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鋒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腎病1科,江西 九江 33290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最主要是因為長期慢性高血糖所導致的腎小球硬化,最終導致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來研究認為DKD的腎損傷不僅存在體內代謝紊亂及血液流變學改變,還與微炎性反應狀態密切相關。在DKD的發生與發展中,微炎性反應促進了神經變性及心血管病變等并發癥的發生,在DKD的發病機制中至關重要。筆者用排毒保腎丸輔治糖尿病腎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我院腎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7~72歲,平均(57.38±9.96)歲;III期13例,IV期17例;合并高脂血癥21例,高血壓13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3~74歲,平均(58.68±10.25)歲;III期15例,IV期15例;合并高脂血癥21例,高血壓11例。兩組性別、年齡、合并癥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版)》[2]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及《糖尿病腎病中醫防治指南》[4]綜合制定。血瘀證主癥以腰痛、面色晦暗少澤,次癥以肌膚甲錯、肢體麻木,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澀或細澀。濕濁證主癥以肢體困重、納呆、惡心,次癥以脘腹痞滿、口中黏膩,舌苔白厚膩,脈滑或實。
排除標準:其他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伴有心力衰竭、急慢性感染、惡性腫瘤、肝功能不全等疾病,近 1個月內使用過具有腎毒性藥物,妊娠或哺乳期。
兩組均給予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限制對于鈉鹽的攝入,同時禁煙酒,注意休息,適量運動,應用保腎、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改善微循環等常規藥物治療。另給予厄貝沙坦(安博維,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50mg口服,每日1次。
治療組加用排毒保腎丸3g,每日2 次。排毒保腎丸由九江市中醫醫院制劑室提供,贛藥制字(2004)第Z0129號,藥用大黃(熟)300g,干地黃300g,桃仁60g,煅干漆30g,炒?蟲30g,炒蠐螬60g,炒水蛭60g,黃芩60g,赤芍60g,杏仁60g,甘草30g。將上方各藥凈選加工、炮制合格后,于60℃溫度下干燥24h混合均勻后研磨細粉過 6 號篩,然后起模做水泛丸,于60℃溫度下干燥。
兩組均以4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觀察療效。
測血肌酐(血SCr)、尿素氮(BUN)、24小時尿微量蛋白(24hUab)。用日產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儀檢測IL-8(白介素-8,Interleukin-8)、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hs-CRP(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
顯效:炎性因子、血糖、腎功能指標降低50%以上。有效:各指標降低20%~50%。無效:各指標降低小于2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性狀態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性狀態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性狀態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hs-CRP(mg/L)對照組30治療前 32.69±4.12 9.24±2.27 10.58±3.20治療后 21.65±3.95*△ 6.67±2.81*△ 5.86±1.83*△治療組30治療前 33.20±4.51 9.31±2.56 10.92±3.35治療后 18.98±3.98*△ 4.98±2.72*△ 4.37±1.86*△組別 例 時間 IL-8(ng/L)TNF-α(ng/L)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hUab(mg/24h)對照組 30治療前 159.36±25.67 10.81±2.69 364.25±50.38治療后 118.39±18.27* 9.10±2.28* 320.68±42.38*治療組 30治療前 162.34±26.39 10.96±2.92 368.35±53.28治療后 108.57±18.97*△ 7.57±2.35*△ 295.68±45.38*△組別 例 時間 血SCr(μmol/L)血BUN(mmol/L)
DKD為糖尿病并發癥中致殘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引起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的主要病因,早期干預可降低對腎功能的損害,使得致殘率和病死率均大大下降[5]。DKD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近年相關研究認為炎癥因子在DN大血管病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近年來,隨著生化技術的發展,逐漸認識到足細胞是引起腎小球硬化和蛋白尿的關鍵因素,在DKD發生和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7]。早期糖尿病腎病為治療的關鍵時期,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延緩病情進展具有積極作用。DKD指南推薦ACEI/ARB類為DKD首選治療藥物[2],其中厄貝沙坦是ARB類藥物中具有明確降低尿蛋白的藥物,不僅可降低血壓,還能夠擴張腎血管,顯著減少尿蛋白[8]。
DKD屬中醫“腰痛”、“水腫”、“虛勞”、“尿濁”等范疇。病機為濕濁血瘀,濕濁困脾,脾氣不升,腎失固攝,精微下陷,瘀血阻滯,損傷腎絡。治則為利濕泄濁,活血化瘀。排毒保腎丸是在《金匱要略》大黃?蟲丸基礎上加減而成。方中重用大黃以祛瘀泄濁,使濕濁、瘀血之邪毒有處可泄,又能夠使干地黃滋補陰液腎精而無滋膩之礙,二藥共為君藥。桃仁、牛漆、赤芍涼血、活血、化瘀,共為臣藥。?蟲、蠐螬、水蛭破血逐瘀,黃芩清熱燥濕,杏仁宣肺,助桃仁潤腸、通調氣機,共為佐藥。甘草甘緩潤燥,補中益氣,祛邪而不傷正,調和諸藥。全方活血涼血并用,攻補相兼,祛邪不傷正。排毒保腎丸治療CKD2期可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尿蛋白,降低尿TGF-β1水平[9],可降低腹膜透析患者IL-6、TNF-α、Hs-CRP、SAA、Fg水平,且有氯沙坦類似的抗炎作用[10]。對于慢性腎臟病III、IV期可減少蛋白尿,降低血纖維蛋白原,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改善腎功能[11]。
排毒保腎丸輔治III、IV期糖尿病腎病可以延緩蛋白尿進展,改善腎功能及微炎癥反應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