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秀娟
(河南省商水縣中醫院中醫婦科,河南 商水 466100)
月經不調在婦科臨床比較常見,表現為經期、經量、經血顏色及性子的異常改變,同時可伴有多種癥狀(腹痛、乏力、乳房脹痛等)[1]。西醫多用性激素類藥物治療,但長期用藥會造成內分泌失調[2]。筆者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肝郁脾虛型月經不調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112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商水縣中醫院中醫婦科門診收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年齡17~49歲,平均(33.25±10.76)歲;病程1~3年,平均(2.11±0.82)年;月經先期18例,后期29例及不定期9例。觀察組年齡18~50歲,平均(34.20±9.10)歲;病程1~4年,平均(2.23±0.97)年;月經先期19例,后期28例及不定期9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實用婦產科學》[3]中相關標準:子宮無周期性出血,出血量時多時少;月經周期提前或延后或無定期,分別表現為周期提前、延后或提前、延后7天以上,癥狀持續3個周期以上;超聲示無其他子宮器質性病變。②中醫符合《實用中醫婦科學》[4]中肝郁脾虛證診斷標準。癥見乳房脹痛,頭暈目眩,口燥咽干,小腹空墜,經色暗紅且血塊多,舌苔薄白,脈弦而虛。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能配合治療及療效評估;③意識清晰;④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造血系統及肝腎損傷性疾病;②妊娠或絕經期;③其他病變(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引起的月經不調;④其他婦科炎癥合并癥;⑤非肝郁脾虛型月經不調;⑥不耐受治療。
兩組均予以黃體酮軟膠囊(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40982),月經第21天開始服用,每次0.2 g,日1次,連服7天;克羅米芬片(北京中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188),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每次50mg,日1次,連服5天。
觀察組加用逍遙散加減治療。藥用甘草4.5g,當歸9g,茯苓9g,白術9g,白芍9g,柴胡9g,生姜6g,薄荷6g。兼氣虛加人參15g;兼肝腎陰虛加黨參、生地黃各30g,麥冬20g;兼氣血虧虛加熟地黃15g,黃芪20g;兼寒凝血瘀加紅花10g,肉桂8g;兼痰濕阻滯加蒼術15g,桂枝10g;兼肝郁氣滯甚加香附、郁金、陳皮各10g。水煎,取汁500mL,日1劑,分2次服用。起服時間為月經結束的第4天,連服7天,共服藥3個月經周期。
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分離取血清,用邁瑞BS-6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性激素(E2、FSH、LH)水平;不良反應。
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癥狀消失,經期及經量、性激素恢復至正常水平,隨訪6個月無復發為痊愈。癥狀基本消失,經期及經量、性激素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隨訪6個月無復發為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經期及經量、性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隨訪期間有復發者為有效。癥狀和體征均未好轉,經期、經量、性激素水平均未改善,甚至惡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E2(pg/mL) FSH(IU/L) LH(IU/L)治療前 對照組 56 1.42±0.71 25.62±21.87 12.35±6.29觀察組 56 1.31±0.84 25.81±18.76 13.02±5.47 t 0.748 0.049 0.602 P 0.456 0.961 0.549治療后 對照組 56 8.80±3.32*11.25±5.73*140.82±13.93*觀察組 56 6.83±5.49* 9.01±6.05* 153.61±12.70*t 2.298 2.012 5.077 P 0.024 0.047 0.000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出現頭暈3例,惡心3例、倦怠、乳房脹痛、不規律出血各2例,總發生率21.43%;觀察組出現頭暈、惡心、倦怠、乳房脹痛各1例,發生率7.1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7,P=0.031)。
月經不調由女性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對正常月經狀態的干擾所引發,主要與精神、藥物、疾病因素及過度運動等多種原因有關[6]。主要特征為經期、經量及經血顏色及性子的異常改變,并伴有經前及經期的腹痛、乏力、頭暈等癥狀。醫學研究表明,正常月經周期的建立有賴于丘腦下部-腦垂體-卵巢軸的神經內分泌調節以及子宮內膜對性激素的周期性反應[7],黃體酮是一種天然激素類藥物,其藥理作用可使雌激素作用下持續增生的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并使子宮內膜出現蛻膜樣變使之萎縮脫落達到止血效果,并可保護子宮內膜、調整月經正常改變[8]。
中醫認為,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為月經不調的主要誘因,由腎氣先天不足、精血虧虛、過度勞倦、氣血不和,肝腎脾功能失常所致,故治當以平調陰陽,調理氣血、養血柔肝、補益脾腎為主[9]。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養血調肝之功效。方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白芍可斂陰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當歸補血養血,三藥合用可養血柔肝;白術、茯苓可補益脾氣,使得氣血生化有源,生姜溫胃、和中降逆,薄荷發汗解熱、疏肝理氣,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疏肝健脾、益氣解郁、養血調血之功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肝郁脾虛型月經不調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