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常馨予
從教39 年,孫曉玲說:“愛,是一件專業的事情。”
她曾是老師,手握三寸粉筆,深耕厚植;她也是老師們口中的“大姐”,傾心于基層黨務,丹心赤誠。作為營口市高級中學黨委書記,孫曉玲堅韌、寬容、充盈。因為“三尺講臺系國運”,所以她嚴師德、強素養、重實干;因為深諳求學路的漫長與不易,所以她千方百計,引導學子筑夢、追夢、圓夢……
小事匯大愛,潤物細無聲。25年的黨務工作,孫曉玲將責任記在心上、抓在手上,用仁愛之心、務實之舉構筑起美好、和諧的校園。
營口市高級中學是省級重點高中,全校共有教師397 名,其中黨員教師175 名。
“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孫曉玲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此才能更好地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她積極引導4 個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通過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互相促進,帶領全體教師愛崗敬業、立德樹人。
本著這個原則,孫曉玲始終致力于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2013年,她創造性地開展了“黨員大講堂”活動,鼓勵黨員教師拉動學術創新,追求個性化表達。漸漸地,“枯燥乏味”的書本內容煥發了新的活力,“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平易近人”。由于內容新穎、形式獨特、教育意義深刻,這個活動被譽為營口高中的“百家講壇”。
好老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總結學習來錘煉。孫曉玲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號召大家亮出身份,展現實力。她組織開展了黨員示范課活動,讓思想碰撞火花,引領教學改革潮流;她提出“一支部一品牌一亮點”的口號,鼓勵黨員們走進班級、走進家庭、走進學子的心靈深處;她推廣“書香支部”“黨員聯系班”等活動,使黨支部真正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
為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讓教師在具備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同時還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孫曉玲建議給黨員過“政治生日”。今年“七一”,恰逢建黨100 周年,孫曉玲為每位黨員教師制作了“政治生日”名冊,將入黨誓詞和學校黨委的殷切希望印在一張特殊的“政治生日”賀卡上。當黨旗飄揚,重溫入黨誓詞的右拳再次舉起,在場的每位黨員都心潮澎湃。“這讓我再次銘記自己入黨的確切日期,在黨旗下再次接受心靈的洗禮,讓我終生難忘。”歷史老師楊洪成由衷地說。
平凡中見赤誠,細微處顯擔當,我愿做黨的宗旨的忠實踐行者,為黨旗添光增色;我愿做立德樹人的楷模,為教育事業傾心竭力。
——孫曉玲
人生十六七,正是學習成長的關鍵時刻。孫曉玲認為,學校在抓成績的同時,更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完善的人格,有情懷,有擔當。“學校要為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付出智慧與勞動,培養適應未來挑戰的人才,使學生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她推進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每年新生入校后,都由上一屆的寢室長下到各個寢室,向新生傳授舍務管理經驗。學生中,實行全員干部制、值周班長制度,讓學生管學生、學生帶學生,把班級的建設和發展的責任賦予每個人,將成長的“發動機”安裝在每個學生身上。
在今年學校舉辦的慶祝建黨100 周年活動中,孫曉玲鼓勵學生自導自演《紅巖》等話劇節目,老師們則負責當好配角。當一臺臺精彩的演出呈現在全校師生面前時,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種親自參與演出并觀看由身邊同學參與的演出,引發了師生們強烈的情感共鳴、思想共振,愛黨愛國的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
將關懷和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是孫曉玲每天都在做的事。特困生是每個年級都存在的特殊群體,看似人數不多卻一直揪著孫曉玲的心。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家庭困難會對學生的學業和心理產生較大影響。為此,她一方面爭取社會力量資助,一方面號召黨員教師開展結對幫扶,目的是讓學生有尊嚴地完成高中學業。
學生李宏靚(化名) 的家庭是低保戶,但從開學那天起,她的飯卡里就沒斷過錢,也從未因住校的日常開銷而犯愁過,她知道,這都是因為學校的呵護。高中畢業,李宏靚如愿考上了重點大學,發榜當天,孫曉玲帶著班主任老師到她家去探望,聲聲叮嚀,句句囑托,臨走前還送上了踏上新征程的行李箱……
“學校用愛培育了我,我一定會用更多的愛來回饋社會……”李宏靚含著熱淚深深鞠躬,并表示一定會傳遞愛的接力棒。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是孫曉玲掛在嘴邊的話。在她看來,真正的好老師,不僅是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還應該是走在社會上、立在公民中的表率。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學生們無法上學,焦躁的情緒在許多家庭中蔓延。急難險重時刻,方顯擔當作為。孫曉玲率領學校黨委發出《致營口高中全體黨員的一封信》,開展“叫響我是共產黨員”活動,號召全校黨員教師向全市中學生公開自己的學科和微信二維碼,主動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線上輔導。
感召的力量是無窮的,黨員教師仲華率先開展線上輔導,隨即第二個、第三個……短短15 分鐘內,145 名黨員教師參與其中。他們亮出共產黨員身份,停課不停學,用堅守與奉獻,詮釋著教育工作者的底色,彰顯著為人師者的光榮使命與社會擔當。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學校與社會不應隔絕。”孫曉玲說。在“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中,她要求全體黨員沉下去摸實情,實打實解決問題;她多次組織黨員干部深入鄉村,幫助貧困戶采棉花、摘蘋果,倡導教師通過朋友圈為農民打開銷售渠道;老師也是社會的一分子,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孫曉玲都主動到場,積極幫忙……
在孫曉玲的帶領下,學校的黨建工作有了長足發展。校黨委被授予“遼寧省教育系統先進黨委”等榮譽稱號。
三十九載不忘育人初心。孫曉玲說:“愛是教育的源泉。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身份,是要用一輩子去踐行的,這也是我們所有黨員教師的榮譽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