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要:提問是培養學生建立良好思維能力,激發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式。在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教師的提問尤為重要,教師不能忽視問題的設計,要突出科學性和藝術性,真正的在教學發揮作用,推動教學流程的完善,帶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而且不同于其他學科,需要學生有嚴謹的思維邏輯以及良好的認知能力,化抽象為具體,將知識進行充分的掌握。由此可知數學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問題的設計就更為重要,要激發學生思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配合教師將學習中的疑問充分化解。所以教師一定要合理設問題內容,結合教學節奏來進行提問,以收獲高效的教學效果。
一、多設置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
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但是提問是否能夠發揮效果,就考察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教師要能夠把握提問的形式、注重提問的效用,不做過多無謂的提問,也不頻繁提問,在質量的發揮上來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
例如:教師經常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無意識的提問“理解了嗎?”“會了嗎?”這樣的問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指引作用較小。把握提問的形式,如側面提問的方式,在“圓”這一圖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來引發學生思考,說一說圓的屬性、特點。如車輪的形狀,詢問學生是否見過的車輪形狀都是怎樣的?讓學生思考是不是除了圓形,都不能用作輪胎的制作。在思考、探索本質的過程中,教師再展開講解,可以讓學生的記憶更為深刻。,另外,啟發式的提問可以以細致化的方式來進行,如“正方體和長方體之間的區別”,需要學生從細節上來展開探究對比,發現不同,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更為有效的提問,需要發揮教學作用,引發學生的思考,加深知識的吸收與理解。
二、選擇恰當的提問時機,發揮效用
教師的提問也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一開始就提問學生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這樣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問最為恰當的方式就是在知識的講解中來展開,以提問來引發學生的質疑,達到良好的效果。同時提問也能夠推動教學流程的開展,作為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中來。
例如:在知識的講解過程當中,以提問來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消化、理解。教師可以將簡單的計算知識融入在生活情境當中,讓學生來進行習題練習,這樣的方式能夠帶動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如3×16這一題,如果只是考察計算能力,對學生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如果融入了一定的生活情境,如需要學生去買蘋果,一個蘋果3元,需要買16個蘋果,那一共是多少元錢?這樣的提問方式需要學生首先提煉數據信息,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計算,有綜合的思考效果。另外,也可以在講解完知識點后,設計問題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如在對線段進行學習的基礎上,以問題“封閉圖形的構建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特征”來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對于線段這一知識有了基礎認知的過程中展開探索,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要合理把握提問的節奏,選擇恰當的時機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合分層教學法來設置提問
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可以融合分層教學法來推動學生進步,讓學生個體都得到滿足與重視。所以課堂提問,也可以結合分層教學法來展開,讓學生能夠展開對應的思考,提升自我能力,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例如:首先,我們需要對學生層次進行一定的劃分。在數學學習上,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是較為明顯的,有些學生學習較為拔尖,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但有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較為吃力,那么教師在課堂當中也要按照學生的層次,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如對學習層次中下的學生,教師可以著重提問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如對于三角形屬性的掌握,教師可以在逐步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完整回答。對于尖子生,教師就可以獨立的讓他們來回答這類問題,同時也要可以布置更多的探究性問題,讓他們在課堂上做教學示范,分享自己的思考路徑,發揮榜樣的作用,激發其他學生積極學習。這樣的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推動整體的前進與成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問有效性的發揮是需要教師對提問的形式、內容、時機都進行合理把握的,發揮每一個提問的作用,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的思考與探究,都跟隨著教師的步伐來不斷深入,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使課堂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廖水晶. 精心預設有效提問——探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三).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
[2]胡偉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