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梅
摘要: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主動接觸閱讀材料,獲取對自身成長和發展有價值的語文知識,從而十分有利于學生今后得到良好的成長和成才。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實踐者要積極做好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工作,讓學生學會閱讀,能夠獨立進行思考,進而能夠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隨著新課標理念的全面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已經成為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不再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考試必備內容,而是能夠根據自身發展所需,獲取對自身有幫助的語文知識和本領,從而能夠助力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進行發展,取得最優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收益。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實踐者需要積極創新自身的閱讀教學方式,運用切實可行的策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增強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懷,保持好學生最佳的閱讀狀態,從而能夠助力高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良好建設。下面,我將對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一、營造良好氛圍,引發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轉變自身比較權威的角色,并和學生進行平等友好的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可以引發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將自身身心都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從而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能。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實踐者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讓學生不再害怕語文閱讀教學,而是真正做到從內心感受語文閱讀學習,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性。
例如,以《落花生》為例,首先,我為學生出示了花生的圖片,讓學生說了說自己認不認識圖片中的植物以及自己對這一植物了解多少。學生聯系生活說了說自己對花生的認識,引出了落花生這一話題,比較自然地進入到了新文本的學習中。然后,我引導學生重點分析了文章中“吃花生、談花生”的這部分內容,讓學生說了說自己對父親的話的認識,以及自己從中學到的人生道理,促使班級每位學生的整體素養都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總之,營造和諧、自由的閱讀教學氛圍,增加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魅力,使學生做到了靜下心來認真分析教材文本,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感悟。
二、教給閱讀方法,增強閱讀技能
小學語文教師做到授人以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技能,讓學生獲得非常強烈的語文閱讀學習成就感,從而能夠長時間保持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熱情,取得意想不到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實踐者要注重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在閱讀學習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進而助力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自信心的良好樹立。
例如,以《慈母情深》為例,首先,我向學生講述了邊讀邊思的閱讀方法,并根據文本中的內容,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2、你從各個自然段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呢?3、作者是怎樣突出母愛的呢?然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了教材中的文本,找到了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比較完整地回答了上述問題,對文本講述的內容有了一個更為透徹的認知。最后,我還教給了學生其他的閱讀技能,如及時做批注,將閱讀感悟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便于后續學習等等,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了很大面積的提高??傊?,教給學生閱讀技巧,調動了學生深入分析文本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更為牢固地掌握了文本的主旨,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得到了穩步良好的提高。
三、引入課外讀物,豐富閱讀經歷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閱讀文本是有限的,難以滿足學生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而變得非常大的胃口,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實踐者需要拓寬自身的閱讀教學思路,引入一些適宜的課外讀物,增加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容量,從而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經歷,助力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例如,在講述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文本時,我不僅帶領學生學習了教材中的四篇文本,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了四大名著中的其他故事,如《三打白骨精》、《三顧茅廬》、《三山打青州》等等,讓學生在學完教材中的文本后,閱讀了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到了及時記錄對自己學習有用的資源,并獨立搜集了資料,解決了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提高。閱讀結束后,學生相互交流了自身的閱讀感悟,并根據班級同學提出的改進意見,改正了自身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了共同進步的目標??傊?,引入適宜的課外閱讀資源,滿足了班級學生的閱讀需求,為學生今后在閱讀學習中取得極大的進步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總而言之,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實踐者需要明確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性,并要積極整合有用的閱讀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正確、系統的閱讀指導,讓學生掌握適合自身實際的閱讀技能,做到有效進行閱讀,從而能夠獲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極大成功。
參考文獻:
[1]武成芳.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1).
[2]劉雅.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 散文百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