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民,李倩(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學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為了更好的迎合當今社會的需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這就要求所有高職院校必須采用多種舉措,著力打造一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2-3]。
學校為了完成打造一支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鼓勵和支持專任教師通過脫產的方式,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筆者以此為契機,從2021年3月份開始,進行了連續半年的脫產學習,深入10多家企業學習、調研。
通過深入寧波、連云港徐圩新區、寧夏寧東新區的多家企業,學習各家企業的企業文化、先進工藝及流程;了解該工藝相關崗位的崗位職責、技能要求和操作規范;了解該工藝相關裝置的安全要求、應急預案;搜集相關的生產案例,融入后期教學;調研企業大專學歷職工薪資情況、生活情況及工作強度;走訪校友、進行課程調研,對大專和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探討等。具體企業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脫產企業基本信息
通過調研發現,大多數化工類企業對一線操作人員需求量比較大,未來幾年化工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光明。
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能更好的學習先進生產工藝、了解新設備和新的設備操作方法、了解本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學成歸來后,就能在以后的授課過程中得以實現,豐富授課內容,更新一些新型設備,讓學生了解相關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有效避免理論?實踐脫節,也能讓學生掌握當前工廠中使用最多的設備類型,淘汰一些書本上有但又不長使用的設備,極大程度上縮短學校和企業的距離。比如氨合成。我們都知道氨合成過程是一個使用催化劑且高溫高壓的可逆反應,轉化率不夠高,壓力基本在20 MPa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0 MPa。但是,現在很多企業中已經在采用低壓合成技術,所需壓力僅為14 MPa,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極大降低了高壓生產帶來的危險性。這些在書本上介紹的很少,通過這次脫產實踐,在以后教學中,就可把這部分知識加入到授課內容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專任教師通過同企業HR、部門經理及生產一線負責人的交流,能更好的了解本行業的大專畢業生的需求,也能了解企業對員工的理論和實踐需求,通過整理,反饋給學校相關專業的負責人,適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招生人數,為以后畢業生更加適應市場的要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根據企業一線員工所需能力要求,針對性的進行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調整理論課和實踐課程比例,微調實踐課程項目,整合現有教學資源,打造適合社會所需的新的課程體系,著力培養企業所需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另外,當今社會,更注重職工的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畢業生在校階段,加入更多的人為素養課程、“1+X”證書類等課程,同時也要引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系列講座。
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完全成為一名在崗工人,受到企業各種制度的約束,進廠區要全套工裝,頭戴安全帽,腳穿勞保鞋,危險工段還要佩戴氣體檢測儀、配備防毒面具等。脫產鍛煉教師吃在企業食堂、住在員工宿舍,按照企業制定的倒班制度進行上下班,真正體驗企業職工的所有生產、生活活動。
好多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欠缺實踐經驗、并對很多真實生產設備并不認識,當然了,對設備操作更是生疏,通過脫產實踐鍛煉,可以從根源上提高他們的實操積極性,更加深入的了解設備,實現理論和實際的完美結合。等脫產結束后,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也能更好的做好理實一體化,既能充實教學內容,又能變成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
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是學校迎合國家教育政策發展的方針,全面發展自身的重要決策,通過決策的運行,專任教師動手、實操能力能得到質的飛躍,還可廣泛進行校企合作,進行項目開發、專利轉化、技術轉讓、產品測試等,也是完全符合學校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初衷。
通過下廠實踐,絕對能讓專任教師迅猛成長,實踐水平達到質的飛躍。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利用企業鍛煉之所學,結合已有的理論知識,豐富授課內容,并在深入了解企業現狀的基礎上,培養更加適合企業需求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高職院校通過不同批次的專任教師下廠實踐鍛煉的反饋,修改和完善相關規定和制度,將這項重要的決策與專任教師自身利益密切聯系起來,實現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共創“雙贏”局面。
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通過廣泛調研,充分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推行適合企業的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國際合作班等多種合作形式,既有利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也有利于全面推行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從本質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辟一條人才培養新蹊徑。
廣泛聘任企業兼職教師,讓生產一線、管理一線的班長、工程師、經理等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到學校訂單班、學徒制班等班級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校期間既能學到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也能學到具有豐富操作、實踐經驗的企業教師教授的相關知識,實打實的完成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實現學校到企業的零鴻溝。
2021年,是我校第一年招生職業本科學生,計劃招生800 人,其中,同化工有關的專業共有7個,計劃招生450 人。職業本科生有沒有就業市場,也是本次下廠實踐時調研的內容之一。調研過程中發現,有三個原因,會讓我校職業本科生好就業。第一,大專畢業生在升遷過程中,如果學歷不夠,升到公司工程師及以上職位概率很低,他們急需要本科以上文憑;第二,我校的職業本科生和普通本科生有很大區別,在校培養過程中,實踐課程比例占全部課程的50%以上,這樣畢業的學生,有更強的實踐能力,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第三,企業也非常需要職業本科的學生,我校大專畢業生雖然在就業企業中有很好的口碑,但是理論知識欠缺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四年職業本科教育,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水平絕對會比三年大專教育更上一層樓,完美匹配企業的要求。
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除自身學習、實踐鍛煉外,也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催化劑,借助學校的較強的科研水平和成果,加快專利轉化速度,促進關聯企業的科技發展,提升相關企業技術的科技攻關能力。
企業大多數一線員工,從學校畢業后,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再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借助專任教師下廠實踐鍛煉和交流的機會,豐富員工自身的理論知識,促進員工學習氛圍的形成,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理論水平和自身素質。 再者,通過和企業管理人員的交流,反饋本校畢業生或者校友的相關想法和意見,有助于完善企業的各種管理制度。
通過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的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專任教師身臨其境,充分了解先進的生產工藝及設備,熟悉相關行業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收集和整理典型生產案例服務于教學,并能全面了解一線員工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同我校人才培養方案是否有出入,完善大專和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也能深化校企合作,開創新的合作形式。
當今社會,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關注,也越來越重視,隨之而來的對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時代下的“雙師型”教師絕對不是說說而已。所以,為了貫徹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方針,完成著力打造一支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的目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切實做好青專任教師通過脫產下廠實踐鍛煉活動,恪守“職教發展二十條”,竭盡全力的提高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4],義無反顧的為打造一只具備“雙師型”素質的優秀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