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兵
摘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其可以應用到各行各業,并做出貢獻,如何將信息化的手段,和教育結合,是值得整個社會共同思考的問題。老師在上課時,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實驗無法進行具體的操作,使得一些概念很難理解,教師無法通過直觀的語言進行表述,此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幫助學生把握知識。本文主要是對于如何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實現新式的教學,做出探討。
關鍵詞:化學;教育;信息技術
引言:
信息技術已經逐漸地走入課堂,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雖直觀,但存在局限性。將信息化的技術融入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示聲音、圖形等,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這種融合式的教學手段,是有利于學生的對于知識的把握,同時,克服了傳統的內容無法詳細簡述的難題。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鍛煉對于相關軟件的操作能力,同時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將信息技術和化學教學融合。
一、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意義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學生全部停課,所采取的臨時應對措施是上網課,這就是信息化技術和教育教學相融合的一種探索。學生、家長和老師,無論是否準備好,都要積極地投入到這一探索過程中。
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促進教育教學現代化,將現代化的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形成一種新式的教育和學習手段。教育行業人員需要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地對上課的手段進行積極嘗試,發現新的教育教學手段,用好現代發達的多媒體技術,將信息化的手段作為推動教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大因素。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首先,可以提高學生上課時認真聽課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原子、質子、分子等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模型展現給學生,這樣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不易認識的物質。將物質的微觀結構展現給學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同時也有益于接下來課程的學習[1]。再者,在學習酸堿性時,有紫色的石蕊溶液,能遇酸變紅、遇堿變藍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有關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這個知識點。
其次,可以幫助學生把握難度知識。對于初三的學生而言,化學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在學習初期對于知識的把握,毋庸置疑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尤其是知識體系的龐大,再加上課程中有很多的實驗現象、實驗儀器,在之前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因此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來幫助學生加深對于這些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中加入信息化的技術,有助于提升化學實驗整體的教學效果。在初三的化學中,有很多的實驗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這時教師可以將之前的實驗視頻展示給學生,例如,濃硫酸會腐蝕皮膚,因此在具體的實驗中,一定要小心對于濃硫酸的使用,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濃硫酸的印象。
二、將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的方法
1.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實驗現象進行展示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展示傳統課堂之上無法展示的一些現象,例如物質的宏觀、微觀結構、金屬的腐蝕現象、酸堿的中和、物質的蒸發等。學生對于具體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因此對于知識的把握可能是沒有那么強的,通過聲像手段等,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些危險操作,例如直接將水加入到濃硫酸中;熄滅酒精燈時,采取直接用嘴吹氣的后果;完成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先加熱后通入氫氣會造成爆炸的后果等。對于那些危險性過大的實驗,教師可以采取數字模擬的方式這樣既可以達到教學目的,又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2]。
通過這樣新式的手段,學生對于教學過程中,老師提出的注意事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自己做實驗時,能夠很好地注意到這些方面,能夠減低學生在自己操作時,出現安全隱患的可能性。
2.增加實驗現象的觀看時間
在一些實驗中,由于物質的特性,使得整個反應的時間非常短暫,學生甚至來不及看到實驗現象就結束了。例如在展示鈉溶于水這一現象時,由于鈉溶于水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在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時,整個實驗可能已經結束了[3]。這時,教師可以將視頻播放的速度降低,使得學生可以再次觀看整個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清楚地認識到實驗現象。
3.引導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與傳統的教育手段相比較,新式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完成基礎的教學任務之后,讓學生進行更多的探索,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完酸雨后,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查找資料,認識到酸雨對于生活、地區的嚴重影響性,并且可以通過查找國內外的資料,了解到酸雨對社會的危害。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且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對于社會的影響。
在學習溫室氣體之后,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查找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所提出的各種政策,以及這些政策是在何時頒布,執行情況等,除此之外,可以讓學生查找溫室效應對于全球變暖的影響[4]。
三、結束語
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努力地掌握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從而做到在課堂之上得心應手。充分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將信息化的手段和教學相結合,做到在時代進步的同時,自己也能與時俱進,掌握更加先進的手段,從而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肖陽平. 對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融合的思考[J]. 實驗教學與儀器,2021,38(1):45-46.
[2]孫桂芬. 信息技術下農村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文存閱刊,2021(5):66.
[3]梁璆荔,李莉,吳潔敏,等. 線上線下混合實驗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技術實驗課中的實踐[J].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21,20(1):109-112.
[4]高潔. 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研究的有效整合[J]. 科技資訊,2021,19(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