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功蓮
當今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是旨在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的教育活動。而要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必然要大力推行創新教育,在素質教育基礎上實施創新教育。面向小學教育的創新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深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為其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要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立足課程實際,營造氛圍,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多進行科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科學源于生活這一特點,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探索事物的熱情,科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由傳統教育的重成績和名次轉向對生活現象的科學原理的好奇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素質的發展。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以素質教育為前提,素質教育體現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科學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師在課堂上應多嘗試生活化和趣味化與知識相融合,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給學生更大的探索空間。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而實驗探究是科學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方式。因此教師應多設計有學生參與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發現。這樣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進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
一、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1.科學課的地位不夠高,忽視科學教育
在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下,小學科學和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相比一直以“配角”的形式出現,學校對科學教育不夠重視,老師也認為科學課可有可無,平時科學課上主科,快考試時再突擊幾節科學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認為科學課地位不夠高,沒有引起重視。另外,教師人手不足,在原有科學課是小科的基礎上,一些主科教師或班主任兼職教科學課,面對兩個考試科目,心有余而力不足。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思想、行為亦或是環境都面臨著忽視科學課教育的嚴重問題。
2.教學設備不足,光靠老師講
科學課不同于其他學科,課堂更傾向于用實驗探究的形式獲取主要內容。這就需要學校投入大量資金,為師生們提供實驗所需的各種設備,讓學生在老師實驗演示或者自己動手操作中更加明晰知識的來源和背景。然而目前學校很難做到這一點,教學設備不足,嚴重阻礙了科學實驗教學的開展,光靠老師講出來的知識和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的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加工有很明顯的差距。特別是教材改版以后,課本中文字內容的總結性語言減少,實驗占據大篇幅內容,因儀器設備短缺造成一些實驗難以開展。
二、素質教育下創新科學教學
1.課本實驗貼近生活
教材中一些實驗會用到一些復雜的儀器設備,學校教學設備不足,就需要思考新的教學策略,將實驗歸于生活,和生活中的現象相關聯。這樣既可以較好的擺脫做實驗帶著結論去做的現象也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熱情。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課本上的實驗進行。將實驗生活化,簡化了實驗設備,更加便于學生理解。
2.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
教師應圍繞課標設計富有生活氣息的科學課堂,用生活中的例子和現象輔助新知識,學生聽課興趣會更加濃厚。在講解枯燥的科學定義、理論時,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現象作為科學實例,這樣可以便于學生對課本所學知識進行深加工,理解得更加透徹。
以《風從哪里來》為例,課本上只呈現了一副火爐的圖片,課本中雖然給出與氣溫有關的提示,但仍難以與學生的生活認知聯系。學生生活中幾乎接觸不到火爐,難以形成經驗。這就需要在課本實驗基礎上進行改進。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吹、扇等方式制造風,初步感知風的形成是空氣從一個地方流動到另一個地方。熱氣球上升、小紙條靠近煤氣灶會飄動這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初步聯想溫度可能也會造成空氣流動。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學生可以通過把小紙條放到打火機上方和拿著小紙條靠近煤氣灶的探究活動,結合小紙條都發生飄動的現象,不難看出溫度使空氣發生了流動從而產生風。有了這一生活現象產生的思考,學生就比較容易的在原型和建模之間搭建起橋梁。實驗器材也避免使用學生接觸不到的火爐進行探究操作,用生活中常見的塑料瓶(火爐)、蠟燭(溫度)、溫度計(測量溫度差)進行較簡單的操作,結合實驗過程中蚊香煙的流向,瓶口小紙條的變化,以及瓶內溫度計前后的差異可以得出,溫度使空氣產生流動,熱空氣上升,冷空氣過來補充,從而形成了風。
這一實驗進行了生活化的改進,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體會到生活即科學,通過真正的經歷探究過程,發現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經歷建模過程、模擬實驗、得出結論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利用生活化教學,推進課堂實效
1.創設貼近生活的課堂情境
新課導入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提出問題,貼近生活實際,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主動提出有效的問題。教師在解釋科學理論時,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做輔助,讓學生理解知識更加深刻。
2.重視科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活動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實驗活動。要通過實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動手探究,在探究過程中調動學生汲取知識的主動性。小學生在探究實驗中發現問題會激起他們的探究欲望,進而主動去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鼓勵學生去質疑。
3.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釋放學生的個性和想象力。在課堂知識教學上,減少記憶負擔,注重實驗探究,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將科學和其他學科相銜接,改變應試教育灌輸知識的理念,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知識。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尤其是生活化課堂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應試理念根深蒂固,素質教育模式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教學模式做出適當調整,教師要為學生創新能力與個性的發展搭建新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