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王月華,顏廷才,孟憲軍,田金龍,司 旭,張 琦,丑述睿
(沈陽農業大學 食品學院,遼寧 沈陽 110866)
近年來,我國果蔬貯運保鮮與加工技術發展迅猛,果蔬加工目前在農產品貿易中占比在25%以上,可見果蔬加工在食品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果蔬加工是根據果蔬原料自身的品質特性,選擇合適的加工設備和方法,加工成質地、口感和營養獨具特色的果蔬產品。隨著社會的進步,消費者對果蔬加工產品的功能、營養、口感等的要求不斷提高,使得社會對果蔬加工領域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根據果蔬加工特點開展的“果蔬加工學”,由果蔬加工與保藏原理、果蔬加工工藝和質量控制3個知識體系組成,具體內容包括果蔬加工保藏原理、果蔬制汁、果蔬速凍、果蔬干制、果蔬糖制、蔬菜腌制和果酒果醋釀造?!肮呒庸W”是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其涵蓋范圍非常廣、種類繁多,不僅有原材料的不同,還有產品加工技術、生產工藝的差異。
傳統“果蔬加工學”課程教學方式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內容匱乏,致使學生上課興致不高,難以掌握、運用果蔬加工專業基礎知識的問題。此外,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且最終教學成果不明確,學生達到怎樣的學習能力不明確,致使教學成果與果蔬加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脫節。因此,開展“果蔬加工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對提高“果蔬加工學”課程的教學效果,為果蔬加工行業輸送應用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OBE是一種以成果作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明確學習產出的前提下進行教學設計。其核心理念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和“持續改進”。
以學生為中心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切實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往對于知識的講授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很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并找到自己的方向,根據學生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1]。以成果為導向指學生通過選擇便已確立了最終的教學成果,根據要完成的成果,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及課程安排,讓學生產生興趣并主動學習,了解課程里面的知識點,完成課程計劃。持續改進指課程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流程或者方案,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進,做到與時俱進[2]。
遵循OBE教育教學理念,對“果蔬加工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有助于果蔬加工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盲目教學。教師不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點,學生也無法通過課程了解到相關領域對于人才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課程組教師積極進入相關領域,深入了解行業對果蔬加工人才的需求,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此兩點為基礎,制定相關的課程設計,實現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進而有針對性地培養果蔬加工領域人才。
德國教育家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了“科研與教學相統一”的教育理念。企業需要的是專業程度較高的人才,而高校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社會發展需求了,需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變[3]。他認為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創新精神的科學家。通過教學改革、創新模式,加快推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步伐,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4-5]。
“科教融合”教學模式是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將科研從不同層面融入教學,發揮科研對實踐教學成果的促進作用。將教學過程從科教脫節向科教融合轉變,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6]。課程組將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進行“果蔬加工學”實踐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具體措施如下:
(1)了解產業前沿,將科研成果引入課堂。目前,果蔬加工發展勢頭猛,農產品貿易占比逐年增加,人們對果蔬加工的關注越來越多,相關的成果也如雨后春筍,所以僅僅關注書本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求[7-8]。課題組教師實時關注果蔬加工領域的產業問題和最新進展,針對加工瓶頸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并將科研新成果通過短小精悍案例的形式融入教學。例如,在藍莓果汁生產過程中,如何保持藍莓果汁中花色苷穩定性,加入相關科研實例,并以團隊形式開展項目討論式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拋出科學問題,設置教學環節。根據果蔬加工產業需求,提出科學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等相關資料,組隊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方案進行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后,學生修改、完善方案后,進行小組匯報,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入科研團隊,夯實創新基礎。科研實踐是果蔬加工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9]。課程組通過讓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在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帶領下參與到科研項目中去,包括參與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定期參加組會討論,參加學生報告,如此不斷重復,達到良性循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
(4)參加科創展示,挖掘雙創潛質。要求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省、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食品創新大賽、食品專業知識競賽及其他行業交流活動展示成果,挖掘學生科創潛質,提升創新創業能力。2016級學生依托“果蔬加工學”課程,參加各級食品創新大賽,獲得省級食品創新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校級獎項7項。
(5)搭建產教平臺,提升實踐技能。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組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與不同的生產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體驗和學習工廠產品的生產流程[10]。例如,針對果蔬汁生產工藝,課程組與沈陽市皇冠藍莓產業有限公司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帶領學生到工廠學習相關的生產工藝及殺菌等關鍵技術點。此外,課題組充分利用食品學院“農業農村部國家漿果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資源,將飲料生產線對學生開放,讓學生中試生產藍莓果汁飲料,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在新工科背景下,課程組緊跟果蔬加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遵循OBE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深度科教融合、搭建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創新地改革了“果蔬加工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顯著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較好地達到科研育人的目的,為國家果蔬加工行業提供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