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基于2000—2020年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的661篇社區養老領域中文核心期刊論文,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對文獻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結果表明:我國社區養老研究主要聚焦于社區養老必要性因素、社區養老模式及社區養老未來發展方向三個領域;研究經歷了萌芽、成長、發展三個主要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研究的內容與視角不斷拓展和深化。
一、引言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逐年遞增,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隨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之一,實施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成為破解養老“瓶頸”,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然而,養老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傳統的機構養老問題逐漸凸顯,社區養老以其獨特優勢,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依托社區對老人進行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主要形式為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同時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學術界對社區養老的研究正日益興起。
眾多學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視角對社區養老進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通過梳理發現,目前我國有關社區養老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社區養老模式探析;二是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及評價;三是社區養老政策體系研究。雖然學者們針對我國社區養老作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也較為豐碩。但既有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研究形式較為單一,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二是研究方法較為單一,主要聚焦于主觀描述和定性分析,客觀定量研究相對較少。基于此,本文將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檢索主題設為“社區養老”,年限設為2000—2020年,期刊類別限定為CSSCI,共獲得有效數據661條,采用信息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繪制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知識圖譜,以期掌握我國現階段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演進脈絡、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
二、文獻基本情況的描述性分析
(一)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發文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科學研究的主體是發文作者,通過其共線圖譜可以識別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合作關系及其強度。利用CiteSpace軟件,將轉換后的661篇有效文獻數據導入其中,并設置相關條件,生成作者共引知識圖譜,如圖1。
就發文量而言,前5位的作者分別為張建坤(5篇)、向運華(4篇)、李放(4篇)、李斌(4篇)、于紅梅(3篇)。從合作網絡來看,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已形成了部分核心研究團隊,較有代表性的是張建坤、王效容、吳湘玲及唐美玲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劉桂瑛、甘益風、劉麗萍及蔣琛嫻組成的研究團隊,朱孔來、姜文華及朱孟斐組成的研究團隊,等等。由此可見,我國社區養老研究呈現“部分相對集中,整體較為分散”的狀態,各研究團隊之間的聯系強度較弱,并且多數研究團隊是由同一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不同學術團隊、不同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發文機構分析
發文機構是科學研究的依托,通過發文機構共現圖譜可以了解社區養老領域的研究力量布局和各機構之間的合作情況。利用CiteSpace軟件對發文機構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從出現頻次來看,出現5次及以上的機構共有5個,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以及山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從機構間合作情況來看,雖然目前社區養老領域已經形成了部分合作網絡,但各機構間合作強度較弱,跨地區合作網絡相對欠缺,這說明社區養老的跨機構研究網絡還不夠成熟,還需進一步加強機構之間的合作。
三、我國社區養老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繪制
文章的核心觀點及主要內容的提煉與概括通過關鍵詞來體現,關鍵詞揭示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核心觀點。通過對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圖譜進行分析,可以了解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
(一)研究熱點:關鍵詞共現分析
從知識理論的角度看,一段時間內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通常由中心度和共現頻次高的關鍵詞表示。利用CiteSpace軟件,將時間切片設為1年,提取出現50次以上的關鍵詞,繪制出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3所示。圖中共有456個節點,節點間有1065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03。
按照詞頻排序統計并提取前10個重要關鍵詞,見表1。
結果表明,就關鍵詞出現次數而言,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分別是社區養老(85次)、居家養老(82次)、養老服務(63次)以及人口老齡化(61次)等,均是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熱點話題的代表。
(二)研究重點:關鍵詞聚類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關鍵詞聚類功能可以明確相關研究領域的在發展過程中關注的焦點和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探究我國社區養老的研究熱點及其主題,本文在關鍵詞共現圖譜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繪制出社區養老關鍵詞共現聚類圖譜,如圖4所示。其中,Q值為0.5734(大于0.3),S值為0.8127(大于0.5),說明此聚類顯著且合理。
從關鍵詞聚類視圖來看,形成了#0社區養老、#1醫養結合、#2社區居家養老、#3老齡化、#4社區養老服務、#5養老模式、#6人口老齡化、#7養老服務模式、#8居家養老、#9社區居家養老服務、#10產業化、#11社區12個聚類群,關于社區養老的研究主要圍繞這些聚類展開(見圖5)。結合現有文獻并對聚類群進行整理可以發現,我國社區養老研究熱點可以分為社區養老外部社會影響因素(#3、#6和#11)、社區養老模式(#0、#2、#4、#5、#7、#8及#9)以及社區養老未來發展方向(#1和#10)這3個領域。
(三)研究前沿:關鍵詞突現分析
研究者要想了解研究領域的最新演化動態就要識別、追蹤研究前沿,預測研究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進一步確定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在研究中,研究前沿常常用一段時間內突現的詞匯或短語表示。利用CiteSpace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得到我國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突現詞及相對應的突現率和突現時間,如圖5所示。
可以看出,“社區服務”的突現強度為2.4848,時間跨度為2003—2009年,說明“社區服務”在2003年到2009年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但在2009年之后關注度逐漸下降。因此,我們需要重點關注那些突現時間較晚且到2020年末仍未結束的關鍵詞,如突現強度為4.8027的關鍵詞“醫養結合”,其時間跨度為2016—2020年,即該關鍵詞自2016年進入研究的中心領域,至2020年仍是研究熱點,未來也仍是研究重點并且擁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關鍵詞在不同時間段突現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對社區養老研究的轉變,可以看出我國對社區養老的研究已由總體概括性研究轉變為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
四、結論及展望
文章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對2000-2020年間有關社區養老相關文獻的知識圖譜結構進行分析,識別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熱點、研究的核心作者及主要發文機構,以清晰地把握我國社區養老的研究現狀。通過對2000-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的相關論文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一)通過對作者和機構的研究可以得出,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作者來看,需要關注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發文數量較多的作者的研究成果,如張建坤、向運華及李放等。
(二)通過對關鍵詞共現及聚類的分析可以發現,一方面,除需關注“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養老服務”等基礎熱點詞,還要緊跟時代發展,重點關注“醫養結合”、“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社會養老”、“智慧養老”等主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從“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智慧社區養老模式”、“社區養老政策、制度及實踐”、“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等角度出發進行思考。
(三)通過分析社區養老研究領域關鍵詞的突現圖譜,可以發現“醫養結合”、“社區居家養老”、“互聯網+”等主題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更加貼合時代發展,更加關注社會協同,研究內容進一步深化。
總體而言,我國有關社區養老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作為一個擁有持續性拓展空間的領域,其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進入新時代,我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關于社區養老的研究還需從以下方面深入:第一,相關研究應從實際出發,結合我國發展需要及時代特征,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具有我國特色的社區養老理論。第二,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還應加強實證研究。要結合我國進入新時代的時代背景,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推進社區養老不斷創新發展,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求,更好滿足人民需要。第三,在專注社區養老研究領域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科交叉,不斷推進研究領域外延,通過多學科、多視野的交叉融合深化社區養老研究。
(作者單位:蘭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