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萍
摘要:簡便運算是一種特殊的計算,它運用了簡便運算定律與數字的基本性質,從而使計算簡便,使一個很復雜的式子變得很容易計算出得數。一般而言,簡便運算要求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定義、定律、性質等提高計算的速度及正確率, 使計算變繁為簡,變難為易,變慢為快。簡便運算是計算題中最常見的一種,簡便運算能力,是數學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
關鍵詞:簡便運算;高年級
簡便運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簡便運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培養小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簡便運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怎樣提高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呢?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簡便運算這項最基礎的能力卻經常被忽視,很多教師認為簡便運算貴在熟能生巧、易教,所以未夠重視簡便運算教法的研討,往往重算法輕算理、重練習輕理解,這樣使得小學生的簡便運算正確率較低,常出現簡便運算錯誤;再加上學生態度、興趣、計算習慣、方法技巧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簡便運算中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抄錯計算符號、不注意簡便運算順序與規律、未能正確分析變式、不會分析算理等錯誤,這樣嚴重影響著學生簡便運算正確率,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簡便運算教法的研討,重視學生簡便運算能力的培養,合理實施行之有效的應用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和數學綜合素養。
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優化簡便運算的教學方法,據此,要讓小學生充分認識簡便運算的諸多益處,并引領他們在實際運算過程中靈活自如地運用簡便運算。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一些小學高年級簡便運算的教學策略。
一、盡顯簡便運算之妙,激發簡便運算之趣
贊可夫說:“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濃厚興趣可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機?!睘榱饲袑嵦嵘W高年級數學簡便運算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簡便運算的濃厚興趣。
事實上,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之所以對簡便運算缺乏興趣,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簡便運算的諸多妙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緊扣教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向學生展現簡便運算的各種妙處,據此激發學生學習簡便運算的濃厚興趣。
以計算“1.25×13×8=”這道算式為例,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依次在堂上練習本上計算。然后,教師可以明確要求學生運用乘法交換律進行計算,并再次讓學生在堂上練習本上計算。毫無疑問,運用簡便方法比普通方法要節省好多時間。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運用兩種方法計算這道題目的體會。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切身感受到簡便運算的諸多好處。
二、探究簡便運算之法,深諳簡便運算之道
常言道:“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之所以覺得在實際計算過程中運用簡便運算難,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熟練掌握各種簡便運算方法。
鑒于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扣教材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以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些課堂教學活動為契機,自主探究各種簡便運算計算方法。這樣一來,小學生就會逐漸深諳簡便運算之道,并會在實際計算過程中自覺主動地運用簡便運算提升計算效率。
例如,一塊底面半徑4是厘米,長是3厘米的圓柱形鐵塊熔鑄成一個底面半徑是2厘米的圓錐形零件,這個圓錐形零件的高是多少?學生可以這樣列式:3.14×42×3=150.72(cm3)(150.72×3) ÷(3.14×22)=36(cm);還可以(3.14×42×3×3) ÷(3.14×22)這樣列式,在計算時引導學生運用除法的性質3.14×16×3×3 ÷3.14÷4,能約分的先約分變成4×3×3,這樣算起來更簡便。
當學生逐漸掌握了各種簡便運算的方法之后,他們就能夠在實際計算中自覺主動地運用簡便運算提升計算速度與準確率等。
三、搭建簡便運算之臺,提升簡便運算之速
常言道:“站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睂τ谛W高年級學生來說,要想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方法,提升簡便運算的速度,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大量扎實有效的訓練不可或缺。
因此,為了循序漸進、富有成效地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簡便運算的速度,教師要圍繞教材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精心為學生搭建各種簡便運算的舞臺。立足于這些舞臺,學生就能夠打牢簡便運算的基礎,顯著地提升簡便運算的速度。
如此一來,學生在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簡便運算訓練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簡便運算的速度也得到穩步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著力提升簡便運算教學的實效性,讓運用簡便運算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讓簡便運算成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條蹊徑。
參考文獻:
[1]楊康玲.小學六年級數學簡便計算的有效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1):256.
[2]張伶俐.小學高年級數學簡便運算教學策略簡談[J].新課程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