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屹堃 趙顯偉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培育廣大青年的價值觀的根與魂,是增強廣大青年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是豐富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源頭活水。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道德情感的精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大量醫藥工作者不畏艱難的英雄事跡,彰顯出以仁存心的醫德風尚,是藥學專業學生應當領悟掌握的專業真諦。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凸顯了中醫藥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體現了我國獨特的優秀文化資源。
關鍵詞:傳統文化 中醫藥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有關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問題,近年來,學者們結合各自具體研究領域及現實狀況進行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有從文化角度切入,論及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含孝文化、廉政文化等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問題;有從具體思想角度切入,闡述誠信思想“、以人為本“”整體精神”等思想對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研究成果逐漸呈現專題化、系統化,有助于更全面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在針對藥學專業學生的教育研究中,許多醫藥專業院校主動將中醫藥文化與學生思政教育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救濟群生、救國救民的醫藥品格,以培養適應我國醫藥現狀、有著遠大理想和仁愛之心的醫藥工作者。在醫藥專業學生中開展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工作已是大勢所趨。
一、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雙結合”育人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在探討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時,更多的是將目光泛泛地集中在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上,有針對性地涉及藥學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實現途徑的論述還不算豐碩,傳統文化中的中醫藥文化對于培養藥學專業學生的健康感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醫德和藥德教育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一年多來, 疫情中涌現的醫藥人的感人事跡是藥學專業學生最好的思政教育素材,“中西醫結合”的現實成效是做好以中醫藥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樹立文化自信的教育契機。因此,探索“雙結合”育人模式實現途徑極為必要且急需。
中醫藥文化為中醫藥內在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外在行為的規范、器物形象的總和。[1]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構成有多個角度,從實用價值體系看,包括思想基礎、理論基礎、科學內涵和理論架構等;從思想價值體系看,包括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審美方式和價值判斷方式;從社會價值體系看,包括審時度勢、以人為本;從教育價值體系看,包括獨特的擇人而教的選拔方式、口傳心悟的教育方法等。不論哪個視角,都要對表現的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機制進行挖掘,指出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顯然,思想政治教育所特有的引導和方法指引對這個工作頗有意義。
在思政教育的引導下,有利于學生理解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現代醫學的關系。目前,已出現不少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質疑聲,部分藥學專業學生存在對中醫藥文化不理解、不自信的情況。如何提煉藥學專業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生動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藥學專業學生對傳統中醫藥文化與價值觀認識存在欠缺
通過對煙臺大學藥學院在校生的相關調研發現,學生中54%表示欣賞外來文化,63%的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理解得不夠深刻。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夠深刻及對西方文化欣賞和偏愛,致使部分學生缺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在對新生的藥學專業認知調研中發現,超過60%的學生對中醫藥的信心和認知較為欠缺。在以現代醫學為主流的潮流沖擊下,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甚至在社會中存在“中西醫藥對立”的思想,這些對培養藥學專業學生文化自豪感提出挑戰。
在對藥學專業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發現,部分學生在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時缺乏大局觀,過度沉浸于個人榮譽與學術追求,醫藥工作者應秉承的奉獻、仁心、無私等精神相對缺乏,表現在學生就業時對從事基層衛生醫療工作普遍熱情不高,反映出部分學生理想信念缺失、責任感淡漠。將育人結果與國家和社會需求相結合,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內蘊與精華,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具備時代性的,完全符合藥學專業大學生內在的精神要求,對學生們具有很強的磁吸效應,是影響學生意識的關鍵因素。[2]藥學專業學生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高尚情感等,樹立這樣的觀念與態度不可能僅僅用說教、管理的途徑實現,需要啟發、感染和熏陶,將人文情懷、辯證思維、法律意識、責任意識、道德感和使命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理融入育人全過程。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曉之以理”較多“,動之以情”不足,采用更有感染力的教育方法,對增強藥學專業學生思政工作效果將有重要作用。
三、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雙結合”育人模式的內涵
藥學專業蘊含深厚的哲學思想。例如,現代醫藥學對疾病本質不斷探索,發現疾病在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貫穿了許多矛盾運動,包括損害與抗損害、原因與結果、局部與整體等多方面的對立統一關系。損害與抗損害是一對最基本的矛盾,二者的矛盾斗爭貫穿于疾病全過程。損害力量和抗損害力量不停變化[3],充分體現了哲學原理。
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優秀內涵還包括: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自然和諧的宇宙觀、自然觀、生態觀;中和平衡的生命、生活、治療觀;大醫精誠的職業觀;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社會觀;身心共養、形神兼備養生觀; 以仁存心的醫德風尚;求古訓、博采眾方的治學方式;重實踐、體悟、創新的人才培養方式等。[4]這些內涵追求與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一致的,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
結合藥學專業對人才的要求,對藥學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將“醫德”培養作為重要標準。品德素質培養是人才培養的大概念范圍,但醫藥專業具有特殊性,在相關工作中“醫德”素質要求極為重要,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醫德”培養,努力做到“品德”教育與“醫德”教育相結合,進一步打通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煙臺大學藥學院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雙結合”育人模式包括:①專業課對傳統中醫藥文化認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主渠道相結合。②優秀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相結合。
四、煙臺大學藥學院結合實際開展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雙結合”教育
(一)項目開展背景與支持情況
煙臺大學藥學院是由煙臺大學和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各出資50%成立的全國首創股份制學院,實現了實質性產教融合,是國內校企合作的典范。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統籌改革發展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結合藥學課程特點,突出時代特色,將藥學知識、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生命健康元素緊密結合,深入挖掘教育特色;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職業道德等內容融為一體,深度提煉專業精神,使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結合社會對學科人才的需求,突出“醫藥責任擔當”教育,進一步打通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組織、人員、制度三方面為項目開展提供了保證:學院黨總支獲批山東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扎實的工作基礎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院相關課程教師全力參與、統一思想、分步實施,與思政課教師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育人體系,為項目順利完成提供基礎保障;學院“雙導師協同育人機制”以《煙臺大學目標牽引式學業規劃實施方案》和《藥學院專業導師制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為指導,為每一位學生配備班級導師和專業導師,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項目開展過程中,也正值全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進展時,防控期間,中醫藥在減輕癥狀、控制病情進展等方面得到了認可。中醫藥治病求因是辨證論治的根本, 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不同地域和氣候,用不同組方加減治療,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學原理,是思政課堂上理論知識在醫藥專業實際中的應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實踐驗證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如中醫藥在減輕癥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量、減輕并發癥等方面得到了廣泛認可。我們充分用好“疫情防控”這個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不但向學生展示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精華,更是引領學生堅定了與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信心與決心, 同時有力回擊了對中醫藥診療作用的質疑。
(二)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雙結合”教育的具體開展
在第一“結合”中,煙臺大學藥學院通過藥學專業課程中傳統中醫藥文化教育推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煙臺大學藥學院2020 版藥學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教育平臺”模塊中包含“藥用植物學“”中藥學“”中藥藥效物質研究進展”等與中醫藥相關課程,以這些課程內容為載體,引導學生領會中醫藥文化的內涵精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藥學相關專業學生應真正理解以追求真理為核心的科學精神,懂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與規律,更深刻地理解社會,更辯證地看待傳統與現代醫藥的關系,增強中醫藥文化認同和自信。這些內容的核心理論都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通過“馬克思基本理論”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基本原理課程進行教授,通過“學業規劃與職業發展”等課程進行職業價值觀引導。因此,專業課與思政教育課堂結合,能有效推動藥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第二“結合”中,圍繞優秀中醫藥文化及案例,廣泛開展學生日常教育活動,加強思想引領,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深入開展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相關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國家、社會、他人及自然和環境,強化對生命的敬畏感和對醫藥職業的使命感。安排了一系列內容,包括:以人格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醫藥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專題,增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堂”活動,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和研究機構的專家開設專題講座; 在黨建、團組活動中圍繞藥品相關研發、傳統中醫藥文化內涵、醫藥英雄人物事跡等開展,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獻身科學的高尚品質,受到啟迪和感染,培養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內容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帶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務,到藥企、科研院所、基層衛生單位參觀和學習,有效避免單調、枯燥的說教,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知,增強教育效果;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宣傳平臺、社交平臺等多媒體手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經常向學生推送相關專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育實效。
通過“雙結合”的實際探索,一定程度解決藥學專業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接觸相對較少,思政課堂理論知識認識不夠深入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信念,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分析問題,認清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自覺為實現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貢獻力量。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水平,充分理解黨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方針與政策,堅定他們投身醫藥事業、為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的決心。
參考文獻:
[1]馬科,張麗,唐利龍. 中醫藥文化在醫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0(5).
[2]劉霽堂,王彬.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體認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J]. 中醫教育ECM,2017(5).
[3]趙迎歡,吳峰. 藥學哲學[M]. 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
[4]鄭曉紅,王旭東. 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J]. 中醫雜志,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