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王毅 陳洋
重慶市團校在開展“溯源百年·初心之路”主題實踐教育活動中,創新組織模式、參與方式、學習內容,吸引了300多名青年參與其中,切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入人心。
青年社會組織是社會組織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應充分發揮青年社會組織在活動策劃、資源整合、組織動員等方面的專業優勢,以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通過資源和需求的雙向傳導和有效對接,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行走的黨課”便是依托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等專業力量,組建專門的活動項目組,對課程內容、線路設計、講師配備、組織實施等各個環節進行充分論證和準備,并就授課內容廣泛征求黨史專家意見,研發形成“城墻邊的紅色印記”、“移步換景學四史·不忘初心憶偉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等多門較為成熟的教學課程,兼顧嚴謹史實與互動趣味,探索出體驗式、互動式、情景式教學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從教學培訓課堂搬到革命遺址現場,切實引導廣大青年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回溯建黨百年精神根脈,于行走中入心,在學思中內化。
黨史學習教育所覆蓋對象的年齡、群體跨度較大,需要善于區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職業青年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積極創新動員方式,以確保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影響力和引領力,把組織化動員和網絡化動員有機融合,按照“廣征集、青年選、同參與”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黨史學習教育開放共享機制,每期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推文、電子海報等形式提前發布行走線路和報名方法,利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搶票系統”組織報名。實踐探索表明,活動門票常常是一經發布便一搶而空,青年們的參與熱情高漲。黨課學習結束后,活動項目組著眼于“問需于青年·問計于青年”,圍繞授課內容、線路設計、活動組織等,通過網絡問卷調查收集學員意見,并將反饋的需求運用到黨課學習活動策劃中。在對青年黨員進行組織動員、共享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暢通渠道,讓愿意參與活動的青年群眾加入其中。不斷增強黨課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黨史學習教育從“動員青年來”變為“青年搶著來”,實現活動形式不斷創新、活動內容極大豐富、活動效果有效提升的良性循環。
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用小事例承載大內涵,讓理論宣講有情感、有溫度、有力量,讓青年聽得進、記得住、用得好,是在青年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重點圍繞弘揚紅巖精神這一主線,依托桂園、周公館、中法學校舊址等重慶獨有的紅色資源和實踐平臺,把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領袖故事作為青年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推動“行走的黨課”實踐教育系列活動納入“我為青年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注重與“四史”宣傳教育相結合,既抓住了“學黨史”這個基本點,教育團員青年學習黨史、感悟黨史;也聚焦到“強信念”這個總開關,以講好我們黨的歷史功績,講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引導青年不斷增強理想信念、夯實制度自信,落腳到“跟黨走”這個總目標,教育引領廣大青年進一步激發奮斗新時代、建功“十四五”的壯志豪情,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