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梅,袁卓珺,袁 君,覃 鵬,劉 俊,曾小燕,劉云飛,徐金龍
(云南省中醫醫院/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男科·生殖醫學科/針灸科,云南 昆明 650021)
不孕癥目前已經與惡性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并列為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三大疾病[1]。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運用先進的醫學技術對人的精子、卵子、受精卵或胚胎進行人為操作,幫助患者實現受孕的技術[2],目前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但是許多患者雖有優質胚胎,仍多次移植胚胎無法著床,導致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反復種植失敗(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RIF發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子宮內膜容受性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3]。由于子宮內膜的性激素受體缺陷,性激素不能在子宮內膜引起相應的生物效應[4],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損害所致著床缺陷或失敗,是導致不孕及生殖助孕技術失敗的一個重要機制[5]。本研究在IVF-ET過程中用中醫手段進行干預,發現火龍灸療法可改善子宮內膜種植環境,對IVF-ET著床也有促進作用,現報道如下。
共72例,均為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云南省中醫醫院生殖醫學科就診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小于8mm,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治療組年齡25.3~38.4歲,平均(30.0±0.5)歲。對照組年齡20.2~36.5歲,平均(28.0±0.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其配偶年齡24~45歲;②經子宮輸卵管造影或腹腔鏡檢查證實不孕原因為輸卵管因素或輸卵管再通手術2年以上未妊娠;③患者月經周期規律(27~35 d),并且自然周期有正常排卵;④月經第2~5天血清bFSH≤15 mIU/mL,雙側卵巢基礎竇卵泡數≥6個,且≤12個;⑤患者均為IVF-ET移植反復失敗需再次移植的患者;⑥無火龍灸禁忌證(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腰背部皮膚有潰爛或潰瘍者或對乙醇、藥物等過敏者,大血管處、心臟部、顏面部,糖尿病或癱瘓皮膚感覺遲鈍)。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IVF卵巢低反應病史者,或者前次常規IVF卵子不受精或受精率低于30%者;②抗心磷脂抗體(ACA)、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抗精子抗體(AsAb)、封閉抗體檢測陽性;③夫婦雙方染色體檢查異常;④優生4項(TORCH)、乙肝、丙肝、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血清學篩查陽性,有淋病、衣原體、支原體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⑤月經周期和基礎內分泌異常,合并卵巢腫瘤、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或己明確生殖器官有明顯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或患有生殖、泌尿系統急性感染或性傳播疾病,如宮腔鏡檢查存在子宮內膜病變;⑥既往有不良孕產史,有免疫系統疾病及家族史、血液病及血栓性疾病,患有其他系統疾病史;⑦嚴重的男方少、弱精子癥;⑧意識不清、不能表達主觀不適癥狀,伴有嚴重的抑郁、焦慮癥狀或精神疾病者;⑨過敏體質或對針灸過敏者;⑩進展性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消耗性疾病,合并感染及出血者,合并心血管、肝、腎、消化、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不能承受妊娠者;?接觸過致畸量的射線、毒物、藥品并處于作用期或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依從性差。
兩組月經來潮第8天起開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每日1片。服用3個月經周期。于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進入自然周期、IVF-ET常規方案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移植后14 d或月經未來潮時測血hCG,定期隨訪,B超了解胎兒情況。
治療組于月經來潮第8天起配合火龍灸治療。選擇合適的灸療中藥處方(干姜、肉桂、小茴香、丁香等)和治療部位(背部督脈大椎穴--秩邊穴和腰部腎區)。囑患者放松,選擇合適體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在施灸部位的四周,平鋪藥粉到治療部位,厚約1~2cm,再鋪蓋2張桑白皮紙(防止燙傷作用),將生姜末擺放于龍骨灸盒里,厚約4~6cm,上面放置艾絨(高5cm,寬6cm),捏成條狀,然后再放于施術部位上,用20mL注射器抽取95%乙醇20mL,緩慢而均勻、自上而下地在艾絨上噴灑乙醇,用止血鉗夾持乙醇棉球點燃施灸部位的艾絨,可以看到施灸部位形成一條“火龍”,待艾絨燃盡,撤走龍骨灸盒,用手由上至下輕按局部,以加強溫熱感,為1個治療循環。重復操作以上循環2 次,并注意觀察施灸部位的膚色,以局部潮紅,或伴局部有汗為度,防止燙傷;治療結束后,注意保暖,勿使施灸部位暴露,配合飲用200mL溫開水更佳。每5天治療1次,6次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陰道探頭測量子宮內膜厚度時在子宮縱切面顯示子宮內膜全段時凍結圖像,測量內膜厚度(即垂直于宮腔中線的子宮前后壁肌層與內膜交界面間的最大距離),連續測量3次。
妊娠統計以停經,且于末次月經后56天做陰道B超檢查,可見子宮內有胎囊,囊內有胚芽及原始心臟搏動。生化妊娠統計以雖然血HCG大于25U/L或者尿中HCG檢查陽性,但后期超聲下檢查不到孕囊,或月經來潮、HCG恢復未妊娠水平為標準。生化妊娠不計入妊娠率的統計之中。
用Excel2016和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mm,±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m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6 5.11±0.98 7.39±0.77*治療組 36 4.86±0.96 9.39±1.20*t 1.093 -8.419 P 0.278 0.000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例(%)
火龍灸是在中醫經絡理論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的滲透給藥知識演變而來的一種通過經絡加溫給藥的方式以溫通任督二脈的外治法。火龍灸近年來逐步得到推廣應用,特別是對陽虛、寒濕、怕冷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火龍灸又稱為“督灸”“長蛇灸”,因其施灸于人體背部督脈以及膀胱經區域,施灸面積大,熱力充足,勢若燔龍,故而命名。火龍灸是傳統療法的一種,屬于“灸”的范疇,按八法之性,屬于溫熱療法,運用火性炎上、化積破堅的特性,使藥物透皮吸收的功效加倍,以達到治療目的。
火龍灸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具有抗感染、抗病毒、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6-7]。利用大量的生姜末既可以減輕艾灸的炙熱感,同時可發揮生姜辛溫的藥性,雙重作用于皮膚毛竅,使藥力直達病所,熱量滲透于皮膚、肌肉、骨骼,使局部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療效更持久[8],同時激活人體各種細胞免疫修復功能[9]。火龍灸作為傳統灸法的革新,將藥物透皮吸收、灸法的溫熱作用、局部穴位按摩刺激等有效地結合起來,使藥物及溫熱的力量更易透達深部,加速血液循環和局部的新陳代謝,從而加快循環,旺盛代謝,顯著地提高療效。現代醫學認為此療法為透皮療法,借助火的溫和熱力擴張皮膚,通過經絡傳導增加藥物的滲透吸收,從而達到振奮陽氣、疏通經絡、溫經散寒作用[10]。火龍灸通過溫通任督二脈,使全身環流系統得以平衡運轉,從而振奮機體的陽氣,使閉阻的陽氣得以宣通周流全身,使全身氣血流暢而去除外邪,實為溫補督任之妙法。治療時用火龍液直接敷布背部督脈的皮膚上,使藥力直達病所[11-12]。還可以通過灸療的溫和火力,逐步使火龍液藥力滲透,發揮其補腎陽而通督、養陰血而滋任脈之功[13-14]。同時,灸療還具有發汗的作用,使陽氣四達,體內邪氣隨汗外瀉,隨汗解除。火龍灸屬扶正祛邪之法,通過溫通任督二脈,振奮機體的陽氣,使閉阻的陽氣得以宣通發泄,任督二脈調和,全身上下氣血貫通,虛寒可除,人體各方面的生理機能得到調節,氣血得以生化,進而陰陽平衡而身痛自愈。究其機制,火龍灸治療可能是通過促進全身環流系統使其得以平衡運轉,加速人體血流速度,促進微循環,調節免疫力,并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滲出,加速新陳代謝[15-19]。
子宮內膜厚度雖然不能對妊娠結局作出可靠預測,但通過火龍灸療法可以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及妊娠率,其作用機制之一可能是通過改善內分泌功能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