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術偉
摘? 要:單元整體教學是近幾年基礎教育非常核心的一個關鍵詞,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單元授課模式,建立了一套新的單元授課模式。該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某個自然單元的重組:既可以深挖,也可拓展;既可以相互結合縮短課時,也可將重點內容延長增加課時。該模式還可以構建單元間的聯系,可以橫向跨不同領域單元進行教學,還可以跨冊進行單元重組。一時間仿佛什么都是皆有可能的,但是這種理念下的教學也是要遵從一些教育原則的,不能想當然。例如進行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一定要遵守學習進階理論,這樣才能既符合知識的重構基礎,又有利于兒童對數學的認知規律,還有助于兒童數學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學習進階;單元教學;數學素養
“單元整體教學”一經被提出,很多一線教師一時間被這個詞搞得不知所措。很多教師都在思考:之前不是單元整體教學嗎?其實此整體非彼整體,以往的整體是指自然單元下的某一段知識內容的集合,往往是按“冊”進行分割。這種自然單元下的教學似乎每一節課都是新的,需要教師每一節課平均用力,而被“冊”隔斷后,總會出現知識斷層或遺忘的問題,導致學習過程不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進程,而是散點式的教學,很難成為一個體系。現在的整體是要加強知識間的聯系,使結構更加緊湊——形成知識線,變成知識網,這樣可以避免點狀的學習過程出現。但是,這種整體式的學習過程絕不能是教師一廂情愿的,一定要遵循學習進階。
學習進階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跨度范圍內,學生學習與探究特定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實現思維的進階,其基本假設就是學生思維方式的連貫性與深入性。在學習進階理論的指導下,對某一主題的學習需要注意階段性,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對前一階段學習成果的延伸或擴展。
一、要符合知識的進階
(一)以知識體系為基礎
無論單元整體教學怎么進行,也不能顛倒知識結構,傳統的自然單元便是遵循知識生長的典型。比如學生學習乘法的順序是:認識乘法、學習表內乘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些都是符合知識生長特點的。如果一味求整合違背了知識的生長過程則是不可以的,像顛倒順序,那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此外,知識的生長過程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支撐的,切不可盲目整合。比如在學習完表內乘法之后將后面的乘法知識都放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雖然能夠體現知識間的進階,但是未免太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一個消化的時間。
(二)以知識聯系為核心
是不是可以把相關的知識都放在一起進行關聯學習呢?也不行。還是上面談到的,要考慮兒童的認知規律,要給他們一個消化的過程。這個聯系有時放在一個固有的單元體系內去思考往往比較好操作,比如五年級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相關知識非常瑣碎。既有圖形的認識,也有圖形的特性,還有構成圖形要素的研究以及圖形關系的研究。這時如果一個一個進行教學則失去了聯系性,因此可以將這些知識進行重組。比如將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放在一起可以凸顯平行的本質,將穩定性和不穩定性放在一起可以凸顯隱性要素高的價值,將圖形的分類放在一起就可以突出圖形間的聯系。
二、要符合能力的進階
(一)數學能力非數學技能
目前小學階段的數學能力可以確定為: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而數學技能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數學活動方式。比如測量技能、作圖技能、審題技能、運算技能等。運算能力和運算技能,運算能力具體表現在對運算意義和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而運算技能只是對計算的熟練程度,也是對工具(豎式)運用的程度。
所以,不能將數學能力與技能混為一談。數學能力從某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解釋為認識結構,是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經驗、思想能夠面對新的問題一種合理的探究過程。
(二)注重數學能力進階
既然數學能力并非數學技能,所以能力進階指向的是數學能力。比如運算能力方面的進階是如何體現的呢?可以從乘法說起,個人認為首先是對數的意義理解,因為數的認識的核心是認識位置。而乘法的本質是加法,也就是幾個幾是多少。而后是對運算意義的理解,講乘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講算理,一定要以運算意義為前提,這是乘法從加法演變而來的過程。再后來是借助數形結合的思想講算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理過程,是從意義到道理到方法的一個逐層抽象的過程。最后是抽象算法,尋求合理的簡潔的計算工具。數學能力的進階一定是知識和技能之外的,是數學思想付之于行動的一種認知能力,這種能力是不斷推進學習的關鍵。
三、要考慮學習經驗的進階
(一)數學思想和學習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基本思想是指抽象、推理和模型。學習經驗比較好理解,它是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非常重要的基礎,一個沒有經驗的認知過程是很難完成的。但是,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往往沒有直接基礎,其實間接經驗往往是構成直接經驗的基礎。學習的過程始終是一個將已有知識和已有經驗投入到一個新的情境中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積累新的經驗繼續投入到另一個問題情境中,這樣周而復始才構成經驗的積累。
數學思想和學習經驗之間有關系嗎?史寧中教授對數學基本思想通俗的解讀是:“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述世界。”這就是三大基本思想的體現。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理解了知識、掌握了技能,還積累了活動經驗得到了情感體驗,所以說數學學習活動就是利用數學思想進行探索而積累探究經驗的過程。因此,單元整體教學一定還考慮這個比較隱性的進階——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而積累的經驗進階。這也是進行單元重組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只重視知識間的融合,不考慮思維和經驗的進階是很難使學生有實質上的提升的。
(二)注重問題解決經驗的進階
這里的問題解決不是應用題領域,而是以一個大的問題驅動整節課的進程,學生在每節課中一定要有很強的活動目的性,同時還要有策略意識,這些都是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要考慮的事情。比如《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學生經歷的操作過程是量一量每一個角的度數之后相加;把三個角撕下來然后去拼;在一個長方形內去推理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三個經驗就體現了一個進階性,測量往往有誤差,拼看似很完美但也存在誤差,推理不僅沒有誤差還體現了高階思維。這都是學生在這節課所積累的利用數學思想探究數學問題的經驗,對下節課有用嗎?比如下節課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可以怎么做呢?上節課留下最關鍵的經驗是什么呢?一定是推理,是借助舊圖形探究新圖形的經驗。這時就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去探究才體現了經驗的進階,比如將多邊形進行分割,從三角形的數量上來探究內角和。
單元整體教學是落實數學素養形成的關鍵。其意義不僅在于整合知識加強聯系,使平日比較松散的知識系統化;還在于使學生的能力進階更加系統化,不至于出現遺忘的現象;還可以將經驗積累得更加有節奏。當知識連成線形成網,能力和經驗的形成不斷地進階,學生素養的發展一定能驗證正確的方向、快速地前進的。所以,單元整體教學一定要考慮知識、能力、思維三個方面的進階,不能孤立而行。
(責任編輯:汪旦旦)
參考文獻:
[1] 孫宏祥,肖苗苗. 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J]. 清風,2021(16):50.
[2] 黃鴻珠.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62):52-54.
[3] 胡木玲.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 新教師,2021(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