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組織部
近年來,重慶市璧山區靶向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改革,有效推動組織體系和治理體系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以小區黨支部為引領、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行、全體業主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有效機制。以黨建引領,推動小區自治,點亮幸福鄰里生活,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有效銜接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長期以來,在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著小區黨建“真空”、治理“缺位”、服務“滯效”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和社會組織架構的變化,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璧山區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靶向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改革,制定出臺《城市居民小區黨支部建設暫行辦法》、《居民住宅小區業主自治暫行辦法》等文件,推出完善組織體系,夯實治理根基;健全自治體系,提升治理效能;革新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能三方面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小區黨支部為引領、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行、全體業主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有效機制。
自2019年起,璧山區在7個矛盾最為突出的城市居民小區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改革試點,并于2020年全面推開,在改革過程中堅持邊探索、邊總結、邊擴面、邊完善,以黨建引領走出一條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一是黨支部建在小區上。在封閉式小區全覆蓋成立功能型特設黨支部,設置樓棟黨小組,構筑“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架構;因地因需劃設黨建網格“單建”或“聯建”黨支部,成立在建小區臨時黨支部,將組織堡壘拓展到不同類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細胞”。二是推動黨員回小區報到。建立“在職黨員回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制度,從小區黨員中挑選高素質同志擔任黨支部委員會委員、樓棟(單元)黨小組長,明確“5+2”工作承諾。將黨員報到、承諾、踐諾等情況,作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晉職晉級、提拔重用的重要參考,并納入黨員所在單位基層黨建年度考核。三是彰顯小區黨建引領價值。出臺《小區黨支部10項任務清單》,明確小區黨支部與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一起進入業主大會會議籌備組,全程參與、指導、監督小區業主依法依規成立業主委員會,對業主委員會候選人、議事規則、管理規約等事宜重點把關。支持小區黨支部委員會委員通過業主大會選舉等法定程序進入業主委員會“交叉任職”,強化黨對小區群眾自治組織的全面領導。對暫不具備成立業主委員會條件的小區,由黨支部引領成立“小區治理”監督組,督促物業服務企業規范履職、提升質效。
一是明確自治執行主體。將業主委員會確定為小區自治的主體,創新推動業主委員會注冊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賦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開通銀行對公賬戶,實現業主委員會合法化、實體化運行。推動社區下沉到建筑規模大、區域相對獨立、居住人口多但暫時無法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補足自治空白。二是完善自治相關制度。制定《重慶市璧山區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劃轉業主大會自行管理的實施細則》等5個配套文件,為小區業主自治、規范化經營管理提供政策依據。明確物業服務費進入業主委員會對公賬戶,實現共有收益自主使用,使全體業主成為“股東”、“合伙人”。業主自行決定物業服務分項外包、整體外包、自主管理等模式,讓物業服務企業從“管理”回歸“服務”。三是構建立體監督體系。建立黨支部、業主監事會、第三方機構、全體業主四維監督體系,確保業主對小區重大事宜、經費使用等事項的知情權、監督權,讓業主委員會在陽光下運行。
一是做優社會化服務。以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試點工作為契機,提升家政服務水平,14大類167項家政服務全覆蓋居民日常生活。聚焦“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構建居家養老服務圈,設立“孝心食堂”,推出“堂食+送餐”服務,讓老人吃飽吃好。整合師資隊伍,開設“四點半課堂”,讓教育更有溫度。二是織密“城市生活網”。著眼老百姓的煩心事、憂心事、糾結事,集成智慧黨建、便民服務、投票決策等功能,推動“一鍵搞定、一網打盡,線上呼應、線下響應”落地見效。優選服務提供商,推動全域餐飲、家政、娛樂、購物等生活服務線上預訂、上門服務。三是深化自我服務。通過多種渠道匯總小區居民意見,梳理形成問題清單;收集小區黨員、公職人員、熱心群眾資源清單,與問題清單對接后形成小區項目清單,通過按月份“派單”、“對賬”方式自我銷號。同時,引進專業社工孵化機構,培育志愿者服務,以“業緣、趣緣”為紐帶,帶動小區居民廣泛參與、自我服務。
璧山區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改革的工作先后被《人民日報》、《半月談》等報刊刊載,并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重慶基層黨建十佳創新案例。集中來講,有三條成功經驗值得肯定。
黨支部建在小區上,把黨的組織延伸至小區,以小區為載體開展黨的工作,將黨的方針政策、工作主張“面對面”、“點對點”延展到小區,讓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組織在身邊、身邊有黨員”,有助于進一步增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黨的向心力、凝聚力,深化黨群融合度,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現在,璧山區已建立180個小區黨支部,8000余名黨員回“生活圈”報到,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價值共識,黨員成為小區治理的中堅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中,各小區黨支部組織2000余名黨員帶頭參與疫情防控,帶動廣大小區居民自發加入志愿者隊伍,深刻詮釋了黨建引領下的“群防群控、居民自治”,極大減輕了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壓力,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墻”。
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行下的小區自治,有效補足了小區治理的鏈條缺失,實現了治理“基線”與小區“紅線”的統一,治理基點和居民需求的統一;實現了小區業主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激發了業主自治熱情,真正實現小區深度自治、規范自治。通過規范成立業主委員會、物業監督小組,使小區業主從“站著看”轉變為“跟著干”,從“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形成良性循環。
小區有了“主心骨”,環境臟亂差、公共設施被破壞、公共利益受損等亂象得到有效整治,涉訴涉訪事項大幅減少,鄰里關系更加融洽和睦,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以家政“領跑者”行動、“城市生活網”為依托,為居民提供全能、精準、暖心的服務,指尖一鍵解煩憂;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讓老百姓感受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通過“線上+線下”讓群眾享受“家門口”的高質量、專業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