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莉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準確、恰當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教師的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導致課堂上“啟而難發”的局面;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學生深入的思維活動,形成學生思維的虛假活潑,削弱了教師的講授作用;提問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問和失誤提問。所以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及作用,本文在對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點進行詳細介紹的基礎上,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
一、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點
所謂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相信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給予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同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自主權,不過多的干預他們。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都是生本教育所倡導的,它要求學生不斷的操作、觀察和發現知識,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生本教育具有如下特點: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而實施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完全改變了這種狀況,在老師的指導下,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生本教育的最大特點。如果形象點來說,就是將教師的地位從“主演”變成了“導演”,將課堂這個學習的“大舞臺”真正的交給在座的各位學生,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帶動和引領。
2.突出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升本教育理念下教師要依靠學生的內部需求,善于借助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將可以交付給學生的知識交付給學生,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最大化,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上騰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自行感悟和獲取知識,從而可以發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開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尤其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且能夠逐步加強學生具有這種合作的愿望和能力,而且這些還都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里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能力的訓練,使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這將使學生受用終生。
3.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
之所以說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里教師教的內容相對少,學生自學的知識相對起來要多得多。使用生本教育模式進行教育時基本的過程為:首先在課前進行預習,其次在上課時分組進行討論,并每組派人或自愿上講臺發言,同時全班學生進行提問和討論,最后在課后對上課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追根究底。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找需要的資料,并通過圖例、表格或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4.突出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是生本教育所強調的,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和拓展學生的潛能。目前我國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探究和質疑,尤其是小學生,這樣造成的后果是雖然學生的腦子里有知識,但是不具備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只是會考試,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分低能。眾所周知,教育的真正意義并不只是讓學生學會一堆知識,而是要讓其掌握真正的學習方法,這也是針對人生的有限性和知識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提出來的。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構建“以生為本”的開放性教學模式,是當前素質教育和生本教育的要求。課堂提問作為學生獲得知識的有力手段之一,屬于開放型教學的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數學家波利亞說過,“盡量通過問題的選擇、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為重要)來激發學生,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誘導學生積極思考。”由此可見提問在數學課堂中占據的重要位置。
1.目標明確的提問
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開發學生的智力、技能、情感等。因此,提問要克服盲目性、隨意性,注意所提問題必須符合教學目標,所提問題必須圍繞教學任務。
2.調動興趣的提問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那么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可以說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教師的調動。因此調動興趣應當成為教師提問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師的調動,學生對每一堂課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將會容易的多。對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深入淺出的挖掘教學內容,成功的進行引導,并需要靈活運用語言的幽默。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教學的智慧就是體現在對學生興趣的調動。例如在教授圓柱這一部分時,教學的難點在于圓柱展開后各部分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聯系,老師進行提問時,本著調動學生興趣出發,可以提問:我們來學習圓柱,首先,用你們的小手摸一摸,大家告訴我,圓柱具有什么特征呀?這種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調動學生興趣的提問,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知識更好的為學生吸收、消化。
3.因人施問
學生之間不可能沒有差異,不同學生之間的思維方式、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問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層次性和差異性,從每個學生的需求出發,爭取最大限度的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對不同的學生實施差異性教學,將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作答,使得各個類型、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都各盡所能、各有所得。
4.關注學生參與提問的程度
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候,教師應當常到不愛發言的學生身邊,鼓勵他們敢于積極發言,當這些同學發言時,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喜悅。同時,有同學正在進行發言的時候,要指導其他學生們學會傾聽,因為畢竟發言的人數相對全班而言還是少數,而且每個人發言的時間又很短,但是在課堂中傾聽是自始至終都在進行的。當學生學會高效率的傾聽時,那么他可以在傾聽中鍛煉思維的發散,在傾聽中完成順應和同化,在傾聽中從一個認知平衡走向另一個認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