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寶,李 超,趙珈瑤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2019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院校成為試點院校[1-2]。“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歷證書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1”是基礎,“X”是“1”的補充、強化和拓展[3]。高等烹飪教育專業自2006年在全國實現首批統招后,為全國培養了眾多行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但是面臨著市場的需要,如何在未來持續培養能夠勝任行業需要的全面型人才,是高等烹飪專業未來人才培養的關鍵,根據高等烹飪教育的發展實際,結合“1+X”證書制度的相關理念,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構建適合培養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為優化高等烹飪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我國的高等烹飪教育專業發展首先開始于哈爾濱商業大學,以大專和對口升學形式招生,2006年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本科)首次招收全國統一高考畢業生,實現全國首批本科層次招生,截至到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25所高校開設烹飪與營養教育本科專業(如圖1所示),并面向全國招生。
全國開設烹飪與營養教育本科專業院校各省份分布圖見圖1。

圖1 全國開設烹飪與營養教育本科專業院校各省份分布圖
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50%的畢業生從事酒店及餐飲相關行業的管理及工作人員;15%的畢業生在餐飲領域或其他領域自主創業;10%的畢業生從事中等職業院校教學和管理工作;10%的畢業生選擇考取研究生;5%的畢業生在高校任教;從事其他行業10%。
目前,高等烹飪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仍以“3.5+0.5”的培養模式為主,“3.5”即3年半的時間在校內接受理論、實驗、實踐教學,“0.5”為半年時間到校外進行實踐,雖然部分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如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3”即3年的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踐課(實驗和實踐課以獨立實驗課程形式為主),“1”是在一年時間內,前半年在校內實訓基地或校內實習賓館進行定崗實訓,后半年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踐。但是,相關企業調查反饋結果顯示,畢業生基本學習能力和管理都符合要求,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行業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首先,教學中發現教學內容存在陳舊現象,難以實現行業對接,由于不少專業教師所選取的教學內容多數來自書本,在加上教材更新較慢,使得教學內容無法完全跟上企業發展步伐。其次,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模仿,忽視了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最后,教學中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實驗課程,由于經費和設備限制,實驗教學中以組為單位進行教學,不能保證每名學生的學習效果。
高等烹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而不是學術型人才,但是目前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還受到普通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限制,雖然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是高等烹飪教育發展的一項必要條件,但是無法一蹴而就,“1+X”證書制度的出臺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參考。
高等烹飪教育專業是一個新興起的專業,多數是在原有餐飲管理、酒店管理等專科專業基礎上改建的,由于各個高校招聘條件的限制,95%的教師是都是直接招聘的大學畢業生,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能等停留在校園層面的水平,無法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開展“1+X”證書制度改革,教師通過取得等級證書會極大地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校企合作的終極目標是培養符合企業需要得高素質人才,但目前高等烹飪教育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均不夠深入,校企合作模式不明確,專業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企業的具體要求。通過開展“1+X”證書制度改革,將企業人才需求及崗位能力需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
目前,各行業的職業技能證書種類繁多,依據證書的質量和適用度對證書進行分類至關重要,這樣不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更好地選擇所需的證書進行訓練和考級,更重要的是為人才培養模式搭建提供參考。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開展的指導性文件,聯合食品及餐飲企業,依據國家標準,是制定培養方案的基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應凸顯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在原有學制的基礎上,應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認證制度納入到教學和考核體系中,同時要發揮行業導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實現教學與行業的順利銜接。
“1+X”證書制度背景下強調著力深入和推進“三教”改革,即“教師”“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師是開展一線教學的主體,是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石。首先,教師應深入企業,不斷提高個人職業技能,發揮教師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其次,教材改革是基礎理論教學和職業技能提高的重要紐帶,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到教材內容中,推進書證融通、課證融通的規劃教材建設是未來教材建設的重點。最后,要積極推進教法改革,由于職業技能證書制度的推進,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應積極推進融合式教學方法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體系包括多個方面,包括資金保障、設備保障、質量保障等。首先是資金和設備保障體系。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有相應的經費和實驗條件作為保障,這樣既可以方便教學,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是質量保障體系。因此,應發揮烹飪教育專業教師團隊和相關教學管理部分的作用,構建多部門配合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通過教學質量監控,達到實際要求的教學效果。
高等烹飪教育是“1+X”證書制度改革的試點專業范圍,該制度為高等烹飪教育人才培養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根據對高等烹飪教育招生和就業,以及教學改革的現狀的分析,為高等烹飪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建議:第一,對行業職業技能證書進行統計和分類;第二,深入企業,根據企業需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第三,開展“三教”改革;第四,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保障體系。根據上述建議,在未來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逐漸總結一套與“1+X”證書制度相適應的高等烹飪教育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