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高興,裴 斐,蘇安祥,楊 帆,夏 季
(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我國高等學校教育過程中始終以培養具有應用型創新能力的高等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相關培養方案的實施亦是我國當前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及關鍵組成部分。由此,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新思維及基于相關思維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方面的培養過程是我國高等學校在培養高等人才過程中所需重點進行研究、探索并實施的相關方向。對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而言,專業相關的高等人才的科技創新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食品安全及食品質量的發展。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及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居民對我國當前日常所攝入食品及相關營養成分的質量要求逐步提高,并由此對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高校培養人才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盼及要求[1]。
總體而言,作為一門綜合性專業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所學知識及相關應用與居民生活,以及健康水平密切相關。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實踐應用能力差、創新思維不足等問題是當前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所存在的典型問題,由此導致當前培養體系中所培養的學生相關能力與我國乃至全球相關企業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人才的需求難以匹配。因此,加強我國高等學校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當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創新思維,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2]。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南京財經大學國家特色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通過結合學校的應用學科優勢,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培養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嘗試新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應用能力等,是迎合社會發展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大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日益增長的迫切需要[3]。
因此,在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有針對性地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對于構建學校獨具特色的專業分層教學實踐體系,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保障高素質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關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新型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并由此提出了啟發-案例-探究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新型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于“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啟發-案例-探究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新型教學模式注重在講授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的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拓展學生創新思路、提高思維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教學效果[4]。
啟發-案例-探究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新型教學模式框架見圖1。

圖1 啟發-案例-探究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新型教學模式框架
通過選取特定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相關的實際案例,由此推動學生對相關案例進行主動參與分析,一邊引導、組織學生去探索當前社會所存在的相關問題,得出結論[5]。通過此過程,在完成教學后,對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其分析、發現及解決相關專業問題方面的能力將會得到顯著的提升與升華。另外,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協作,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對學生之間團隊凝聚力及合作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6]。通過將啟發-案例-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自主學習習慣、高效的自我學習能力及濃厚的自由探索興趣將會在學生中逐步形成,對豐富學生本身的理論知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相關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可滿足當前我國高等學校中教學改革的需要,亦對當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人才整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7]。
針對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營養學”“功能食品”等課程,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問卷及典型調查,明確學生需求,進而基于全新的專業知識基礎及具體相關案例解析、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關系搭建及深層次的理論探討應用理論引申等三大教學板塊,構建全新的具體案例及相關探究方向教學模式,并向全校進行推廣應用。
啟發-案例-探究式多維教學模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具體思路見圖2。

圖2 啟發-案例-探究式多維教學模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具體而言,對南京財經大學2017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真實需求、具體課程喜好、當前專業課程基礎知識及應用層次及對未來職業規劃意向等方面,進行專項調研,掌握目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需求特點和偏好的課堂模式,并全面了解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技能需求目的和掌握方法,并與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生工作站和合作企業生產管理相關負責人進行溝通,利用互聯網技術初步確定課程各章節所需案例及討論主題、探究延伸方向;進而根據調研結果,結合以往課程講授內容和學生情況,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營養學”“功能食品”等課程內容的知識進行結構化、線條化和層次化的梳理,突破傳統的模式,對課程進行全新的專業知識基礎及具體相關案例解析、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關系搭建、深層次的理論探討應用理論引申等三大教學板塊;最終,通過在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相關專業學生課堂中具體實施,將啟發-案例-探究式教學模式緊密融入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通過相應案例,對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提問,并最終通過學生互動模型對學生進行考核。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實施,逐步形成了新型特色課程教學模式及思維,在課程結束后通過構建“基礎理論+具體案例探討探討+理論與實踐應用關系報告”的新型課程考核制度,對學生課程學習情況進行總體評估,最終作為期末總評成績上報教務處。后期可追蹤學生升學或就業情況,通過畢業生和未來就學單位或工作單位了解課程改革效果和接受度,總結相關經驗、建議與教訓,為下一階段課程體系改革奠定基礎。
總體而言,我國高等教育中所進行的傳統式講學模式無法實現當前社會對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學生的能力需求,過于抽象的理論知識灌輸,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實現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相關專業學生達到社會所需綜合型培養人才的培養過程設置了較大障礙。通過啟發-案例-探究式多維教學模式體系構建,旨在培養和全面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同時加強其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從而提高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探索性,使學生在畢業就業和今后的專業工作中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為全校乃至兄弟工科高校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經驗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