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清
[摘 要]? 應用型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類型。新時代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決策在地方高校的具體展開,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對構筑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推動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用型高校黨委必須葆有戰略眼光、戰略思維、戰略定力,結合我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堅持政治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統一,著力聚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學科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推動評價改革等關鍵節點,推動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關鍵詞] 應用型大學;高水平;戰略
[中圖分類號] G 649.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0310(2021)04-0001-05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HU? Guoq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typ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s a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 of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Being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on the new journe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arty committe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maintain strategic vision, thinking and determination,
adhere to the unity of politic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ogic, and focus on?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strengthen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mproving service ability and promoting evaluation reform on the basis of Chinas unique history, culture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so as to ultimate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High level;Strategy
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應用型是重要的辦學類型,而非辦學層次;高水平是現代化國家和社會對包括應用型高校在內的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總體要求。2017年1月,教育部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以人才培養定位為基礎,我國高等教育總體上可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型。”[1]自此而始,應用型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類型定位得以確立并不斷優化,為應用型高校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2]“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形的。高校不僅要培養研究型人才,也要樹立應用型辦學理念,培養青年一代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3]應用型高校作為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群體的規模主體,責任重大、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一定要緊抓歷史發展重要機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扎根地方、面向應用、面向需求、面向市場,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緊緊圍繞“高水平”的豐富內涵,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評價機制、保障機制等改革,推動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全方位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 以戰略眼光審視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4]要以戰略眼光觀大局、看大勢,深刻把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決策在地方高校的具體展開,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對構筑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推動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直接體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5]這一重大判斷為我國經濟在穩中求進總基調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6],“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7]。由此可見,高質量已逐步從對經濟領域發展的總體要求演進為對我國經濟社會全領域的總體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主題。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應用型高等教育領域的具體實踐,有利于為推動國家特別是地方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1.2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12年至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由3 325萬人上升到4 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30%上升到54.4%[8],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強調要“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和高等學校綜合改革,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2]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推進一流大學群體建設的重要方面和舉措,是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有利于加快教育現代化,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促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
1.3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地方高校謀發展的戰略機遇
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邁進了發展的快車道,大眾化進程大大提速,普通高等學校的數量激增。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顯示,1999年至201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從1 071所激增為2 688所,增長151%,而中央各部委所屬的普通高等學校則由248所減少到117所,減少53%。這表明,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主要來自地方普通高等學校。地方高校大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和動力,在加速人才培養、促進科技創新、提升綜合國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時,地方高校的發展也存在辦學定位不清、“千校一面”的同質化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10]。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地方高校適應高等教育現代化需要,在分類考核評價中謀劃自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有利于地方高校在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與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共生。
2 以戰略思維把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邏輯遵循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是在我國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根本遵循。要以此為戰略基礎,立足應用型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類型定位,深刻把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所謂一般性,是指應用型大學的根本屬性是大學,必須按照大學建設的一般規律開展建設;所謂特殊性,是指應用型大學是在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時出現的一種新的大學類型,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服務性、應用性,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關系極為密切,必須把握和運用應用型大學的特殊規律開展建設。因此,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加強戰略思維,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遵循應用型大學建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堅持政治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統一,推動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2.1 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政治邏輯,在講政治上體現高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
。” [11]在我國,應用型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毫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自信,在講政治上體現高水平,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2 必須堅持大學學科建設一般規律的理論邏輯,在學科建設上體現高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和支持高等院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活力。” [12]學科是大學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的核心載體,也是一所大學辦學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應用型大學自從其作為一種新的類型出現以來,不論是英國的新大學、紅磚大學和多科技術學院,還是美國的贈地學院,抑或是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應用型大學,其作為大學的根本屬性沒有改變,變化的是在學科發展相對穩定基礎上不斷增強的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緊緊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關鍵,遵循大學的學科建設一般規律,切實發揮其在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人才培養能力方面的龍頭地位,在學科建設上體現高水平,以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高水平團隊帶動學科建設,以高水平學科建設推動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高水平成果應用、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工作,以此帶動大學改革和事業發展全局。
2.3 必須堅持應用型大學服務地方的現實邏輯,在服務貢獻地方上體現高水平
應用型大學多為地方高校,辦學定位多以扎根地方、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主,地方性、應用型是其鮮明的特征。“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將不斷增強,城鎮化發展將進一步提質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將深入實施,為應用型大學發展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廣闊空間。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堅持以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責任,自覺把辦學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建設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和創新創業能力上來,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貢獻度上體現高水平,實現學校發展和地方區域建設的“雙贏”,全面提高應用型大學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3 以戰略定力優化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基本路徑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重要指示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支撐,是推動地方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應用型高校黨委必須切實履行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錨定戰略方向,始終保持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戰略定力,緊密結合我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著力聚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學科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推動評價改革等關鍵節點,整體謀劃,系統推進。
3.1 以政治方向為首要,提升黨委辦學治校能力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 [11]應用型高校黨委只有抓住這個根本,做到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切實履行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才能真正把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好。一是要加強黨委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職責,不斷健全完善加強黨的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把學校辦學實踐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聯系起來,“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4]。二是要統籌推進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等改革和事業的發展,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融入學校建設的各環節、各領域、各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及管理體系等,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三是要著力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大學章程為核心,以推動應用型辦學為導向,完善應用型辦學體制機制,把應用型辦學定位貫穿其中,積極構建為應用型辦學實踐提供堅強保障的制度體系。
3.2 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夯實學校事業發展根基
學科建設是現代大學發展的重要基石,涉及內容非常廣泛而豐富:“一是凝練學科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優勢;二是優化學科結構,完善學科專業體系;三是匯聚學科人才,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四是搭建學科基地,提供物質條件保障;五是創新學科建設機制,完善協同創新、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和統籌協調機制,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六是制定學科建設規劃,明晰建設目標,明確戰略任務以及實施舉措。” [13]因此,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堅實筑牢事業發展的基石。一是要切實加強學科建設頂層設計。應用型大學的類型定位為加強學科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和發展空間,要遵循學科建設的一般規律,結合學校定位,制定完善學校科學發展規劃,按照分層管理、梯次發展、集群優化、動態調整的原則,完善學科建設管理和發展機制,推動形成優勢特色學科體系。二是要切實以學科建設提升專業建設水平。與研究型大學相比,應用型大學學科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專業建設提供高水平的學術支持,同時增強專業建設的適應性,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匹配度。三是要切實以學科建設推動知識應用集成創新。應用型大學應大力推進學科建設與管理機制的創新,加強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匯聚人才隊伍,促進學科交叉發展,推動技術應用創新,提升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以服務能力為核心,增強專業發展的適應性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與研究型大學相比,應用型大學的專業建設更注重面向社會和市場的靈活性和應用性;而與技術技能型高校相比,應用型大學的專業建設在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礎上更具有學術性。因此,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以提升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核心,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一是要建設適應型專業體系。要以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專業分類發展,拓展提升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傳統專業;著力打造一批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品牌專業;加快建設一批服務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新興專業;調整一批不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困難專業。二是要強化學科建設對專業建設的支撐力度,以相對穩定的學科建設平臺筑牢專業動態發展的“蓄水池”。三是要開發高水平的應用型課程。課程是專業的最小單位,專業調整體現在課程上就是不同課程的重新組合。要堅持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開發課程,將學科和行業企業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成果引入課程教學,以此增強課程的前沿性,提升專業的適應性。
3.4 以評價改革為牽引,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 [14]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推動新時代教育科學發展,構建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因此,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以評價改革為牽引,徹底破除各種不利于應用型大學發展的制度性羈絆,構建完善的有利于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制度體系,推動實現內涵式發展。一是要推動分類評價。分類評價既是分類發展的前提,也是分類發展的保障。應用型大學作為分類發展的類型已經確定,相應的評價工作要配套完善。特別是對應用型大學的舉辦者而言,要徹底扭轉觀念,同等對待和支持應用型大學的發展,針對應用型大學建設的特點,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統籌考慮辦學資源的投入與辦學績效的考核。二是要改革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既是評價改革的關鍵,也是評價改革的重點難點。要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健全“雙師型”教師認定、聘用、考核等評價標準,突出實踐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堅決落實“破五唯”要求,改進教師科研評價,突出質量導向,彰顯應用特色,豐富成果形式,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情況。三是要改進學生評價。人才培養效果是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評價的首要標準。要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五育并舉”,立足應用型辦學定位,努力培養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應用型建設人才。
4 結束語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既是重要支撐,又是創新引擎。因此,應用型高校黨委必須立足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戰略眼光審視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歷史責任和重大機遇,遵循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為契機,全面加強應用型大學內涵建設,在講政治上、學科建設上、服務貢獻地方上體現高水平,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04)[2021-06-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2] 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1).
[3] 王志豐.“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辦學理念蘊含寶貴精神財富[N].福州日報,2021-05-31(7).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5]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6] 習近平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N].人民日報,2021
-03-08(1).
[7]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瘙 懟 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20-11-4(2).
[8] 張爍,丁雅誦,吳月.教育強國,闊步前行[N].人民日報,2021-06-23(9).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人民日報,2021-03-13(11-12).
[10]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11]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12]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EB/OL].(2015-08-18)[2021-06-24].http://syss.12371.cn/2015/08/18/ARTI1439896594631863.shtml.
[13] 鐘秉林,馬陸亭,賈文鍵,等.大學發展與學科建設(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19(9):12-15.
[14]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15-08-18) [2021-06-24].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責任編輯 李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