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銀虎






百年風華正青春。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高舉旗幟跟黨走、砥礪奮進闖新路的65年。半個多世紀以來,西山煤電初心不改,使命如磐,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代代傳承紅色基因,持續加強和創新企業黨建工作,切實發揮企業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團結帶領全體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發展企業、奉獻社會、造福員工,繪就了一幅高質量黨建工作引領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旖旎畫卷。
1949年4月,西北煤礦第一廠解放,西山礦區建立了解放后第一個黨支部,共有黨員8人,到1949年底發展到28人。1956年,西山礦務局成立,黨員人數增加到1822人,企業黨組織建設進入一個較快的發展時期,人民當家作主的礦山煥發出勃勃生機。數萬名復轉軍人、知識分子、技術工作者從四面八方奔赴西山,把人民軍隊作風、民族團結作風和科學文化帶到了礦區。廣大干部職工大力弘揚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多出煤出好煤,建設社會主義”的豪情壯志,“頭頂一片青天,腳踏一片荒原”,投身火熱的礦山建設。西山礦務局創造性運用“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建黨理論,每個隊組都建立了黨支部和黨小組。干部職工不為名、不圖利,不怕苦、不畏難,加班加點,不計報酬,一心為公,支援國家建設,煤炭產量節節登高,礦山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建企之初,我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實行廠長負責制的領導體制,西山礦務局相應實行了局(礦)長負責制。1961年以后,西山礦務局黨委及時總結“一長制”的經驗教訓,落實上級精神,推行黨委集體領導、個人分工負責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整頓企業管理秩序,恢復和發展生產。1976年底,西山礦務局恢復黨委領導下的局(礦、廠)長負責制。在此期間,西山礦務局先后開展了整黨、整風運動,集中解決煤礦管理民主化、企業化過程中的思想問題,克服官僚主義作風,密切了黨群關系,為領導恢復生產和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組織保證。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西山礦務局黨委深刻認識到,確保職工的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最大的穩定。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各級黨組織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牢記確保職工生命安全的根本職責,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黨的工作“主戰場”和重要內容,思想一刻不放松,管理一刻不松懈。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西山礦務局推行“合格牌工作面”交接班制度、“日循環插紅旗”活動,在技術裝備極其落后的情況下,保安全、抓生產,筑牢了職工遵章作業的思想防線。特別是在井下遇到地質構造,處理急、難、險、重等問題時,黨員亮出身份,身先士卒發揮作用,以實際行動體現了黨的先進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經濟建設步伐全面加快。西山礦務局廣大黨員積極參與真理標準大討論,解放思想,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及各個理論“禁區”,克服“左”的錯誤,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方向上,鋪開了礦區大發展、大跨越的壯美畫卷。
從1978年至1997年,歷時19年,西山礦務局開發了古交礦區,奠定了千萬噸級發展的雄厚根基。黨組織團結帶領數萬名建設者扎根荒山,風餐露宿,爬冰臥雪,劈山開巷,筑路架橋,用心血和汗水,打造出一座璀璨的煤海新城,并創造出享譽全國的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的“古交精神”,成為率先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典范。期間,67名建設者犧牲,把生命寫入了永恒。
從坑木、軌道支護到樹脂、玻璃鋼錨桿的研制應用,從電牽引采煤機、綜合掘進機的引進,到全自動刨煤機、智能化綜采設備的推廣應用;從提出“建設成以煤為本、多種經營、跨地區、跨行業集團”戰略構想,到建成“煤炭—電力—建材” “煤炭—焦炭—化工”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在走向市場經濟的進程中,西山礦務局經歷了從工廠制向公司制改制,“三改一加強”、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重大改革,實現了“西山煤電”股票的成功上市,也直面了市場經濟大潮對干部職工思想的沖擊。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用“發展的思路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用深化改革的辦法解決企業在改革中遇到的矛盾、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解決企業走向市場遇到的問題”,創造性地開展了獨特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黨員責任區”“思想政治工作服務站”“黨員分片聯絡網”為主要載體的“區站網”活動,有效發揮了統一思想、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作用,成為全國煤炭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拳頭品牌。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西山培育形成了“團結、奉獻、求實、進取”的企業精神,1994年1月,江澤民同志視察西山期間欣然題寫了這八個字。2001年,山西焦煤組建后,這一精神成為山西焦煤企業文化的主要內涵。多年來,不論是煤炭市場低迷的困難時期,還是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災害期間,不論是遭受非典侵襲的危機時刻,還是新礦區開發、新項目建設的重點工程建設中,這一精神始終成為干部職工戰勝困難、創造新業績的精神動力。西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圍繞奉獻社會、造福職工的目標,創立了“責任法人制度”,實施“溫暖工程、素質工程、陽光工程”,建立了“3110”幫扶機制,不斷豐富科學理論的內涵,企業黨的建設真正做到了“全覆蓋、正?;?、有實效”,黨組織的政治優勢不斷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經濟優勢,企業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態勢。1981年,原煤產量突破千萬噸大關后,一路高歌猛進,至2011年,西山煤電的煤炭產能達到5000萬噸,有力支撐了山西焦煤的跨越式發展和山西省的經濟與社會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山煤電繼承和發揚半個多世紀積淀的“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光榮傳統,公司及所屬各級黨組織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加強黨建“三基”工作,全體黨員和廣大干部職工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信心,轉化為應對各種困難風險考驗的巨大勇氣,凝結為推進企業穩健發展的強烈共識。
西山煤電各級黨組織堅持黨的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的工作同步開展,修訂完善了公司章程,黨組織內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三重一大”等事項全部由黨委前置研究討論,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依照國家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職權。開展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層層傳導壓力。建立“13710”督察體系,全面督察重大改革、重點事項、重要指標推進情況,倡導真抓實干、馬上就辦,促進了各項部署落地生根。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嚴防“四風”反彈,抓住重要時間節點,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整治,企業風氣持續好轉。
同時,創造性開展了“雙培訓、雙考核、雙評價”活動,確保黨支部書記和黨員全覆蓋培訓,持續開展“四好班子”“五好黨支部”創建評比活動,整頓軟弱渙散,減少黨員空白班組,推動了黨建任務落地見效。創新“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身邊無事故、無隱患、無違章”等活動,使黨的工作融入到安全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體現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之中。各級班子成員包片聯點、深入基層督導調研制度化、常態化,通過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實現了從嚴治黨和規范治企的有機統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在建設現代化企業的征程中,西山煤電堅持黨建統領,推行“黨建+”工作法,實現了黨建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改革變革、轉型發展等工作深度融合,構建了“三融三化三聯三創”黨建工作新模式。瞄準“六大突破”“三個領先”目標,堅持“一黨委一品牌一亮點”,打造了黨建工作的品牌矩陣。著力建設“紅色教育+綠色發展”生態文化示范基地、“清潔生產+智慧高效”精益文化示范基地、“轉型發展+實操培訓”人才文化示范基地、“智能發展+企地聯建”創新文化示范基地,推進新焦煤文化重塑落地,“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成為廣大員工的普遍共識與行動自覺。
35個黨委、1115個黨支部扛旗攻堅,強根固魂,成為山西焦煤實施“三個三年三步走”戰略,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煉焦煤企業”的強有力引擎和戰斗堡壘。
建企65年來,西山煤電累計給社會奉獻了12億噸煤炭、千億度電,上繳稅費近千億元,吸納社會就業30余萬人。從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到南方冰凍雪災,從抗擊非典疫情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從工業反哺農業到助力脫貧攻堅,在天災人禍面前、特殊時段關口,捐款捐物、安全保供,充分彰顯了黨有號令、我有行動、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的國企擔當。西山煤電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矚目,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西山視察指導,給干部職工以巨大的鼓舞。
歷史雄辯地證明,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傳家寶,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有力保證。西山煤電黨委堅信,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攻堅克難和推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國有企業才能持續穩健發展,才能確保在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高質量完成歷史賦予的壯大國有經濟、鞏固黨執政基礎、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