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秋 尹方屏 吳 丹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710048)
文獻資源建設是高校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支撐,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是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形式。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推動高校圖書館良性循環,從而進一步保障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所需的專業信息資源。分析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經費投入趨勢,將為圖書館合理利用有限經費、優化資源配置、拓寬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等提供參考依據?!半p一流”建設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舉措,自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后,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7年1月制定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2018年8月,又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以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不斷加快高校及學科發展,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通過文獻調研發現,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圖書館界學者便開始探討文獻資源建設的模式、對策、發展趨勢等,從地方文獻建設到特色文獻建設,再到以“雙一流”為背景的學科建設,無一不圍繞如何最大化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滿足師生需求而展開。朱強[1]于1996年提出中外文書刊價格漲幅過高導致文獻收藏日益貧乏,且文獻服務水平較為落后,應建設文獻信息共享服務系統以滿足重點學科和重點大學建設的需要。黃燕華[2]分析2008—2012年我國“985高校”“211高?!焙推胀ǜ叩仍盒?個層次的155所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經費投入上的差異性和相似性規律。景晶、楊濤[3]以我國113所“211高校”圖書館為調查對象,研究2011—2015年文獻資源經費投入情況。韓曾麗[4]從2007年至2016年財經類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經費的角度,探討了經費投入與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大學排名的關聯性。肖瓏[5]總結了“雙一流”建設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新機遇和進步,并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等為案例,闡述了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十大趨勢。劉婧[6]以江蘇省“一流高?!薄耙涣鲗W科建設高?!焙汀捌胀ū究聘咝!睘閷哟蝿澐郑治隽?類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館藏現狀及建設特點。
為深入了解“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經費投入情況,筆者以教育部公布的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及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為研究對象,分析其2015—2019年近5年圖書館文獻資源經費投入差異,旨在為健全文獻資源建設體系,推進“雙一流”建設發展提供依據。
研究數據來源于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公布的高校圖書館基本統計數據[7]。鑒于國務院于2015年10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公布的高校圖書館基本統計數據更新至2019年,選取數據的時間段為2015年至2019年,統計共計5個年度的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
由于在前期初步整理中發現部分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購置費并非紙質資源購置費與電子資源購置費的簡單加和,因此若在統計中存在數據不完整或有出入的情況,則該條數據不計入最終統計范圍。經過篩選,2015—2019年的有效數據為:2015年共81條,2016年共90條,2017年共88條,2018年共104條,2019年共109條。
在數據比對方面,首先對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以及電子資源購置費占比總體情況進行分析。其次,對近5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經費投入進行3個方面的對比。一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東西中部和東北地區的劃分方法》[8]將我國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為依據。根據區域劃分,將高校分為東部高校、中部高校、西部高校和東北地區高校,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經費投入狀況進行區域性對比分析。二是基于2020年3月艾瑞深研究院·中國校友會網正式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9]中對中國研究型大學、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型大學的分類體系標準進行對照分析。三是依據辦學特色,并且參考各高校在其主頁對各自學校的發展定位,將高校按照學校類型劃分為綜合類院校和特色類院校。其中,特色類院校包含理工、財經、政法、民族、農林、師范、體育、醫學、藝術、語言、政法院校。
表1 統計了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以及電子資源購置費占比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在2017年達到最高值,近兩年稍有下降。館均文獻資源購置費在5年間逐步遞增,共增加了36.3%。館均紙質資源購置費在2016年達到峰值,之后便一直下降,但2019年較2016年仍有增加。館均電子資源購置費持續增加,增加了59.4%,并且占文獻資源購置費的比重持續升高,5年間增長近10%。2015—2019年間,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在2016年增幅最大,年增長率分別為16.0%、20.1%、17.2%和22.3%,有可能是受到2015年國務院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影響。5年間,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6%、8.1%、1.1%和12.4%??梢?,館均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年均增長率最高,符合近年圖書館文獻經費投入的整體趨勢。

表1 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
此外,為了深入研究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經費投入整體情況,將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與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公布的高校圖書館基本統計數據進行對比,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全國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對比統計
由圖1可知,近5年來“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方面,與教育部所統計高校圖書館數據的趨勢相似,但經費投入明顯高于統計數據。2015—2017年,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漲幅較為明顯,之后減緩;2016年館均紙質資源經費有所增長,之后逐漸下降。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紙質資源購置費與電子資源購置費比例為32:68;教育部所統計高校圖書館館均電子資源購置費約占文獻資源購置費的54.6%,紙質資源購置費與電子資源購置費比例約為45:55,電子資源均在文獻資源購置費中占較大比例。根據2017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關于“數字資源量”統計的回函》[10],關于高校基本辦學指標的生均圖書指標中,紙質書和電子書(數字資源)比例的計算辦法是:紙質圖書至少須滿足基本辦學指標要求的生均冊書的60%,剩余40%可由電子圖書替代。紙質生均圖書硬性指標的替代和未來數字圖書館的大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紙電資源購置比例的大趨勢。
從不同地區、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3個方面研究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投入經費情況。結合統計分析理論與SPSS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分析經費投入是否存在明顯差異。t值為檢驗統計量,若結果顯示所有顯著性水平值〉0.05,說明結果無法拒絕原假設,即無顯著性差異。若大部分顯著性水平值〈0.01,說明是較強的判定結果,拒絕原假設的條件,即顯示有顯著性差異。
2.2.1 2015—2019年不同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情況
根據不同經濟區域劃分,“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分布在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因東部地區較多,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相對較少,因此將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作為一個整體與東部地區進行對比。通過對有效統計數據的分類,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樣本數量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2015—2019年不同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樣本數量(單位:個)
通過統計分析理論與SPSS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及東北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投入差異情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2015—2019年,東部和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均無顯著性差異。5年間,東部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基本均高于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其中2015年,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電子資源購置費略高于東部地區,原因可能是2015年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樣本數量較少,且電子資源購置費投入較大,使得館均電子資源購置費略高。

表3 2015—2019年不同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投入差異情況
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及東北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年均增長率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年均增長率
由圖2可知,東部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年均增長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尤其是電子資源購置費高出5.1%。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紙質資源購置費5年間處于下降趨勢,因此為負值。
2.2.2 2015—2019年不同辦學類型“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情況
按照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分類體系標準,將中國大學分為中國研究型大學、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型大學。據此,將“雙一流”建設高校進行劃分,可知“雙一流”建設高校分屬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并進行對比分析。中國研究型大學以“輻射全國、校友杰出、科研領先和特色鮮明”為判定標準,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以“輻射地方、校友優秀、科研先進和特色鮮明”為判定標準[9]。2015—2019年,分別屬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樣本數量對比如表4所示。

表4 2015—2019年不同辦學類型“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樣本數量(單位:個)
通過統計分析理論與SPSS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分別屬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投入差異情況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2015—2019年,分別屬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有顯著差異。除2015年的電子資源購置費和2017年的紙質資源購置費無明顯差異。5年間,中國研究型大學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均高于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

表5 2015—2019年不同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投入差異情況
分別屬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年均增長率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辦學類型“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年均增長率
由圖3可知,中國研究型大學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年均增長率普遍高于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均高出較多。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購置費5年間處于下降趨勢,為-2.4%。
2.2.3 2015—2019年不同辦學特色“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情況
根據“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辦學特色,并且參考各高校在其主頁對各自學校的發展定位,將高校按照學校類型劃分為綜合類院校和特色類(含理工、財經、政法、民族、農林、師范、體育、醫學、藝術、語言、政法)院校。2015—2019年,綜合類和特色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樣本數量對比如表6所示。

表6 2015—2019年不同辦學特色“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樣本數量(單位:個)
通過統計分析理論與SPSS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綜合類和特色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投入差異情況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2015—2019年,綜合類和特色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有顯著差異。5年間,綜合類“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均明顯高于特色類高校。

表7 2015—2019年不同辦學特色“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投入差異情況
綜合類和特色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年均增長率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辦學特色“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資源購置經費年均增長率
由圖4可知,綜合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年均增長率普遍高于特色類高校。由于特色類紙質資源購置費5年間處于下降趨勢,因此紙質資源購置費增長率差距最大。
在“雙一流”建設中,學科建設占據重要地位,學科建設有助于推動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理應承擔學科建設中文獻資源的保障工作,服務學科建設,健全文獻資源建設體系,推進高?!半p一流”建設發展。文獻資源經費占圖書館年度總經費相當大比重,通過統計調研2015—2019年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情況,分析“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目前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現狀,可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5年來“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館均年度總經費稍有上漲,但近兩年有所回落。文獻資源購置費處于不斷上升期,特別是電子資源占比增幅較大,年均增長率達12.4%,紙質資源投入下降。
第二,“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與全國高校圖書館館均經費投入趨勢相似,電子資源均在文獻資源購置費中占較大比例。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其2015—2019年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情況與“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總體情況、全國高校圖書館館均經費投入趨勢相一致。
第三,2015—2019年,不同地區(東部和中西部及東北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均無明顯差異。東部地區資源購置費年均增長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及東北地區。
第四,2015—2019年,不同辦學類型(分別屬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和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有顯著差異。中國研究型大學資源購置費年均增長率普遍高于中國應用研究型大學。
第五,2015—2019年,不同辦學特色(綜合類和特色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館均年度總經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存在顯著差異。綜合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資源購置費年均增長率普遍高于特色類“雙一流”高校圖書館。
3.2.1 合理配置資源經費比例
從2015—2019年“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全國統計高校圖書館的館均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來看,電子資源購置費用比例逐漸攀升。在數字時代圖書館進行蛻變的過程中,數字資源相較于紙質資源有很多優勢,但這不是一種“替代關系”,而是一種“優劣互補關系”[11]。因此,首先應依據各圖書館的館情和特色分析文獻資源需求,減少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間的重復率,確定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投入比例,保障合理的資源經費投入。其次運用資源評價分析工具評估資源利用率,即通過資源評價分析工具深入分析每年購買的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的使用情況,并根據各高校的重點學科統計其已保障資源和未保障資源,及時調整資源購置策略,促進資源有效利用。
3.2.2 減少資源投入不均情況
從“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來看,盡管不同地區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無明顯差異,但不同辦學類型和不同辦學特色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仍存在顯著差異。此外,根據文獻調研,“211工程”高校、“985工程”高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圖書館資源建設經費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為了確保我國高等院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整體發展,應平衡高校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建設的投入,縮小經費差距。
3.2.3 開展文獻資源保障服務
在文獻建設投入經費一定的情況下,“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可開展多樣化文獻資源保障服務,重點保障本校的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文獻資源。首先,做好前期調查研究,利用定期問卷調查,根據師生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學科文獻資源。紙質資源以建議列表為主,電子資源從使用頻率、熟悉程度、了解程度、建議數據庫等內容進行調查,再將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進行比對,保障學科文獻資源全面性和完整性。其次,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創新文獻資源保障服務,開展學科知識咨詢服務。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在科研支持方面,開展了科研課題咨詢、科研管理與決策支持、科研數據服務和競爭力分析等方面的服務[12]。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建設特色數據庫和電子資源導航等,以滿足師生文獻需求,并組建科技情報研究所,提供基于文獻的各類科研管理數據和報告,以此作為學校學科發展政策的支撐依據[13]。高校圖書館可通過對文獻資源的整合、分析、利用,開展多種文獻資源保障服務。
3.2.4 搭建文獻資源建設體系
文獻資源建設體系從3個方面搭建,分別是文獻資源使用方(師生)、文獻資源傳遞方(圖書館)和政策決策參與方(校屬各相關部門)。首先,師生作為文獻資源的最直接使用者,可積極參與文獻資源的采選,并提供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學生是基礎使用者,對資源的使用便捷度、查找難易度等有最直觀的評價。教師是深度挖掘者,對資源的專業性和學科資源匹配程度具有話語權。其次,圖書館要發揮好橋梁作用。一方面,與校內各部門及師生加強聯系,了解文獻資源需求,明確學科建設方向;另一方面,與校外文獻資源提供商積極聯系,清楚文獻資源的收錄范圍、購置方式和使用方法等,并及時傳遞用戶需求,保持溝通。此外,校屬各相關部門作為政策決策參與方應積極配合,以多部門調研文獻資源、建立學科聯系人制度、數據庫共建共享等館院共建方式,保障文獻信息資源[14]。“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應根據各館文獻資源情況,避免資源浪費,建立共建共享機制,推進“雙一流”高質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