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愛波
貴州省貴陽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在全省率先實現貧困人口“清零”,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貴陽市抓住黨建“牛鼻子”,創新推行以“筑城十帶、固本千星”為主題的黨建示范帶創建工程。計劃通過兩年時間在貴陽市和貴安新區打造10條以上黨建示范帶,創建1000個以上“星級”黨組織,明確貴陽市委組織部領導班子、縣級干部和處室負責人聯系45個示范點。
“這幾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們村積極融入黨建示范帶建設。在建強黨支部的同時,與周邊3個村聯合建立片區黨委,發展區域黨建綜合體。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治理共抓’,在村產業管護、產品銷售上發揮了大作用。”息烽縣小寨壩鎮紅巖村黨支部書記穆元舉說。
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建設等中心工作,貴陽市深入調研、綜合研判,篩選確定“基礎工作扎實、特色工作典型、發揮作用明顯、綜合評價良好”的黨建示范點,建立符合各地各部門實際的示范帶。分類制定精準的考核評價辦法,把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落實黨建示范帶建設情況作為考核依據,對關鍵項目采取“月報季督”,強化考核結果運用,通過考核將各條示范帶創建成果集中展示,確保示范帶建設重點、亮點突出。
息烽縣鄉村振興黨建示范帶共涵蓋4個村,有黨員143名。4個村成立片區黨委后,在統一管理下,實行葡萄產業統一種植、規劃及管理,葡萄紅壤碧珠的品牌優勢得以彰顯,保證了“紅巖葡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受認可度和信譽度。如今,該黨建示范帶上已形成合作社5家,葡萄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曾經窮困的小小村寨搖身變為富美鄉村。
基礎設施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貴陽市發揮黨支部基層戰斗堡壘和領導核心作用,因地制宜,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行動。推進清潔人飲鞏固提升工程、“農網”升級改造工程、道路暢通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農村“廁所革命”工程和農房風貌整治工程“七大重點工程”建設。
貴陽市引導黨支部通過黨員大會、群眾大會、院壩會等形式,發起黨員帶頭、群眾積極參與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完善村規民約,督促農戶做好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整治。同時,推行“紅黑榜”制度,開展創建衛生村寨“大比武”,將清垃圾、清塘溝、清糞污和衛生保潔納入考評內容,黨員帶頭落實門前“三包”,累計發動55萬人次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實現新建或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2.2萬個、村級公廁206座,提升型村(寨)、精品型示范村(寨)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達到90%和95%以上。
“現在進城居住和外出打工的村民越來越多,村閑置房屋和土地也就多了,我們以村里農戶閑置的房屋和土地入股,打造特色民宿,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遍_陽縣龍廣村支部書記陳勇介紹道。
龍廣村是水東文化的發源地,改造后的民宿被稱為“水東鄉舍”。該項目由村黨支部主導與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采取閑置房改經營房、自留地改體驗地、老百姓改服務員、保青山留鄉愁的“三改一留”開發模式,按照經營收益投資人占60%、農戶占20%、平臺公司占20%的“622”運營模式,帶領村民實現年均1.7萬元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