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艷玲
啦啦操產生于美國的橄欖球比賽場邊,它是在音樂或口號的襯托下,借助標語、道具等表達手段,通過展示各種具有強烈鼓動性、感染性的動作為形式,以調動觀眾情緒來支持本隊為目標的一項體育運動。該項目在我國最早只在高校開展,因此在我國各類高校開展相對較好,隨著各項體育賽事的推廣,啦啦操逐漸從大學校園延伸到中小學,并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在大大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同時,也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比賽項目之一,昆明市及各區縣近幾年連續舉辦的學生啦啦操比賽就吸引了大量的學生和組織積極參與。然而由于啦啦操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許多教師對啦啦操了解甚少,更談不上對啦啦操的系統學習,因此,在接到比賽任務以后,該如何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訓練工作,成為了困擾許多教師的難題。本文就根據啦啦操的特點來探討如何實施有效的訓練來提高小學生啦啦操技術水平。
一、重視選材
運動員良好的身體形態、素質條件及心理因素是提高動作質量及創造優秀成績的基礎,所以選材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全面地評估。在啦啦操的特定動作如托舉、疊羅漢等造型中,在最下面作支撐的運動員稱為底座,上面做造型和翻騰的運動員稱為尖子,對底座的選材要求是身體強壯結實、有力量,對于尖子的選材要求是瘦小、身體靈活。當然啦啦操是一項表演性運動項目,因此在比賽時對運動員的形象要求是非常高的,運動員的長相,體型直接影響著觀眾、裁判的欣賞和評判。所以在運動員選材時,力求選擇熱愛啦啦操運動、形體美、容貌好、氣質佳、富有藝術表現力,身體素質全面的運動員作為培養對象。
二、認真學習競賽規則,準確把握方向
競賽規則是各項體育運動比賽過程中始終要共同遵守和執行的統一規范性的標準與要求,它不僅是裁判員評分的客觀標準,也為教師和運動員提供了技術發展方向。目前在昆明市中、小學生啦啦操比賽規則中通常會對場地的大小、成套的時間、上場人數與男女生比例、成套中的特定動作(如托舉、翻騰動作)、運動員的服飾等作出明確的要求,教練們在賽前一定要認真學習規則,并按要求制定具體的訓練計劃,例如提前劃出與比賽要求大小相符的場地,挑選出與要求相符的人數和男女生比例,對特定的如托舉、翻騰等動作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教師只有先學習規則、準確把握方向才能在比賽中減少不必要的扣分因素,只有在把握方向后再突破創新、彰顯風格才能在比賽中獲得高分。
三、科學地制定訓練計劃,尊重個體差異
訓練計劃是為實現訓練目標而選擇的狀態轉移通路,合理安排訓練的內容和手段,是提高運動水平的關鍵。每天的訓練時間盡量保證在40-90分鐘,所以縱向計劃(階段計劃、周計劃、課時計劃)與橫向計劃(團隊計劃、個人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小學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個人身體素質差異性比較大,男生普遍是柔韌性較差,女生是力量素質較差,所以教師還要注重縱向計劃與橫向計劃的有效結合,真正做到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保證訓練具有較好的實效性。
四、重視音樂的選擇及成套的創編
節奏鮮明、強勁、富于力量美的音樂是啦啦操的首選,當然,如果教師有很強的舞蹈及藝術功底也可以創新,例如加入民族、戲曲等音樂元素,最重要的是要確保音樂與動作的完美融合,因為音樂與動作是啦啦操的靈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將啦啦操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造型、每一個表情變化都融會在音樂中,通過身體的自然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內在感情,才能使啦啦操真正達到烘托賽場氣氛、調節觀眾情緒的效果。
成套動作通常由舞蹈動作、口號和標語組成,教師可采用古典、民族、現代、爵士、拉丁、街舞、踢踏舞等各種風格的舞蹈進行啦啦操創編,也可以使用簡單道具如啦啦花等,若是學生綜合素質較高,還可以在成套動作中加入翻騰(跟頭)、托舉(疊羅漢)、金字塔(羅漢造型)等。成套的編排力求做到難度動作有特色、舞蹈動作有風格、音樂效果有烘托,這樣才能使整套啦啦操突出獨特的風格特點。另外新穎、流暢、富于變化、有較強視覺效果的隊形變化也是吸引觀眾和評委的重要因素。
五、重視體能與技術訓練相結合
啦啦操是一種身體綜合能力的體現,根據啦啦操力與美的特點,柔韌、力量、耐力和協調性是啦啦操競技水平的主要身體素質。但由于小學生正處在發育期,各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再加上訓練時間少,所以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耐力素質練習中可以采用跑跳動作連續數組或俯臥撐、仰臥起坐和高踢腿循環數組的練習方法;可以采用在準備活動時編排一套動作相對簡單、重復次數多、持續時間長的活動操;也可以在成套練習時,減少休息時間;或采用兩個成套動作連續完成。總之,盡可能地利用準備活動或成套練習中一些與提高身體素質密切相關的典型動作來練習,這樣可以同時提高身體素質和動作技術。
六、 注重表現力的培養
啦啦操表現力是運動員在成套過程中,把動作、口號和音樂的內涵轉化為自身內在的情感,借助于身體姿態、技術動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態持續地表達出來,以為本隊隊員加油助威、吸引和感染觀眾、調動觀眾情緒來支持本隊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運動員自信心、自我陶醉和熱情感染觀眾能力的綜合反映,是運動員內在精神氣質和外在動作表現的完美統一。可見,表現力是整套啦啦操在場上表演時給評委和觀眾最為直接的表象。通過表現力才能渲染氣氛,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訓練時加強學生表現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影響啦啦操運動員表現力的因素包括氣質與性格、專項素質、動作規格、舞蹈、音樂和興趣等,這些因素對運動員先天的表現意識形成、各類動作完成質量的提高、動作表演內涵的豐富、表現情緒的激發及藝術修養的培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并最終影響運動員的表現力水平。在訓練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欣賞啦啦操、街舞、健美操等項目的比賽和表演,來學習優秀運動員比賽時的激情和感染力;另外,教師還應多激勵學生,不斷地用語言來引導學生,并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大膽的通過面部和肢體語言來充分表現內心的情感。一般情況,小學生的柔韌性和體能可以通過短期訓練得到有效提高,而表現力卻不能在短期內達到理想效果,它是長期的藝術熏陶和運動員的性格來決定的,所以教師在訓練中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堅持不懈的、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表現力的培養。
七、加強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團結協作的能力是當今社會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啦啦操旨在體現團隊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反映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團隊精神是啦啦操的靈魂,所以在訓練中加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十分重要。通常一支小學的啦啦操隊是由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組成,如何在短時間內消除隊員之間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隊風顯得尤為關鍵,在啦啦隊組建的初期,教師可以在教授一些基本動作后,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積極討論、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創編組合動作和隊型,讓學生在自主、寬松的訓練氛圍中,不僅充分展示學生個人才能、體現個性特點,更讓學生嘗試到合作的快樂,體會到創新的享受,調動了學生訓練的主動性、創造性。最后,建議在訓練中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意志力,同時還要使學生有著對于自身團隊的榮譽感、使命感。讓每個人都明白,只有將自已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只有嚴密有序的集體組織和高效的團隊協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創造奇跡。
八、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秀運動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贏取比賽的關鍵所在。心理素質訓練的目的就是培養運動員在比賽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及個性心理特征,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取得良好的比賽效果。由于學生們平時都在熟悉的場地、環境里訓練,而且訓練時沒有觀眾,所以比賽時,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裁判和觀眾就會緊張,動作容易出現錯誤,面部表情顯得呆板等等。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積極把握校內外的各種表演和比賽的機會,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同時可以組織模擬比賽,可先采用組織同學觀摩訓練,使隊員們逐步地適應在別人面前表演,最后再模擬比賽場景進行練習,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比賽心理狀態,從而使他們更加能適應比賽。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各種比賽是提高和增強心理素質的有效措施。另外,在平時訓練和參加比賽后,要認真總結失誤的教訓,才能分析原因,尋找出對策,同時積極引導學生要有自信心,既不輕敵,也不怕強。
九、結束語
一支優秀的啦啦操隊伍需要具有優秀的啦啦操教師,而一名優秀的啦啦操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更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編排動作和把握音樂的能力、良好的教學素質以及相當的管理能力和責任心,才能真正帶出一支優秀的啦啦操隊伍。希望本文能為廣大的啦啦操教師提供幫助,為中小學啦啦操創造更優異的運動成績提供有價值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