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
摘要: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活水,作為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河南高校應肩負起傳承和發揚中原文化的責任。本文將以河南省高校公共英語課堂為對象,研究中原文化在課堂中的傳播與傳承策略。
關鍵詞:河南高校;公共英語;中原文化;對策
厚重的中原文化是推進河南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資源,中原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一環,河南省內的高校學生在未來不管是去往海外還是省外,還是留在省內,都將在中原文化的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公共英語作為河南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傳播中原文化不可忽視的陣地。公共英語既是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河南省高校的公共英語課堂在傳承中原文化的過程中具有特殊意義,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
一、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對于傳承中原文化的特殊意義
(一)公共英語課程廣泛覆蓋學生群體
河南省共有153所大學,其中本科院校71所,大專院校82所,不論是綜合性大學、特色專業類學院,還是職業技術類學院,公共英語都是各種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因此公共英語課程覆蓋的學生數量非常多,而且覆蓋的學生群體包括不同專業的和不同地區的,涉及面非常廣泛,而且公共英語就是以語言和文化傳播為主要目的的課程,學生覆蓋率高以及課堂內容的特殊性使公共英語課堂在河南高校傳承中原文化過程中獨具優勢。
(二)公共英語課堂中的雙重文化對比
在河南高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和傳播中原文化,既是有效將英語文化與中原文化結合的有效途徑,同時通過在教學中將英語文化和中原文化進行比較,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文化,也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中原文化,有效加強中西文化的交融,促進跨文化交際,并且在傳播與比較的過程中可以加深河南高校學生對中原文化的了解,提高對中原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家鄉自豪感,提升河南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加學生向中國和世界傳播中原文化的動力。
(三)公共英語課堂助力中原文化傳播
英語教育不僅是西方文化的輸入,同時意味著要掌握中國文化的輸出技能。在河南高校公共英語的教學中滲透中原文化,有助于河南大學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中,更好的使用英語去完成中原文化的傳播,從而更加有效地輸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河南走向中國和世界,讓中國和世界了解河南,每個學習英語的河南學子都負有使命,傳播中原文化,講好河南故事,向中國和世界傳遞河南聲音,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智慧和生命力。
二、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中傳承中原文化的現狀與困境
(一)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傳承中原文化的現狀
長期以來,河南高校公共英語的教學重點強調的是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視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能力的提升,也在課堂中引入展示了西方人文和社會文化現象,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了西方文化和社會現象,但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在傳播西方文化時并沒有重視滲透中原文化,錯失向各個專業,各個地區,未來將走向全國和全世界的河南在校大學生傳播中原文化的機會,河南在校大學生對中原文化了解甚少,本土文化缺失現象嚴重,抑制了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原文化能力的培養和發揮,造成學生英語表達中原文化能力普遍不強,發揮不了語言這一傳播文化媒介的重要作用。
(二)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傳承中原文化面臨的困境
在目前河南高校使用公共英語的教材內容往往一邊倒,如《現代大學英語》《希望英語》《新編大學英語》《新起點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實用英語》等,都是以目的語語言知識體系為中心,以目的語文化傳播為背景,傳播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為主,極少有涉及中國文化的內容,至于介紹中原文化的英語內容就更無從談起了。另外,河南高校教育系統以及各高校領導團體的集體忽視導致任課教師對中原文化滲透教學的不重視,造成了絕大部分河南在校大學生本土文化缺失現象嚴重,大部分河南大學生對中原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說不出中原文化的發展歷史,豐富內涵和代表精神,沒有基本的文化常識,不認識不了解中原文化,對涉及中原民風、民俗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用英語表達中原文化的能力更是欠缺,很少會主動地把中原的優秀文化傳遞給外界。
三、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中傳承中原文化的對策
(一)開發中原文化與英語結合的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帶頭重視中原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制定方針和政策,使河南省內各高校行動起來,以中原大地上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涵為知識內容,結合河南各地區各城市的歷史和人文資料,以英語學習作為載體,注重中原文化輸入和傳播期望的實現,設計出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推薦示范性課程在全省推廣學習,在教學中可以以正規的教材為主,以這些校本課程為輔,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通過中原文化中的地貌風景、民俗民風、歷史傳統和英雄榜樣,讓河南在校大學生在中原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不僅能提高英語學習水平 ,而且可以增強本土文化意識和情感熏陶,提高學生的本土文化知識和品味和文化自信。
(二)增加河南高校英語教材中的中原文化比重
很多河南高校的公共英語教材主要介紹的是英語國家文化,包括生活方式、人文風情等,幾乎沒有涉及中原文化的內容,但是語言就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傳播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英語教材中過多地宣傳英語國家文化,致使中原本土文化教育嚴重缺失,本土文化意識日漸淡薄,因此河南高校教育系統有必要聯合開發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高校英語教材,比如,在高校英語教材中更多地寫入中原地區當地的節日和習俗,風景地貌,民間藝術,英雄人物,中原地區的代表精神比如紅旗渠精神,增加中原文化類短文和文學作品的英文翻譯篇幅,注重教材中中原文化的質量、內容及形式,重視中原文化輸入,加深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興趣和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傳承優秀的中原傳統文化。
(三)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中原文化素養
學貫中西已經成為時代對英語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提高自身本土文化素養,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學意識。要想達到在英語課堂中傳承中華文化的目的,河南高校的英語教師首先要了解中原文化的內涵,原文化的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光輝燦爛,英語教師需要全方位深刻的學習和研究,掌握中原文化的豐富內容,領悟到中原文化的魅力和精華,發自內心意識到傳承中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識到自己作為傳承中華文化橋梁的關鍵角色,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引入、生動展示、深入講解中原的優秀傳統文化,獲得學生信服,增加學生學習熱情。
(四)教師重視中原文化的輸入和滲透,有意引導學生
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國外文章,幾乎沒有反映中原文化的文章,因此公共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選擇性地選取適合文化對比或擴充中原文化的文章,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此外,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布置中原文化為主題的課堂展示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和了解中原文化,主動補充與中原文化相關的詞匯和句子表達,進行閱讀和翻譯練習時,選取與中原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聽力素材中應包含介紹中原文化的音頻、視頻,課下介紹中原作家的文學作品,并將其作為課外閱讀的材料,讓學生寫英文讀后感并嘗試翻譯作品,在網絡教育平臺布置學生作業時適當增加與中原文化相關的詞匯、閱讀、聽力和翻譯等練習,通過多種練習手段督促學生了解有關中原文化的英語表達,練習中原文化類的閱讀和翻譯,講解課文時注重中原文化的滲透和普及,采用對比法滲透中原傳統文化,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兩種文化之間差異的理解,增加考查學生對中原文化的理解和英文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積累中原文化知識和英語表達方式,進而逐漸培養學生傳播中原文化的意識。
(五)舉辦中原文化主題的全校性英語類活動
外國語學院應該積極舉辦英語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各種類型的比賽,比如“講好河南故事,傳承中原文化”主題演講比賽,“中原文化”英語類知識競賽,宣傳中原文化主題的英語微課制作大賽,公共英語教師應在班級做好宣傳,鼓勵非英語專業學生參加,在比賽的準備過程中學習和領悟中原文化,同時通過比賽的競技性和觀賞性激發學生興趣,傳播中原文化,提高全校學生學習中原文化的熱情。
(六)以考促學
考的方式可以多樣化,線上的輸入考試,如翻譯、寫作、填空。線下的學生分組討論、分享,比如講好中原英語故事,介紹中原風景,用英語了解中原習俗,中原名人,等等,在期中和期末考試中也加入了中原文化元素的考察,翻譯內容就是中原文化輸入輸出的考察,學生通過準備以中原文化為主題的各種形式的考試,掀起學中原文化熱,加大了對中原文化的輸入,并最終實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從而逐漸實現中原文化繼承傳播和發揚光大的目標。
四、結語
探討中原文化融入河南省高校公共英語課堂的路徑,有助于培養和樹立河南大學生的本土文化意識,是對如何克服“本土文化失語”現象、實現河南學子文化自信的積極嘗試。河南高校公共英語課堂不僅要提升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應幫助學生從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中汲取生命的滋養,增強本土文化自信與自覺,做中原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翁義民,王金平.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輸入的必要性及措施[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6) :88.
[2]王文偉.論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J ].教育與職業,2004(3):11.
[3]肖龍福,肖笛,李嵐.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外國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 :121.
[4]梁周敏.論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學習論壇,2010(7):34.
[5] 陳桂琴.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項基于黑龍江科技大學的個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