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珊珊
摘 要:近年來多模態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模態理論以符號學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將社會學、心理學、認知學等多個領域有效結合,并納入多模態話語分析。多模態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多模式協同效應。本文在多模態視角下,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學生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相關觀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多模態視角 大學英語課程 思政教學模式
高校思政課程以構建全課程、全員育人格局為出發點, 使各類高校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處于同一教學方向,形成一定的協同效應,同時將立德樹人作為重要教學理念和根本教學任務。大學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的必修課程,教學時間較長,涉及范圍廣,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多模態視角下的教學理念
學習英語的過程是利用多模態方式傳遞教學內容的過程。多模態視角下的教學理念主要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圖像展示、口語表達、身體動作等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多模態方式學習英語知識,從而快速實現教學目標。
進入21 世紀以后,很多學者開始研究多模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多模態話語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話題。除此之外,在最新研究領域,關于多模態化這一社會符號的研究較多。比如張德祿研究分析了多模態話語交際框架下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1]即便如此,多模態話語分析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多模態理論與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仍然有待不斷分析和探索。只有深入分析和積極開展實踐,才能提高多模態話語研究深度,為英語教學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師資隊伍建設
部分教師學術背景單一,無法滿足英語課程的思政改革需求。在高校立德樹人任務中,教師是重要的執行者、引導者,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英語是每一位大學生必修的課程,因此大學英語教師的數量較多、規模較大,大部分學術背景為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主要包括英語語言文學、語言學、英語翻譯等。部分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薄弱,不能建立完善的體系,思想政治水平較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英語知識,還要指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語言教學與文化密切相關,語言學習與文化支持密不可分。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建設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政教育導向,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 使學生自主、自覺地抵御各種錯誤思想。因此,政治素質是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增強政治意識,有效抵制西方錯誤價值觀的入侵,防止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負面影響。這就對大學生英語教師思政教育水平提出較高要求。教師需要使用豐富的思政理論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水平。
現階段,我國一些大學英語教師尚未達到這一標準,仍然受英語專業學術背景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儲備量較低, 無法將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在具體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教學中,一些教師在課程設計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主要教學目標仍然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語言知識能力,沒有重點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導致實際教學效果較差。[2]為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正視自身學術背景的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科學研發能力,以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積極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豐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經驗,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最終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重視大學英語思政教育課堂輸入,對課后和課堂輸出的關注度較低。與大學思想政治教師相比,大學英語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部分英語教師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硬性教學任務, 忽視課上和課后思政教學內容的輸出,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 這是現階段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首先,大學英語教師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進行總體性規劃,深入分析和了解思政課程的內涵,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完善的教學規劃,提升教學內容輸入環節和輸出環節的完善性。[3]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是一項戰略性的、重大的工程,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明確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教什么,怎么教,從而進行深入分析和調研。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思想政治要素的輸入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有效的輸出環節,正確檢驗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大學英語教師應當重視課堂上和課后學生的反饋,科學評價教學內容,認真反思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全面貫徹和落實大學生英語思想政治建設工作。
大學英語教師沒有建立完善的、有效的評價制度。思想政治教學評價考核與大學英語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考核同樣重要。現階段,一些大學在考核制度制定中過于強調對教學效果的評估,忽略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評估,出現不科學和不公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評價制度的積極作用,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以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思政要素為中心,積極組織和開展課堂活動,比如小組討論活動、辯論賽活動等,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確保教學評估的正確性、科學性。[4]在具體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反饋適當優化和調整教學內容,使基于思政化的教學評價貫穿于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大學英語教師要將思政要素有效融入教學評價中,實現全面育人目標。除此之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要采取診斷性評價方式,建立完善的評價制度,促進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進行。
(二)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近幾年,多模態理論被越來越深入地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多模態由多種要素組成,主要包括動畫、手勢、聲音、音樂、口語等。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仍以單一形式輸入思想教育內容。[5]為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深入學習和領會多模態理論的宗旨,科學利用圖形、文字、音像的多模態架構, 充分發揮各個模態的優勢和價值,將各個模態有效結合,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目前,在大學英語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多模態理論的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使用實際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大學英語教師以專業知識講授方法為基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應用多模態教學法。例如,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導入媒體報道的圖片,并進行多模態信息分析,與學生分析同一事件中西方媒體的不同立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在實際討論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夠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6]大學英語教師通過使用正確的、靈活的多模態理論,加快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步伐。
思政要素無序,較少將教學內容有效融入其中。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主要以挖掘現有英語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為中心,以將這些要素與專業知識結合為基本途徑。與全面的、系統化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布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基本要素的輸入過于隨意。要想加強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必須加大教材改革力度。[7]在大學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有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英語專業知識相結合,建立具有較強時代性、系統性和知識性的教學體系,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如在大學英語教材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等系統性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對文化的理解程度,增強學生的文化信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學英語教材建設內容十分龐大,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和考證,而不是盲目追求進度。
思想政治教學改革模式單一,人才培養方案不完善。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的教學改革模式以字詞翻譯、單元話題拓展等為中心,存在較多問題。一方面,部分大學英語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較弱,選擇的教學內容比較無聊,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另一方面,在制定教學評價指標時,沒有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指標,也較少與人才培養總體目標聯系起來。為此,要將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方案有效結合,制定科學的、有效的課程體系,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性、系統性和實用性, 擴大覆蓋范圍。在制定教學考核目標的過程中,要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與人才培養目標保持一致,提升思想政治考核的規范性與專業性。
三、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未來研究方向
實踐證明,跨學科合作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確立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為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思政教學中要從學科合作的視角,積極溝通和分享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高校要組建一支專業化的跨學科教學團隊,定期召開交流會和教研活動。在編寫大學英語教材中,要將英語專業知識與思政要素有效結合,保證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建立規范化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在大學英語考試中積極融入思政要素考核內容,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技能,還要重點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將日常教學中取得的評價數據作為重要參考依據,有效解決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性。
綜上所述,在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建設工作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模式使用、教學內容制定和教材編制方面仍然有待完善。為此,我們要積極思考如何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春雨,梁娜. 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實踐[J]. 海外英語,2019(24).
[2]李瑤. 多模態視角下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研究[J]. 長江叢刊,2020(7).
[3]付雅楠,梁娜. 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反思[J]. 智庫時代,2019(44).
[4]辛淑梅. 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探討[J]. 魅力中國,2018(33).
[5]于慶煥. 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堂的有效建構[J]. 黑河學院學報,2018(1).
[6]王華. 多模態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思考[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0).
[7]錢一. 多模態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 英語廣場,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