲榴彈、手榴彈、地雷等。1940 年1 月與軍工部二所一部合并后,郝希英任所長,張廣才任政委(后為肖光明),規模逐漸擴大,發展成為太行根據地較大的兵工廠之一。

4.軍工部四所:位于河北省武安縣梁溝村,又稱梁溝兵工廠,保密代號為“晉冀工作隊”。1940 年2 月由八路軍從國民黨頑固派張蔭梧、侯如墉部繳獲的修械所與八路軍河北省贊皇縣修械所等合并而成。所長陳志堅、指導員陳廉如。1941 年3 月經八路軍總部和軍工部同意正式建為兵工廠,廠長韓國楨,指導員陳海清,副廠長劉貴福。4 月,總部為加強梁溝兵工廠工作,派軍工部副部長劉鵬駐廠指揮,7 月兼任所長和政委。正式投產時,有機床36 臺,發電機和三節式鍋爐各1 臺。鼎盛時期有職工680 余人,生產規模僅次于黃崖洞兵工廠。主要產品初期為七九式步槍,后為八一式步槍,到1942 年5 月,共生產約4000 余支。

5.復裝槍彈實驗廠:位于山西省黎城縣下赤峪村,又稱下赤峪子彈廠,保密代號為“木廠”。1940 年3 月建廠,廠房設在村關帝廟內,面積約500 平方米。廠長王化南,指導員呂明珍,共有職工50 余人。主要設備車床2 臺、沖床4 臺、鉆床2 臺,另有子彈專用機3 臺,是國民黨軍隊敗退時扔到寶雞車站,被周恩來發現后親自下令由八路軍西安兵站運到軍工部的。主要生產步槍子彈鉛頭,再利用回收的彈殼裝藥制成子彈。日產子彈近千發。從5 月開工到當年8月,共生產子彈10 萬余發,有力地支援了“百團大戰”。1940 年10 月,軍工部為保障實驗廠的安全及進一步擴大子彈生產,將下赤峪子彈廠人員和設備分批遷往黎城縣水峧村和河北省邢臺縣南臭水村,建立起軍工部第一、第二復裝子彈廠。其中,第一復裝子彈廠1941年又遷至黎城縣看后村,廠長沈鼎祥,指導員易輝。此外,軍工部還組織起復裝槍彈小分隊,每個小分隊10 余人,攜帶成品彈頭、底火和修復子彈的簡單工具跟隨作戰部隊行動,哪里打仗留下彈殼,就在哪里復裝子彈。

6.刺刀廠:位于山西省遼縣土棚村(今左權縣芹泉鎮),又稱土棚刺刀廠、刺刀分廠。1940年冬由軍工部接收晉東、平東兩個抗日游擊隊修械所建成,歸屬軍工部四所刺刀部領導,共有職工40 余人,生產步槍刺刀。

7.鐵廠:位于山西省武鄉縣柳溝村,又稱柳溝鐵廠,保密代號為“焦作”。其前身為武鄉縣工會鞞山工廠,是由數家私營小廠采取集資合股的辦法集合20多戶股東合營開辦,主要制造手榴彈。由于經營不善,從1939 年4 月1 日交由八路軍總部領導,私人股東一律退出,所欠債務由八路軍總部償還,同時,將一二九師遼縣楊家莊炸彈廠和一一五師壺關縣炸彈廠與其一同合并,還從冀南、晉冀豫各支隊所屬修械所調集工人,充實力量,正式擴建定名為柳溝鐵廠。全廠職工460 余人。先期主要生產手榴彈、地雷,及五〇炮彈殼毛胚,并逐步停止生產手榴彈和地雷,轉而集中生產炮彈毛胚。1941 年春,開始研制無煙火藥原料。1941 年11 月后,主要生產雷管。

8.鍛工廠:位于山西省武鄉縣顯王村,又稱顯王鍛工廠,代號“石灰窯”,1941 年建廠,廠房設在顯王村趙丙林家院內,內職工100 余人。機器設備主要是自己改裝的多頭風箱和超重大型吊錘,沒有動力設備。主要產品為道軌鋼制步槍槍身、節套、機柄、撞針和炮彈尾管等鋼制槍彈零件的毛坯和擲彈筒、炮身毛坯,制成后運送到黃崖洞兵工廠加工成成品。

9.機器制造廠:位于山西省遼縣尖廟村,又稱尖廟機器廠,保密代號為“油坊”。1940 年底由軍工部組建,主要負責修補機器,自行設計、制造步槍生產簡易設備,如車床、沖床、磨床、吊錘等專用機具,以及各種專用刃具、量具等。

10.軍工實驗所:位于山西省黎城縣上河村。1939 年建立,主要負責炮彈實驗。

猜你喜歡
生產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我國夏糧生產喜獲豐收
熱軋雙相鋼HR450/780DP的開發與生產
山東冶金(2022年2期)2022-08-08 01:50:42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中國軍轉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生產管理系統概述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3
全面生產維護(TPM)
中國制筆(2017年2期)2017-07-18 10:53:09
反生產行為差異化治理策略
現代企業(2015年4期)2015-02-28 18:48:06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网久久综合|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色135综合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97久久精品人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538精品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1区2区|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日本|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丁香色|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AV毛片|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精品视频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在线八区| 色视频国产| 自拍欧美亚洲|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青青草久久伊人|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一区|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日韩高清欧美| 亚洲啪啪网|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中文字幕 91|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日本视频91|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