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麗萍,鄒喆



摘? 要:文章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以問卷測試的形式,采用詞匯判斷任務探究英語學習者在推理性語境中理解隱喻性復合詞所采用的心理聯想策略,并建立心理聯想模型。結果表明,在因果或條件關聯等強推理性語境中,學習者主要利用縱聚合聯想策略;其次是利用橫向分離-組合聯想策略;使用較少的是橫組合聯想。而在轉折關聯弱推理性語境中,學習者較多采用的是橫向分離-組合聯想策略。學習者更多呈現出縱橫聯想型模型來理解英語隱喻性復合詞。
關鍵詞:英語隱喻性復合詞;聯想策略;推理性語境;縱橫聯想型模型
中圖分類號:H31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0-0033-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xical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by using the lexical decision test, this paper examines English majors' three association strategies for processing metaphorical compounds which are set in the inferential contex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applied together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study shows learners mainly utilize th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 strategy in the causal relation and the conditional context while they are more adept at using the dissociation-integration association strategy in the adversative relation context. These strategies point to a paradigmatic-syntactic association model.
Keywords: English metaphorical compound; association strategies; inferential context; paradigmatic-syntactic association model
英語詞匯系統中存在大量的隱喻性復合詞。它具有普通復合詞的外形構詞特征,即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自由詞素按一定順序組合而成。而區別于普通復合詞的是它的內在意義構成特征,即它是借助隱喻構成的復合詞。英語隱喻性復合詞的這種構詞合意特異性一方面使得詞與詞之間形成狹義的詞素語境,為兩個不同性質和范疇的事物或概念發生不同認知域的投射提供了獨立的展示舞臺,另一方面也為學習者帶來廣闊的多維度聯想空間。隱喻性復合詞的識別和理解不能將復合詞中的各個構成要素簡單相加。這給英語詞匯教學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探究不同語境下隱喻性復合詞的心理聯想策略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學術界對于語境和隱喻理解二者關系進行了為數不多的研究。根據《隱喻學研究》一書中所引,Gerrig和Halley(1983)將含有隱喻的句子設置為語境在先和語境在后兩種不同的類型,以觀察語境對隱喻理解的影響。實驗證明,語境的數量以及語境與隱喻目標詞出現的先后順序差異會直接影響隱喻理解的過程。張金橋[1]探討了句子語境對漢語識別的影響。該研究根據學習者的認知思維特點將句子語境劃分為中性語境,解釋性語境和推理性語境。該研究對本文有重大的啟發作用。作者擬從外語詞匯認知心理學的視角探究在推理性語境常見的下屬語境中,包括因果關聯語境、轉折關聯語境和條件關聯語境等,英語專業學習者的隱喻性復合詞理解過程會采用哪些心理聯想策略以及構成何種理解模型。
一、隱喻性復合詞心理聯想策略的理論基礎和分類
外語學習者可通過相關的詞建立縱聚合或橫組合聯想來豐富內部詞匯[2]。縱聚合聯想指在一個結構中占據某個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間的垂直關系。當一組語言成分在一定的語境中可替換或構成對比時,他們之間就是縱聚合關系。比如,the big-hearted employer 和the narrow-minded employee,big-hearted 可用narrow-minded替代;employer 可用employee代替。另外,big-hearted 和narrow-minded,employer 和 employee之間還形成對比關系。而線性序列的語言成分之間則構成橫組合關系,比如,the big-hearted employer中的三個成分。其實,詞際間的這種橫組合和縱聚合關系對詞的理解使用和詞義的確定有著重要的作用[3]。要理解確定一個詞的含義,不僅要理解它的概指意義,還要分析它與周圍各詞之間的關系。換言之,橫組合聯想和縱聚合聯想也是詞語理解的重要策略。據此,作者選取復合詞加工晚期的角度,將受試理解隱喻性復合詞的聯想策略歸納為3種(見表1)。
語境為“Because he dislikes reasoning,he always applies the hands-on approach.”這是因果關系,reasoning與hands-on意義相反,推斷出 hands-on為practical。
二、研究方法
(一)測試材料
研究者通過查閱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s7: Metaphor[4]等資料收集了隱喻性復合詞共50個。并由不參加正式測試的30名英語專業三年級學生篩選出陌生的隱喻性復合詞。在篩選測試中,50個詞語單獨呈現,沒有出現在句子中。根據測試結果,20個正確率最低的隱喻性復合詞被選為本次實驗的正式材料。
其次,對上述英語隱喻性復合詞編寫推理性句子語境。編寫的語料來源包括British National Corpus,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等。每一個復合詞都出現在6種類型的語境中,分別為:無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與另一個句子構成因果語義關系;有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與前者類似,如 “because” “so” “therefore” “thus”。無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與另一個句子構成轉折語義關系;有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與前者類似,如 “although” “but”。無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與另一個句子構成條件的語義關聯;有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與前者類似,如“only if” “only when” “as long as” 和 “unless”。20個隱喻性復合詞,共設120個句子語境。
下面以 “hands-on” 為例,介紹英語隱喻性復合詞的6種推理性語境。
有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A1:Because he dislikes reasoning, he always applies a hands-on approach.
有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A2:Although reason is more popular with his team members, he always applies a hands-on approach.
有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A3:Only if reason doesn't work, he will go back to a more hands-on approach.
無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A4:He dislikes reasoning. He always applies a hands-on approach.
無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A5:Reason is more popular with his team members. He always applies a hands-on approach.
無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A6:On the condition that reason doesn't work, he will always go back to a more hands-on approach.
另外,為防止測試過程中受試出現定勢反應,即利用推理性語境推測復合詞意義的傾向,設置10個句子,一個句子含有劃線的復合詞,另一個句子與前一個句子構成中性語境,即另一個句子與該復合詞未構成語義關聯。此10個句子成績不計分。
(二)測試設計
本研究采用2(語法標記)×3(推理性語境)混合設計。語境類型包括無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有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無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有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無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和有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共6種。實驗分為6個版本,采用拉丁方平衡設計,每個版本均為含有20個目標詞匯的20個句子。6種語境各占5個,每個版本間詞匯相同,但語境均不相同。具體情況見表2。
(三)測試與結果統計
首先,將廣西某兩所本科高校英語專業二年級和三年級共60名學生平均分為6組,每組10人,每組完成一個版本,6組被試共完成6個版本的實驗材料。作者要求受試在60分鐘內寫出每個目標隱喻復合詞的中文或英文意思,并用中文給出判斷理由。
回收試卷60份,回收率100%。首先對所有的中英文理解答案進行評分,答對得1分,答錯或不回答得0分。其次,統計受試采用的是策略次數以及采用該策略得出正確答案的次數。
(四)結果與討論
測試結果顯示見表3,總體上,英語專業學習者在理解隱喻性復合詞的過程中,使用較多的策略是縱聚合聯想,使用較少的是橫組合聯想,橫向分離-組合聯想使用的頻率居中。這說明推理性語境在促進學習者的縱聚合聯想上有明顯作用。與整體情況相異的是,在轉折關聯語境下,學習者較多采用的是橫向分離-組合聯想策略。
作者根據測試資料選取2個典型案例來定性分析不同意義關聯語境下3種聯想策略的使用質量及差異。
Runaway意為 easily-won or uncontrolled。該詞所在的無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為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sales department took part in the promotion. Our Grand Sale today was a runaway success。該語境下的測試記錄包括:1. 答案:飛快的。2. 判斷理由:run away 是跑開的意思,推斷是飛快的。轉折關聯語境中,尤其是無語法標記的轉折關聯語境中,學習者不易識別句子的語境意義,較難采用自上而下的認知加工方式,因而較多地采用橫向分離聯想復合詞意義的策略。學習者僅靠詞匯習得經驗去推斷,較少考慮意義與語境是否匹配。在同樣的語境下,學習者還呈現出橫組合聯想的特征。該詞的測試記錄包括:1. 答案:great。2. 判斷理由:不太理解兩句話有什么聯系,后面有success,猜測是a great success吧。學習者無法解讀句子語境時,通過在復合詞與句中其他熟悉詞之間建構關系進行橫組合聯想,進而推測runaway為“great”的意思。
而當該詞設置在因果關聯語境中,尤其是有語法標記的因果關聯語境中,或者是條件關聯語境中的時候,學習者較多呈現出縱聚合聯想特征。該詞的因果關聯語境是Our products sold out very quickly, so our grand sale today was a runaway success.較多的學習者提供的測試答案包括huge,great,remarkable等。判斷理由較多為這是因果關系,產品很快售罄,應該是取得巨大的成功。其中,runaway,huge,great,remarkable等都構成了縱聚合關系。顯然,學習者是把runaway當作一個整體,從句子語境推斷出它的大意,并進行縱聚合聯想,在內部中英文詞匯中尋求其同義對等詞。可見,當學習者較容易識別語境意義的時候,他們較少對復合詞進行精細的詞形分離解讀及意義整合聯想。
Hare-brained意為foolish or rash。該詞所在的無語法標記的轉折語境為The government has tried to keep intelligent officers. It is difficult to stop wasting money on hare-brained scheme.該詞的測試記錄包括:1. 答案:聰明的。2. 理由:中文中有動如脫兔,狡兔三窟。兔子代表聰明,brain是腦力,因此是聰明的。然而同樣的語境下,該詞有完全不同的橫向詞形分離意義整合的聯想記錄:兔子是快捷的,brain有策略的意思,快速做的決定應該是草率的。可見,脫離了句子語境,學習者對于同樣的隱喻表達背后所蘊含的隱喻主題理解有可能截然不同。而采用橫組合聯想策略的學習者著眼于scheme的常見搭配關系。該詞的橫組合聯想策略測試有:1. 答案:perfect。2. 理由:scheme=plan,然后想到了a perfect plan。
而該詞所在的有語法標記的條件關聯語境為Only if the government keeps on training intelligent officers, it will be much easier to stop wasting public money on hare-brained scheme. 較多的測試記錄是:1.答案: unpopular,irrational,bad,unintelligent,stupid等。2. 判斷理由一般是:從上文可知,有了政府不斷培訓理性官員的前提條件,我們將會避免把錢浪費在不受歡迎、糟糕、不明智、愚蠢的項目上。
(五)基于本研究結果隱喻性復合詞理解模型的建構
英語隱喻性復合詞具有構詞合意上的特異性。推理性語境也因語法標記的去留而有推理性強弱之分。因而學習者在推理性語境中理解該類由AB兩個自由詞素組成的復合詞時呈現出多維度聯想模型。作者將其稱為縱橫聯想型模型。詳見圖1。
三、結束語
本文結合量化和定性研究,探討了英語專業學習者理解隱喻性復合詞所采用的心理聯想策略及模型。研究僅選取復合詞加工的晚期階段,手段比較單一。未來的研究中,可考察復合詞加工的不同時間進程或者選取更多不同意義關聯的推理性語境去豐富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張金橋.句子語境在外國留學生漢語詞匯識別中的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2):120-125.
[2]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227-228.
[3]林玉霞.語境中的橫組合和縱聚合關系與翻譯[J].外語教學,2001,22(2):32-35.
[4]Deignan, A.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s7: Metapho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