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峰
摘? 要:本文結合智慧課堂的教育特點,將“6+1”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智慧課堂的有效構建與實施,將有效改善傳統課堂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本文就智慧課堂下“6+1”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智慧課堂;“6+1”教學模式
一、加強主體培養,做好導思環節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加強其主體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意識。如在“生活在信息時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采取情境導入的方法,將生活中常見的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呈現,如交通信號燈、指揮棒、電話通信、電視廣播等,進而使學生直觀的認識信息、了解信息,并對信息的傳遞和作用產生探究性思考。
二、優化課堂環節,提升議展效果
在智慧課堂下“6+1”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深入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把握學生的內在需求,優化環節、調整方式,合理選用不同的學習形式和案例材料,保證課堂活動的有效組織。如“打開窗口找童趣”主要講述窗口的組成、認識Windows Media Player等內容,鑒于本課內容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著重從知識點和學情點的方向入手,采取小組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對“窗口的組成部分、右上角的三個按鈕的作用”“怎樣才能連續播放音樂”等實踐活動進行分析,并配合相應的微課資源,以動態展示的方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信息能力。
三、創新問題內容,發揮評檢作用
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鞏固、提升的認知過程,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創新問題、優化內容。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科學評價和有效檢測,不僅能鞏固學生的課堂基礎、還使學生在問答思考中加深理解,促進發展。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6+1”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師在其問題的設計和內容的創新方面應“下功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問、評價,充分發揮評檢的教學作用。
四、把握運用細節,落實高效學習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精準學習,把握策略運用細節,落實高效學習目標,使學生通過全方位、具體化的學習,實現其主體發展的目標。如在“小荷初綻水中生”的教學中,利用智慧課堂的學情分析,進一步了解現階段學生存在差異化學情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探究、任務驅動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直線”“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夯實學生的信息基礎,促進其協作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充分發揮“6+1”教學模式的教育特點和推動作用,使小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掌握學科知識,提升信息能力,進一步實現素質發展的整體建設目標。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陳麗. 微活動 大智慧——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活動設計[J]. 新智慧,2018(31):21.
[2]吳志群.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智慧課堂建構策略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