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彩蓮
創新思維是生活在當下時代所必不可少的思維,是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小學是鍛煉思維能力的最佳年紀,這時候打下的思維基礎,對以后長大成人很有幫助。小學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有巨大作用,當下的小學美術教育者應當充分重視這份重要性,積極探索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路徑。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語文學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一直受到眾多教育人士的關注。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正在發生革新。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小學教學改革的推進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某些教師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在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以書本知識講解為主,認為教學安排、教學內容等都應該以“服務考試”為中心,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按照考試大綱進行,語文教育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這樣的教育思想觀念使得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受到打壓,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發揮,長此以往學生只會成為只會考試的機器。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
第二,某些教師對新課標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理解不全面。某些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掌握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在課堂上只是用形式來應付教學要求,實際上還是傳授理論知識,這樣抑制了學生的自主創造力。教師需要將創新能力培養與語文知識教學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找到兩者的平衡點,否則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只注重自身講解,學生發揮的時間有限,不知道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來開展教學。
二、培養學生創新思考的有效策略
1.營造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創新興趣
《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主學習意識和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目前的教學方法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缺點是學習過程由教師主導,教師的“教”引導學生的“學”。然而,這種教學方法往往不受學生的喜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是學習的主體,應該處于次要地位。一個好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從鋪”。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對理解課文意義起著重要作用。
2.設置創新的空白,激發學生思維
小學語文課本選取的文章,一般都是大家名著,文章質量非常高,不但優美,蘊含的教育內容也非常豐富,對于學生起到的作用,包括了情感熏陶、思想教育、能力、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理想,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每一篇課文都有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其中有一些是通過人物和事件側面表現出來;有一些是直接表達出來;還有直接省略,讓學生想象,停留在了精彩的地方。這其中就有所謂的“空白”,讓讀者們自行想象,進而得出一些結論。語文教師可從這些地方出發,尋找和設置一些“空白”的地方,引導學生自我創新,鍛煉學生分創新能力,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優化教學內容,構建創新思維培養載體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實質載體。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創造性地呈現教材。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調整和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的教學內容,而且要補充和拓展學生思維的教學內容。
4.尊重學生意愿,引領學生在探究中創新
創新思維的培養要注重內化的過程,在教學行為上要將之與內容結合,使創新思維有實踐的行為過程,以此帶動外在理解向內在習慣的發展。其中以審美閱讀和共生寫作為核心方法,既保證知識獲取的效果,也讓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夠得到發展。審美閱讀中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想法和認識,建立審美閱讀分析和表達的過程。比如在《海上日出》課文閱讀中,組織學生表達課文閱讀的感受和體會,從中作者有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達,讓閱讀學習中有基礎知識的理解,也鍛煉人文思想的挖掘,有助于語言建構思維能力的成長。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個性化的閱讀理解下得到了應用,可以保證閱讀成長。共生寫作則是讓學生不同的寫作認識和思路作交流整合,在形式上完成創新引導,可以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帶動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運用能力提升。
5.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大膽想象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任課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現行教材中的課文閱讀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全面閱讀和分析課文文本中呈現的基本內容、思想主旨,以及藝術特色等信息要素基礎之上,選擇課文中涉及的某些具備發散性思維價值的內容要點,對小學階段在校學生群體的創新想象能力展開誘導式培養,繼而在豐富充實小學階段在校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內容的認知視野條件下,助力小學生群體實現自身良好優質的成長發展。在針對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現行教材文本中編寫和呈現的古詩文課文內容展開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由呈現圖畫,或者是手工繪制圖畫的教學活動形式,調動開闊小學階段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主觀想象能力,助力小學階段在校學生能夠清晰且有效地感受到中國古典詩歌作品所具備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色。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新時期教育的必要工作,在語文課程中的培養教學要抓住創新的環境影響、行為意識和主觀接受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創性,從而使其思維得到創新發展。但是,在創新思維的培養中,要注意創新學習方向地把控,保證知識理解的積極性和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