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摘要:本文主要對師生人際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調研,研究影響師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因素,發現師生不良人際關系的危害,依據角色理論科學分析師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運用角色理論分析師生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教職員工在建立人際關系中應發揮怎樣的角色作用,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思路和指導,對加強師生人際交往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角色理論;人際關系 ;交往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當前校園內部關系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的變化狀況,院校師生的團結、和諧是確保院校成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保證,師生內部關系更是師生間人際交往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分析當前師生人際交往和師生關系中存在的矛盾影響,采用角色理論對師生交往進行分析,能對加強師生人際交往提出具體的措施辦法,能為密切師生關系提供科學的依據。
通過師生人際交往存在問題的羅列以及對角色理解的理解,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教育引導,使師生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認知,從而在人際交往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當前高等院校師負面生關系主要表現為:部分師生感情交往弱化,缺乏同甘共苦的純潔情誼,師生之間情感的距離出現疏遠和淡化;部分師生交往功利化,看重的是個人榮譽利益,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正常關系;由于部分教師年紀比較年輕,缺乏交往技巧,且校園相對比較單純,導致部分師生不善于與人交往;部分對外交往盲目,有的交往不講原則、不講方式,隨隨便便。加強師生人際交往,有些教職員工在處理校園內部關系中上存在模糊認識,角色定位不準,是影響師生人際交往的癥結所在。
一、角色理論的內容
(一)每個人都具有著一定的角色
社會上的每個都承擔著一定的角色扮演,這個角色扮演不只是一個,而是多個。社會角色反映的是人的身份,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雖然每個人的角色社會不盡相同,但有著共同的期待和規范,有著相應的權力和義務。
(二)角色扮演受到社會的制約
社會上角色的扮演并不是以自己的想法來改變的,如同演員表演一樣,一方面可以用自己對角色的定位來安排,另一方面也要受到環境等條件的限制。
(三)社會的正常運作依賴角色的扮演
人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每個人通過對角色的期望、認知和實踐來融入社會,通過自己參與社會生活,來實現其社會價值。
二、加強角色認知
角色認知是角色扮演的前提,角色態度和情感是順利進入角色的重要決定因素。所以,必須從角色認知、狀態及情感方面入手,有效增強師生角色觀念。
(一)樹立好正確交往的意識
通過教育讓師生明白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一些不正常的對外交往對師生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它容易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移,使師生的“辨別力”、“免疫力”受到嚴重創傷。一定要知道交往行為的正誤;如果不加選擇亂交往,亂拉朋友,對自己的人際交往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引導師生既要看到對外交往給我們帶來的積極效益,更要看到帶來的負面效益,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思想道德的考驗,所以,要教育引導師生必須樹立一個正確交往的意識,要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自身的“防火墻”。
(二)把握好正確的交往尺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情都必須把握個“度”,沒有“度”,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師生在一些環境和社會閱歷上存在的局限性,往往存在認識問題片面、鑒別能力不高的弱點,在與人對外交往過程中,容易把握不住自己,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到哪里。引導師生在對外交往中,必須認真地了解交往的對象真實的情況,交往到一個什么的程度,一定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三、加強角色規范
認真領會一切社會制度和游戲規則的要義,并將其內化為每個師生的自覺行為意識,才能確保師生人際關系和諧健康發展。
(一)基層教職員工的角色規范要求
1、端正對在校學生的態度,把他們當成“一家人”;關心在校學生的成長進步,以身作則,嚴格管理,耐心說服教育;
2、結合在校學生實際情況和社會人才需求,班主任給任課老師、輔導員和教輔人員形成合力,給普通在校學生制定成才路線圖,鼓勵在校學生學習成才;
3、幫助制定計劃,提升在校學生科學統籌時間的能力,傳授學習方法,避免走彎路;結合實際搭建平臺,指導在校學生登上舞臺,施展才華;
4、與在校學生家庭建立共育機制,經常溝通聯系,促進家校聯合全方位立體管理監督不失控;
(二) 在校學生的角色規范要求
在校學生是院校的主體,要強化學習意識,服從大局、建立社會負責任感,信任社會,依靠組織。
1、端正對教學管理人員的態度,把教學管理人員當做自己的友人;遇有矛盾問題、心理困惑、家庭困難、等問題,要積極向教學管理人員講出來;
2、認真履行職責,關心團隊建設,維護集體榮譽;當向教學管理人員反映問題得不到解決時,要正確理解原因,不得提無理要求或違規違紀要求;
3、不發牢騷,不講怪話,不在背后議論;當教學管理人員工作出現失誤時,要主動彌補不足,縮小影響,不要嘲笑、議論;自覺遵規守紀,從嚴要求自己,積極參與各項工作。
四、發揮角色作用
教職員工和在校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中具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和角色沖突,教職員工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教職員工在人際交往中發揮著 “兄長”和“老師”等不用的角色作用。
(一) 發揮好“兄長角色”作用,用深厚感情交往
俗話說:“只有焐不熱的石頭,沒有焐不熱的心腸。”教職員工對在校學生,有了父母之愛、兄弟之情,管理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有真誠,才能贏得人心。教職員工要從細微處著手,一個由衷的贊美,一個細小的舉動,都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愛要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作為教育工作者人,應保持一顆永恒的愛心,不能因自身處境的變化和情緒的波動而淡化對在校學生的愛。學生表現好的時候要愛,犯了錯誤的時候更要愛;在在校學生身體健康時要愛,患了疾病的時候更要愛。只有持久的關愛在校學生,師生情誼才能歷經風雨而不衰,形成一個無堅不摧的集體。
(二) 發揮好“老師角色”作用,用良好形象交往
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贏得在校學生的信賴和尊重。自己專業素質過硬,教學才有底氣,學生才會服氣。凡是要求專業學術上在校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落實好,做好榜樣,才使得學生口服、心服。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榮譽、苦累,自己就要做到大公無私,親力親為;要求學生不違法亂紀,自己就要模范地遵紀守法樹好形象。
參考文獻:
[1] 鄭強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1年07月
[2] 田在蘭《組織行為學》(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
[3] 菲利普·津巴多 理查德·格里格《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01月
[4] 山本美穗子《角色心理學》古吳軒出版社 2021年08月
[5] 榮格《心理類型》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0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