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彬
一般來說,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因為,這類學生勤奮好學、聰明伶俐,綜合素質很好。而面對那種品行不良、學習敷衍的后進生,一般老師是不感冒的。如何對待后進生呢?這是一線老師時常遇到的難題,亦是教育界同仁們茶余飯后的一個重要話題。許多老師認為他們不可救藥,把后進生視為班上的“垃圾”,自個心中的“絆腳石”。因教學質量、優化組合的壓力,于是有少部分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當機立斷,扔掉垃圾,踢開絆腳石,把后進生置之度外,嚴重的不予以報名,甚至要求后進生轉學。
由于本人在鄉鎮農村小學從事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曾飽受教育后進生的苦惱。同時,在轉化后進生的教學中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有苦也有樂。針對上述教學現狀,就此談幾點膚淺的看法,僅供同行參考。
走進家庭,了解學生
《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后進生,就是那些學習成績差、思想品德差的學生。因為農村孩子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年老體弱的爺爺、奶奶等充當監護人。所以,孩子缺乏監控管理,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毫無目的,到處亂奔。加之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造成學生不學,厭學、品德行為不良的結果。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考慮的不是棄之不管,而應走出校門,走進家庭,與家長交流意見,家校結合,溝通信息。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環節,對后進生進行多方面的理解,以便為“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做好鋪墊。
真心實意關愛后進生
用心、用情、用行動去關愛后進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愛因斯坦說:“只有熱愛學生的人才配做一位合格的師者。“愛”!遠遠勝過責任感。熱愛學生是每個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最容易產生一種傾向,即喜歡品學兼優的學生,而討厭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俄羅斯有句諺語: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愛。那么,我想說:成績好的學生老師們都愛,但是愛后進生才是真愛。很多老師對后進生不是訓斥,就是挖苦,甚至譏諷,他們見了老師就畏畏縮縮,不敢靠近。后進生與一般學生相比,更需要愛和關懷,老師應把更多的愛獻給他們。常常找他們談心,與他們交朋友,用語言激勵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愛的甘泉去澆灌他們干涸的心田,慢慢的就會消除后進生的自卑感,恐懼感,就會把久久關閉的心靈向你打開,從而讓學生覺得:“師可親,師可愛。”
三、給后進生更多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理解、尊重和信任,卻如一副良藥,能治好后進生的傷痕。后進生往往是因長期受到歧視,而產生自卑感,同時也產生自卑心理,常常在班里故意搗亂,其實他們內心卻苦苦掙扎,在呼喚理解的到來。這時,老師切忌訓斥、指責,甚至諷刺、懲罰,而應給他們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閃光點”,正面教育他們認識錯誤。例如:我校有一次集中開會,老師楊某,錢包放在辦公桌上,被沾染偷盜惡習的學生黃某把錢拿走,有學生看見,她死不承認,沒法,調監控后,確認是她,叫她親自看,黃某才無話可說。后來,我叫她坐下,心平靜氣地教育說:“你悄悄地拿走了楊老師的錢是錯誤的,拿了還不承認,更是錯上加錯,知道嗎?你人長得這么漂亮,如果經常有這種小偷小摸行為,老師和同學不喜歡你,親朋好友也會討厭你。人要正直坦率,要追求光明,既要外表美,又要內心美。以后,你進中學,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品學兼優才討人喜歡。”學生黃某回答說:“龍老師,我錯了,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見這位女生,她很有禮貌的喊了我一聲,還買一瓶礦泉水給我喝,我見她胸前還別著“三好學生”的牌子,我覺得她進步了,懂事了,我高興了。由此可見,尊重、信任、以理服人,在教育教學中至關重要。
四、把獲取教育的機會留給后進生
后進生并不是老師們想象的一無是處,只因學習成績差,不大吸取教訓或父母打工離異,無人管理,或家境貧寒等等,導致他們喪失信心,他們心中處于迷茫的狀態。這時,老師只要多給他們一點機會和鼓勵,就會發現奇跡。如:在布置學習園地時,多設立一些獎項,學習之星、進步之星、勞動之星、誠信之星、禮儀之星等等。讓每位學生能憑著自己的一技之長,進入“光榮榜”。他們榜上有名,是多么的喜出望外。他們有了重新認識自己,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獲得理想教育。自然他們由后進,步入了先進的殿堂。
五、設置“闖關”教學模式,培養積極進取精神
有一部分農村后進生,其實學習成績并不差,只是天性好動,好玩,或無人管理,就把學習放松了,久而久之,成績越來越差。教師如果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分層設計作業,對背誦的詩文和數學公式,運用“闖關”模式,進行激勵評價,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展,鼓勵學生,只要充滿信心,發憤圖強,就會層層深入,闖過一關又一關。
六、用耐心、信心等待后進生的進步
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他不像其他的工作,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效。后進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因長期遠離父母,缺乏家教,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家校工作做得不到位,學習成績跟不上,而且品德修養也是一個難題。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蘊含了教書育人的長期性和忍耐性。老師要從讀書的重要性講起,要從貧寒的家境教育入手,體會父母的辛勞,好好讀書,方能光宗耀祖,方能成為有用之才,自己具備了知識技能,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財富,才能獨立生活。才能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情和爸媽的養育之恩。老師通過用耐心和信心的灌輸,學生會從無知向感知發展,后進生只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孩子思想哪有不進步,成績哪有不提高呢?教學中,切忌急躁和謾罵學生,常言道:“性急吃不得熱豆腐。”謾罵會使學生起叛逆心。
總之,要讓后進生轉化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特別是農村后進生,就得從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進行策略性教育,用耐心、細心、關心、爰心對教待他們,才能達到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