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欣榕 梅思宇 阮盈 伍斌(武漢工程大學)
從演化的角度看,1999-2009年這10年是互聯網營銷傳播的第一階段。本階段的核心關鍵詞是“流量”。2009年前后,社群營銷時代正式來臨,基于社會關系的網絡信息流動成為新的營銷范式。從某種意義上說,2009年之前出現的BBS論壇潮流是社群時代的前奏,而以微博、SNS、微信、直播、短視頻等為代表的社交平臺主體地位的確定,推動了網絡社群的產生。網絡社群營銷的實現就是通過互聯網,將有相同愛好的同類群體吸引到一起,可能是同一話題或是同一社區中,由KOL進行實現營銷傳播,達到最終的營銷目的,從而使個人或公司通過此路徑建立與目標客戶長期溝通的渠道。
在新媒體時代,社群營銷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做好社群營銷,能夠幫助獲得更多的社群的高層次需求之一。劉平勝結合AISAS營銷理論,認為直播帶貨粉絲發生購買行為的全過程可分為關注、興趣、搜尋、行動、分享五個階段(見圖1)。

圖1 直播帶貨粉絲發生購買行為的全過程
直播觀看者在購買產品之前,需要先關注產品,了解基本信息;其次在直播間與主播進行互動,激發對產品的興趣;然后消費者會通過網友評價等途徑進一步收集了解產品口碑;最終做出購買決策,并分享產品體驗。在疫情發生后,線上社群社區交流時間增加。優質的直播內容激發了粉絲持續觀看直播經濟效益。
疫情改變了市民的消費習慣,也為商家的運營模式帶來革新。線下實體的社交平臺功能受到限制,用戶購買需求開始轉向線上,加速了線下零售企業的線上進程,也必然倒逼線上社群交流時間的增加,促使社群營銷轉化率和直播帶貨變現率兩個指數上升。
人的社會性和群體性是社群營銷的基礎。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社交和尊重需求是人類的欲望,而網紅的個人魅力與營銷過程中的實時互動,則成為強化購物興趣的核心,最終促成消費者購買決策,同時在社群中分享自己購物經驗,為品牌贏得良好口碑,吸引更多粉絲進行購買,為企業創造延伸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播帶貨便和社群營銷很好契合在一起,也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市場營銷的形態和模式。
直播與社群的結合,能夠突破傳播界限,提升觸碰客戶的機遇。社群營銷是去中心的營銷模式,它與直播進行全場景結合,可以更好地實現場景賦能,達成消費裂變。但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其他的方式輔助進行,如分銷、短視頻等:一方面,分銷能夠幫助商家更快地擴大社群規模,讓原社群成員主動幫助商家進行推廣;另一方面,短視頻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在直播前,短視頻能夠更生動地展示和宣傳,為后續直播打下良好的基礎,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持續觀看直播。
同時,由于消費者的需求越發全面及多樣化,商家要形成一體化的服務以適應用戶需求。帶貨主播們借助平臺后臺數據分析功能,根據消費者行為獲取消費者多變的需求,敏捷適配多種活動模式以及溝通方式,并設計多元優質的內容在多樣場景中立體化溝通,加速讓用戶共鳴,達成粉絲轉化。
在社群營銷+直播帶貨的模式中,重點是社群+,而非直播+。當今,是內容為王的時代,觀眾的眼光越來越刁鉆,無論是社群營銷還是直播帶貨,高質量的作品、策劃、商品以及高質量的解說才是王道。
在這個大融合的時代,企業或者個人要想更好地經營,需做到數據、內容、場景等核心營銷元素全面打通,直播帶貨與社群營銷結合讓布局更全面,并將豐富的營銷元素賦予更多樣的場景。
以往營銷專注于說服消費者,用最合適的價格、最好的產品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現在企業注意到,消費者是有感情的,如果能夠打動他們,他們會主動分享自己的購物體驗,間接影響所在社群;同時,消費者越來越看重他人的建議,如果企業能夠贏得用戶的青睞,進而能夠通過口碑吸引整個社群。
改造原有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公域流量平臺,用戶是流量,需要花錢購買。而私域流量池,用戶是自己的,可以反復利用且免費,可以直接觸達用戶。企業如何將公域流量平臺的流量導入私域流量池,是把握好用戶交互到交易的第一步。
讓消費者“社交”起來,通過聊天、互動、玩游戲等方法讓消費者成為口碑傳播者,讓品牌更加鮮活。企業的產品、自身形態也要社交互動起來。例如字節跳動公司旗下抖音、今日頭條等公司,對每一類產品都會有多個細分的產品進行重疊,產品之間會相互推薦,形成一個產品的網絡。社群矩陣建立的必要性就在于用戶需求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以往的營銷模式下,企業注重與顧客之間的交易關系和營銷結果,以顧客與金錢為績效目標,而現在的用戶交互模式,更強調經營過程、顧客情感與體驗,以顧客滿意度為考核指標,思維模式更感性,決策導向更長遠。
社群的關鍵不是企業與顧客的互動,而是在企業的支持下,讓用戶之間互動,將資源互為利用。社群的營銷和交流本質上是建立用戶的交互,直播帶貨的本質就是互動,引起共鳴。用戶如果對企業擁有共同的認同度、契合度、支持度,則能夠形成圈子,成為企業寶貴的資源。
企業直播必須是立體生動的,才能拉近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增強互動性。那么,直播的畫面質量和播放流暢程度,就是第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題。從現狀來看,各直播平臺直播的流暢與否完全依賴于外部網絡,一旦室內活動現場網絡擁擠,直播就會卡到使用戶難以忍受。直播帶貨本質上是將線下銷售的場景轉移到線上,用戶的體驗感很重要,如果不能提供一個穩定的網絡平臺,場景就很難做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更不用談主播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
依托于KOL存在的“電商+直播”的營銷模式成為現階段商家在營銷策略上的主力軍。現如今,KOL在品牌營銷的過程中已經是帶動消費,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的重要一環。
在泛娛樂化的網紅經濟下,流量、KOL、品牌營銷相互交織,消費意見領袖密切影響著品牌營銷的價值,而用戶愿意進行消費是建立在對意見領袖信任的基礎之上,因此,直播在具有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堅守銷售的原則,杜絕虛假營銷,才是直播帶貨可持續發展的必經道路。
商家在品牌營銷的過程中應選取符合品牌氣質的KOL。有研究表明,KOL直播“帶貨”這一模式可以很有效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帶來極高的商品轉化率。同時消費意見領袖直播“帶貨”也是一個極好的讓消費者對于產品乃至品牌產生認知的機會。符合產品氣質的消費意見領袖在直播過程中,可以讓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建立在KOL較好的氣質之上,給消費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