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惠

摘要:通過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測評結果分析廣東、浙江兩省電商發展現狀,從產品銷售、淘寶村等電商集聚發展,農村電商的建設、農產品電商、電商發展趨勢等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浙江在電商集群發展、數據分析、創新模式等方面都占有優勢的結論,并從數據收集應用、軟環境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建議,為廣東地區電商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電子商務;電商集群;數字經濟
一、 對比研究的緣起
2019年5月27日發布的《2018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對31個省自治區進行了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測評分析,肯定了廣東、浙江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綜合排名、結構分布、市場規模、對經濟活動滲透影響度、基礎設施支撐方面的先導優勢。廣東在綜合排名、結構分布、規模指數、支撐指數四個方面電商發展水平的測評中均為第一,特別市場規模指數達到100%,與規模指數為61.62%排第二的浙江省對比,廣東電子商務擁有巨大的規模優勢。而滲透指數廣東為52.17%,距離第一位的浙江省87.29%還有較大距離,可見,浙江電商對傳統產業及人民生活的影響力之強。廣東與浙江地區都屬于高規模、低成長的成熟型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有的雄厚基礎,基本處于電子商務發展的成熟期。
但隨著成熟期的到來,電子商務經濟增速放緩。這與測評的結論基本相符,兩地的電商成長指數在測評排名中靠后,在31個省的排名中廣東排在第二十七名,浙江排最后。為了延長機遇發展期,進行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的研究對該地區的電商產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廣東與浙江電商發展對比研究
通過與浙江地區的高滲透率、中度規模的發展現狀的對比,廣東省電子商務規模優勢已經充分發揮,但是其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度與影響力還有提升空間,這也為廣東地區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即進一步通過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進行產業發展。可見,廣東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需要向浙江地區產業深度融合的滲透模式取經,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在成熟的市場規模下,進行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與跨界創新,因而對兩地電商,特別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對比研究,有助于經驗的積累。
(一)兩地電商銷售情況對比分析
《2018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指出廣東與浙江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領跑全國,在家居建材、家電、手機數碼、文化玩樂、服裝鞋包、母嬰用品、汽配摩托、百貨食品、美裝飾品、運動戶外這十大商品品類的排行分析中,前三類商品都是廣東第一、浙江第二,后六類商品就是浙江第一、廣東第二,而文化玩樂方面廣東第二,浙江第三,可見其品類豐富,市場活躍度高。
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浙江農村網絡零售額全國第一,占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比重為35.7%,同比增速約25%;而廣東農村網絡零售額排名第五,占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比重4.9%,同比增速約35%。廣東作為外向型經濟最活躍地區,2018年的進出口總額達到71618.4億元,同比增長5.1%。貿易總量首次超過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總量占全國的23.5%,就跨境電商的貿易發展來看,2018年廣東完成跨境電商出口額759.76億元,同比增長71.91%,在2018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交易總規模中占據份額高達 56.99%,實現了電子商務與傳統優勢外貿產業的深度融合,也充分說明了廣東外貿第一省遙遙領先的地位;而浙江2018年實現跨境網絡零售額3108億元,增長率為34.8%。
(二)兩地淘寶村、淘寶鎮及電商百強縣發展情況對比分析
而廣東、浙江在形成與發揮淘寶村,電商村的集聚效應方面也一直是排頭兵,根據 2014~2019年阿里研究院每年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發展報告》的數據,兩省的淘寶村及淘寶鎮的數量勻一度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見表1),顯現出強勁的發展趨勢,但淘寶村與淘寶鎮的數量上浙江占據絕對優勢,據統計,2015年浙江省280個“淘寶村”中,從事電商及相關行業達18.5萬人,占所在村人口總數的近30%,共開設網店32969家,全年銷售額達251.94億元,村均網絡銷售額7200萬元,店均銷售額達到76萬元。2015年義烏在全國25個淘寶村集群中名列第一,是全國網上創業最活躍的縣級市,內貿網商密度、零售網商密度、網購消費者密度三項指標在全國縣(市)中均排名第一。
在淘寶村的發展過程中,廣東與浙江都在爆發期迎來過2~3.5倍的增長,此后還一直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但增幅逐漸下降;而淘寶鎮的發展趨勢有所不同,浙江在經過兩年的倍增外,2017年一度增速下降,2018~2019又呈現上漲趨勢;而廣東的淘寶鎮數量在2015年爆發式3.4倍的增長,但2016年及2018年的增幅都顯示出下降趨勢,2019年淘寶鎮數量又迎來的倍數的增幅(見表2)。
另外阿里研究院根據網商指數、網購指數計算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2015年發布的“電商百佳縣”排行榜名單中,浙江的“電商百佳縣”數量最多,廣東7個。2016年發布榜單數據顯示,浙江占了其中33個位置,其中浙江義烏名列第一,網商指數56.398,網購指數42.307,連續四年蟬聯電商百佳縣冠軍,永康排名第二。第四位到十位中也占了一半席位。廣東僅有3地入選,最高排名是53位的惠州惠來縣。
通過淘寶村、淘寶鎮及電商百強縣的數據可以看出,廣東電商的集群化增長、裂變式擴散的輻射帶動作用沒有浙江強,集聚效應沒能迅速積累并快速輻射出去。同時淘寶鎮的數量增長曲線顯示,廣東電商發展缺乏穩定的增長趨勢,而浙江地區能夠迅速發現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因而其數量上升的趨勢在短暫的放緩后,能夠被迅速扭轉,發展的規模得以穩步上升。
(三)兩地農村電商建設情況對比分析
在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方面,浙江農村電商推進工作進展大。各地農村利用各自產品、區位、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電商,浙江通過分梯度培養“萌芽村”、“規模村”、“示范村”,2018年就實現新增電商專業村474個,總數達1253個,持續跟進電商扶貧滅貧工作,在80余個對口幫扶地區開展100余場的各類活動,簽訂30余份合作協議,建設4500余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屮心和村級電商服務站;廣東省2018年,全省共建立38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6916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19個示范縣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181個鎮村級服務站點。可見,浙江政府除了注意硬件的建設外還針對宣傳應用等方面加強跟進工作,并且數據詳盡,每年都及時收集與發布,幫助網商及時發現問題,加強指導與服務,因而建設效果明顯。
經過多年在農村電商產業的探索,浙江省形成了三大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模式:一是“義烏模式”,二是“遂昌模式”,三是“臨安、桐廬模式”。在義烏,經營品類主要有服飾類、家居類、美妝類、玩具類、飾品類,這與義烏的世界知名的小商品市場的資源環境、市場環境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遂昌則以經營土特產類、零食類、生鮮蔬菜生鮮類產品為主。臨安主要經營土特產類、生鮮蔬菜類以外,還經營辦公學習用品類、電子產品類。廣東省除了由揭陽市政府于2012年牽頭引資,通過在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物流服務設施、金融貸款補貼以及電商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并于2013年形成了“軍埔電商村”,形成以服裝為主要品類進行銷售的“軍埔模式”,此后廣東省內均沒有比較著名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2018年《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電商數據報告》遴選出 100 個具有特色的電商村,廣泛分布在全國十八個省區,浙江、廣東最多,分別有 26、20個電商特色村入圍,均以非農產品為特色,農產品上行總體規模偏小。可見在電商基礎設施、電商發展領先的廣東浙江兩省中,農產品電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兩地農產品電商情況對比分析
《2014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顯示廣東省的農產品賣家數量最多,為9.55萬,浙江排在第二位;浙江、廣東在阿里零售平臺上農產品銷售總量分列前第一、第三;而廣東、浙江在阿里零售平臺上農產品消費的總量位居前二。
《2015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指出廣東省的農產品賣家數量最多,超過10萬,其次依然是浙江;農產品銷售數額省域排名中浙江依然穩居第一,超過80億,而廣東位居第四;農產品銷售數額省域排名依然是廣東、浙江排名前二。
2017年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從“客廳革命”到“廚房革命”——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6)》指出浙江農產品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比緊隨其后的廣東30%以上,優勢明顯。“農產品電商50強縣”中浙江占13個,廣東僅占1個。從這幾年的數據可知,廣東的農產品賣家數量最多,但是電商銷量比浙江低,即是單個賣家的產出不如浙江。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2018年起,每年秋分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發布了“100 個農產品品牌”:其中浙江有西湖龍井、奉化水蜜桃、金華兩頭烏豬、舟山帶魚、三門青蟹5個農產品品牌上榜,廣東有德慶貢柑、斗門白蕉海鱸、清遠雞、羅定稻米4個農產品品牌上榜。而阿里研究院隨后發布的《2017~2018 年地標農產品電商品牌榜》顯示浙江有11個農產品上榜,分別是西湖龍井、臨安山核桃、奉化水蜜桃、安吉白茶、大佛龍井、諸暨香榧、金華兩頭烏豬、江山獼猴桃、舟山帶魚、三門青蟹、玉環文旦;廣東有7個農產品上榜,分別是增城荔枝、雷州番薯、德慶貢柑、清遠雞、英德紅茶。地標農產品通常具有良好的質量和聲譽,非常受消費者歡迎,而廣東與浙江在地標農產品數量上還有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農民豐收節”評選出5個浙江農產品品牌均在地標農產品電商品牌榜榜上有名,但是廣東還有斗門白蕉海鱸、羅定稻米并沒有出現在農產品電商品牌榜上,反映出廣東農產品還未充分挖掘電商平臺的傳播能力,可見相當多的廣東農產品未能充分運用平臺來推動品牌迅速的人氣聚集效應,擴大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及影響力。
(五)兩地電商發展趨勢情況對比分析
廣東與浙江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聚合政府與市場的強大作用,推動了電商數字基礎設施、物流設備建設與研發方面的投入,同時通過市場機制促使資源優化配置,自主選擇與本土數碼科技、外貿等優勢行業的合縱連橫,通過電子商務的模式使已具優勢的行業快速轉型升級。廣東除了繼續優化電子商務基礎環境,積極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業的協同發展、完善電商誠信體系及電商服務業的建設,也支持利用諸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科學技術來實現交易場景的創新。而浙江省電子商務主要著力于對傳統產業的影響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阿里巴巴作為電商企業龍頭的領導優勢影響力,對接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生產商、零售商、供應商等關鍵種群,不斷探索超級物種、網易考拉、盒馬鮮生、網易嚴選等融合線上線下的電商發展的新零售、新業態,助力杭州打造新零售標桿城市的目標;同時推動政府不斷完善網絡交易、交通、物流、電信等相關的電商基礎支撐體系,帶動電商行業不斷創新裂變出多元化的物流、支付、信用、廣告、技術、咨詢、培訓服務商,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電商生態體系。2018年浙江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在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生產服務、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方面繼續其產業振興創新發展的模式,已經取得不俗的成績。共推選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00條;累計建成農家樂休閑旅游特色村(民宿集聚村)1162個;全年接待游客4.0億人次,營業總收入427.7億元、增長20.9%。網絡零售額超過千萬的電子商務專業村 1253個、鎮130個,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新增農村電商服務站1452個,累計1.8萬個,覆蓋68.2%的行政村。同時,結合文化振興的理念,浙江省開展了農家小吃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組織農家小吃美食節活動,實現鄉村非遺產品銷售與推廣,其中縉云燒餅銷售額就突破了18億。同時推動鄉村服務業在浙江逐漸成體系。據統計,2018年,浙江從事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生產性服務主體加速壯大,育秧、植保、烘干、運銷等服務業蓬勃發展,農業服務業產值43億元,增長9.2%;浙江省農村現代市場體系也不斷完善,建成省級農村放心農貿市場440家;農村商貿業線上線下協同并進,網上直銷快速增長,全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667.6億元。可見,農村電商生態體系的不斷創新發展,可以通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同時帶動文化振興。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比廣東與浙江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分析兩地的電商互有優勢與發展情況,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廣東在電商規模上占優勢,但是在與傳統產業的結合上仍有發展空間,浙江電商在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上占明顯的優勢。第二,廣東在跨境電商銷量上占絕對優勢,浙江在農村網絡零售上占優。第三,廣東電商的集群化增長、裂變式擴散的輻射帶動作用沒有浙江強。第四,浙江注重軟件與硬件的建設,并且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的優勢,進行經驗的總結及模式的復制與創新。第五,廣東、浙江兩地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電商仍然有待進一步發掘;而浙江農產品電商在單店銷售額高,原產地農產品數量及網絡美譽度也比廣東農產品高,可見廣東農產品電商的平臺操作技巧或者農產品質量、知名度等方面還有待提高。第六,廣東注重硬件的投入;浙江電商發展更注重集群、體系化的發展,因地制宜的創新發展模式。綜上所述,廣東的電子商務無論在傳統產業的結合度上、集群效應上、數據分析經驗總結上、農產品銷售與網絡宣傳上、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上都有提高的空間。
針對以上數據和結論,對廣東電商發展擬提出以下建議:1. 政府、電商平臺、網商都應該加強數據收集與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2. 培育或引入電商龍頭企業和電商生態體系中的不同群落,使區域生態圈得以發展與繁榮。3. 加強技術、營銷、服務、運營等各類電商人才的培養。4. 加強軟環境的建設,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5. 學習浙江模式并結合地方特色進行創新,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類的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動農村、農民、農企、高新技術產業等參與農業產業的創新創業,促進廣東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推動農、林、漁、牧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地區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為電商扶貧、鄉村振興發揮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電子商務協會.2017~2018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R/OL].(2018-09-22)[2019-10-02]. http://www.199it.com/archives/775307.html.
[2]洪濤.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R/OL].(2018-03-20)[2019-10-02].http://www.ebrun.com/20180320/268676.shtml.
[3]阿里研究院.2015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報告[R/OL].(2016-05-26)[2019-10-02].http://www.100ec.cn/detail--6335348.html.
[4]阿里研究院.2014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R/OL].(2015-02-16)[2019-10-02].https://www.useit.com.cn/thread-8279-1-1.html.
[5]阿里研究院.2015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R/OL].(2015-12-29)[2019-10-02].http://www.199it.com/archives/423246.html.
[6]阿里研究院.2016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R/OL].(2016-10-31)[2019-10-02].http://www.199it.com/archives/531557.html.
[7]阿里研究院.2017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R/OL].(2017-12-17)[2019-10-02].http://www.199it.com/archives/663783.html.
[8]阿里研究院.2018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R/OL].(2018-11-12)[2019-10-02].http://www.199it.com/archives/794058.html.
[9]孫寶文.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2018)[R/OL].(2019-05-30)[2019-10-02].http://www.sohu.com/a/317594620_9-9964944.
[10]阿里研究院.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4)[R/OL].(2015-06-03)[2019-10-02].https://www.useit.com.cn/thread-9406-1-1.html.
[11]阿里研究院.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5)[R/OL].(2016-06-14)[2019-10-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14/07/29650793_567594451.shtml.
[12]阿里研究院.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3)[R/OL].(2014-11-19)[2019-10-02].https://wenku.baidu.com/view/270bc053580216fc700afdf1.html.
[13]阿里研究院.從“客廳革命”到“廚房革命”——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6)[R/OL].(2017-06-03)[2019-10-02].https://wenku.baidu.com/view/204c-6f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8.html.
[14]阿里研究院.2018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電商數據報告[R/OL].(2018-10-08)[2019-10-02].http://www.199it.com/archives/780724.html.
[15]阿里研究院.2016年“電商百佳縣”排行榜出爐(附完整榜單)[R/OL].(2017-08-16)[2019-10-02].http://m.askci.com/news/20170816/144448105542.shtml.
[16]中商產業研究院.2019年全國淘寶村/鎮名單出爐 一文看懂我國農村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圖)[EB/OL].(2019-08-07)[2019-10-02].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90807/1029321150977_2.shtml.
[17]阿里研究院.2019年淘寶村、淘寶鎮城市排行榜[EB/OL].(2019-08-12)[2019-10-02]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1850.html.
[18]李鳴濤.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R/OL].(2018-10-15)[2019-10-02].http://www.sohu.com/a/259675536_ 99947052.
*基金項目: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電子商務發展作用機制研究——以清遠市為例” (SK16002);2018年度清遠市科技計劃項目“城市職能分工背景下開放式產業創新體系構建”(2018A011)。
(作者單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