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評論員 索旭軍

一百年來,我國煤礦工人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秉承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精神,在艱難曲折中求索,在市場大潮中搏擊,在變革求新中超越,用擔當與奉獻書寫了中國煤炭人百年昂首奮進的絢麗華章
百年征途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越過“急流險灘”,躲過“驚濤駭浪”,如今已踏上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回首崢嶸歲月,在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工人階級始終堅定地走在前列,發揮了先進階級的重要作用,綻放出奪目的時代風采。作為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煤礦工人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秉承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精神,在艱難曲折中求索,在市場大潮中搏擊,在變革求新中超越,用擔當與奉獻書寫了中國煤炭人百年昂首奮進的絢麗華章。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也讓災難深重的中國煤礦工人猶如在黑暗的煤窯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煤礦工人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斗爭洪流,不斷掀起工運高潮,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為實現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事業,為建立新中國而浴血奮戰,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1921年深秋,毛澤東來到安源實地考察,在煤礦工人中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啟黨的一大確定的成立產業工會和開展工人運動革命任務的大幕。1922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安源煤礦創建了中國產業工人中第一個黨支部,同年9月,舉行了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也為全國工人運動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在北方,1922年6月,開灤正式建立黨組織,同年10月掀起了震驚中外的“五礦同盟大罷工”,形成了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最高峰”。1925年7月,為聲援“五卅”運動,焦作煤礦工人爆發了反帝大罷工,建立了黨組織,譜寫了中國煤礦工人反對帝國主義的壯麗詩篇。
從安源路礦罷工起到焦作煤礦罷工勝利,各地煤礦大小罷工四十多次,參加人數二十萬人左右。隨著工人運動持續高漲,煤礦工人黨支部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發展起來,成為推動民族解放的重要力量。1926年7月,雞西煤礦黨支部、棗莊煤礦黨支部先后成立;1927年9月,井陘煤礦黨支部成立;1928年3月,徐礦黨支部成立;1928年5月,峰峰煤礦工農黨支部成立……煤礦工人運動高潮的迅速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國煤礦工人在黨的領導下,已經從自發經濟斗爭轉向自覺政治斗爭。
無論是在白色恐怖下、抗日烽火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中國煤礦工人拋頭顱、灑熱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涌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跡。開灤礦工節振國“刀劈鬼子兵”,帶領隊伍始終活躍在冀東大地上,為開辟冀東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聽取冀東區黨組織負責人介紹節振國的事跡時,曾指示“這個同志很好,我們要注意保護培養,不然他會犧牲的”。井陘煤礦工人鈕海峰帶領礦工游擊隊,沉重打擊了井陘煤礦一帶的日偽軍,為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解放戰爭時期,“佩劍將軍”張克俠、何基灃在徐礦夏井橋起義,為淮海戰役取得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毛澤東同志稱張何起義是淮海戰役的“第一場勝利”。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民族有難、國家危亡之際,中國煤礦工人勇敢地擔負起歷史使命,他們以對黨、對人民、對國家的忠誠熱愛、擔當奉獻,挺起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梁,為全國解放和新中國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創了中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紀元,中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天換地的嶄新歷史時期。在這激情燃燒的歲月,中國煤礦工人與黨同心同德,以極大的熱忱投身于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和新中國經濟建設中,創造了光輝業績。
新中國成立初期,迅速恢復國民經濟成為黨的中心任務。煤炭作為“工業糧食”,煤炭總產量僅有3243萬噸,平均單產僅為15萬噸左右,而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比卻高達95%以上。為此,廣大煤礦工人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集中主要力量進行大規模建設,迅速在全國恢復和開發出撫順、大同等煤炭基地。從1953年開始,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57年,產煤1.31億噸,到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62年,產煤2.2億噸。經國民經濟三年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5年全國煤炭產量為2.32億噸,到1978年實現6.18億噸,有力支撐了新中國電力、鋼鐵等重要工業的起步和發展。
在此期間,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全國煤礦奏響“搞好生產、捐獻國家、支持抗美援朝”的主旋律,煤礦工人一面為保家衛國積極生產煤炭,一面踴躍捐款捐物支援抗戰前線。開灤煤礦購置“開灤號”戰斗機6架,支援志愿軍部隊,并派出全國第一支民間抗美醫療隊,被編入中國紅十字會抗美援朝第一醫療大隊。徐礦職工集資捐獻“賈汪礦工號”戰斗機,用實際行動保家衛國。這些壯舉不僅成為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永遠載入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歷史史冊之中。
20世紀60年代,隨著中蘇關系惡化、國際形勢變化,黨中央決定在云、貴、川、陜等西部省區的三線后方地區,開展大規模的工業、交通、國防基礎設施建設,即“大三線”建設。在黨的號召下,來自各地的煤炭工人毅然奔赴祖國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在荒蕪、險峻、封閉的環境里,書寫著煤炭人的激情歲月。
天翻地覆慨而慷,戰天斗地志昂揚。面對戰爭留下的滿目瘡痍,中國煤礦工人胸懷家國,接續奮斗,用擔當和奉獻繪就了一幅氣勢恢弘的歷史畫卷,以智慧和勤勞抒寫了一首創業振興的閃光史詩。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新局面。在這激越奮進的大潮中,煤礦工人勇立改革開放潮頭,在市場經濟的爐火中淬煉成長,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與國家一同應對國際風云變幻,經受改革陣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解決能源緊缺問題,實現“煤炭一番保兩番”的戰略目標,煤炭工業順應改革開放形勢,積極探索新路,在生產經營、基本建設、工資分配、勞動用工、煤炭銷售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煤礦工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勇做改革開放排頭兵。1978年底,我國從歐美引進100套綜采設備,拉開了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序幕。1985年7月,鄧小平與哈默簽訂首個大型項目——山西省平朔礦區安太堡露天煤礦正式開工。在自主研發和引進技術“兩條腿”走路方針的指引下,到上世紀末,我國已基本實現了中厚煤層系列綜采裝備國產化。
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到2002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好轉,我國煤炭工業經歷了巔峰與低谷、輝煌與悲催的兩極翻轉。在此期間,廣大煤礦工人勒緊腰帶搞建設,多出煤、出好煤,攀高峰、創佳績,全國煤炭產量年均增長達3.3%,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為隨之到來的我國煤炭工業“黃金十年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方風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歷史不斷證明,我國煤炭工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就在于始終聽黨的話,堅定跟黨走。大型現代化智慧煤礦建設步伐加快,煤炭工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每一筆濃墨重彩,都鐫刻著一代又一代煤礦工人的紅色印記,書寫了中國煤炭工業的輝煌篇章。
歷史,是對過往的記憶,也是對未來的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這創造驚天動地偉業的時代,煤礦工人拼搏奮斗,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中國夢·勞動美”新篇章。
堅持安全至上,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持續提升煤炭安全保障能力,大功率采煤機、巖巷掘進機、露天開采設備、大型運輸提升和先進洗選設備的科研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煤炭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率顯著提高,千萬噸級的綜采配套裝備攻關取得成果,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安全六大系統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達到新的水平,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1以下,實現了煤礦安全的歷史性跨越。
堅持綠色至上,生態環境治理成就斐然。以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保水開采、充填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得到廣泛推廣,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同時,煤炭企業舊貌換新顏,一大批花園式礦山、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礦山相繼涌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共同的價值追求,開啟了“碳達峰、碳中和”低碳發展新征程。
堅持人民至上,職工幸福指數不斷攀升。隨著煤炭工業的快速發展,職工隊伍綜合素質和技術素質明顯提高、收入顯著增加,職工物質和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提高,和諧礦區建設達到新水平。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煤炭工業和煤礦工人逆行而上,率先復產并保持平穩運行,成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再次詮釋了煤炭始終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貢獻了煤炭力量。
百年激蕩崢嶸路,決勝復興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歷史是輝煌與坎坷交融的歷史,也是中國煤礦工人用擔當與奉獻書寫的歷史。站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繼續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用信仰之光照亮前路,始終把擔當奉獻作為價值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力奮斗,再鑄煤炭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