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威 涂寅翼
摘 要:學生的體質水平不理想、近視率高等體質健康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是“家校社”需要合力解決的重要問題,關系到《健康中國2030》遠大目標的實現。通過在全鎮普及開展《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手冊》課程,推動中小學“家校社”三位一體形成,形成“家校社”三位一體的策略。基于相應的現狀可以加強學校體育對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的指導與干預,也可以將學校的一些課程推廣到社區,真正做到一體化,同時以體育作業為橋梁,進一步推動“家校社”的三位一體。
關鍵詞:近視率;課外鍛煉手冊;三位一體;體質健康
基金項目:本文系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體育‘三位一體課外鍛煉機制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NH2019061)。
新華社的一篇報道:中學生運動會記錄40年無人能破,好日子為何培養出弱孩子?作為一名一線體育工作者,不由深思,影響學生體質的因素有多個方面,其中“家、校、社”最為重要。目前,學校體育已經在不斷地完善,為何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呢?如何才能有效形成“家校社”三位一體合力發展的良好局面?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離不開學校體育的指導,同樣也離不開家庭體育與社區體育的監督與協助。推動“家校社”三位一體合力發展,是改善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要手段。
一、“家校社”三位一體開展現狀
(一)“家校社”開展體育鍛煉的力度不均
根據里水鎮展旗學校校醫的統計發現,2019年第二學期開學典禮上,有43名學生出現頭暈或是其他的身體不適的情況,但是,到了散學典禮的時候,卻只有2名學生會出現身體不適,這又是為什么?根據醫學研究表示:學生在寒暑假期間,缺乏體育鍛煉,身體機能狀況下滑很嚴重,心血管應急功能遲鈍,所以開學典禮上會出現體力不支等現象,而經過一個學期的學校體育訓練,學生身體機能回升到峰值,所以散學典禮很少出現身體不適情況。這充分說明了“家校社”三方開展體育鍛煉的力度不均勻,導致體育鍛煉在學校之外得不到有效的延續。
(二)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不理想
佛山市教育局聯合七大部門下發了《佛山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中強調學校要做到每天保障學生運動1小時,每天要保持室外運動,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的近視率問題,促進其體質健康的發展。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在已經提上工作的議程,可見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存在不足,也說明了上級教育部門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視。為了了解學生課外鍛煉情況,特對廣東實驗中學南海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廣東實驗中學南海學校初一至初三學生在校課外時間平均每天超過1小時,符合教育部的相關要求。但是周末初一至初三學生每天都能有開展課外鍛煉的學生比例分別是29%、43%、32%。沒有開展或是偶爾開展的學生占大部分。校內鍛煉時間與校外鍛煉時間有著很大的差距,說明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不理想。
(三)“家社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開展相對獨立
學校開展體育運動,一般都是以學生為主,比如:學校田徑運動會、校園足球、籃球聯賽、廣播操比賽等,都是以學生為主的體育活動,而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相關聯的一般是校園親子運動會,這樣的合作是非常短暫的,也是有局限性的。而目前家庭體育或社區體育的開展也很少與學校體育有聯系,例如:社區籃球聯賽、社區運動會等,很少有學校與社區聯合舉辦的體育活動,目前學校、家庭、社區三者之間的體育活動大部分是相對獨立的。
二、制約體育教育“家校社”三位一體發展的因素
(一)電子產品導致學生不愿意出門
根據2019年《教育觀察》第8卷《電子產品對我國青少年視力的定量調查研究》可以看出,學生視力健康問題和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是呈現正相關的趨勢,由兩者的關系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中學生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對學生的視力有著正相關的影響,當經常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超過1小時的時候,學生的近視率就會達到70%以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國家要求學生每天保持一小時以上的室外鍛煉,周末兩個小時以上的室外鍛煉,保障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二)家庭體育開展不夠深入
現在的家長對學生健康問題非常重視,根據睿藝俱樂部對全國6000多戶家庭調查所得的《2018年全國青少年開展體育鍛煉報告》,其中表明:89.8% 的家長希望通過周末體育培訓班的形式,促進體質健康與培養運動興趣愛好。但是根據學校對學生家長的調查研究顯示,有73%的家長表示很少與孩子們一起進行體育運動,家庭體育開展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運動愛好或運動習慣的形成,所以家庭體育開展不夠深入是不利于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
三、推動中小學“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建議
(一) 學校體育加大對家庭體育的指導影響
學生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所以指導家庭體育我們可以通過學生去傳遞,在培養孩子課外體育鍛煉的方法與手段上施加影響。比如在《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手冊》中設立一項兩周一次的家庭課外體育拓展,并通過貼照片與完成后獲得活動學分等手段去刺激。學生要完成學分,只能通過家長一起去完成拓展,以這樣潛移默化的形式來促進家庭體育的發展是非常實用且有效的。
(二)將校園體育場所對外開放落實到位
校園體育場所對外開放,能最大限度促進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也為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提供更多的場所。所以,我們應該在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巧用管理方法,分配好時間與資源的使用。比如:加強校園監控力度,保證做到愛護校園人人有責,誰碰壞誰負責;辦理課外體育鍛煉進出校園卡,在規定的時間憑卡進出校園進行身體鍛煉;安排專職的教師進行開放時間管理;等等。
(三)學校體育課程與社區體育的合作
1.開展社區體育鍛煉比賽。學校、家庭應該充分利用社區的方便性,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一些學生或親子的體育比賽,讓學生或家長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比賽。為增強比賽的吸引力,比賽還可設置不同類別的獎項,可以是物質方面的獎項,也可以是學習方面的獎項。社區組織舉辦體育比賽時,可通過發布海報、學校宣傳欄、入戶宣傳等多種途徑,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比賽中。學校應該多提供比賽場地,促進學校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
2.開設社區體育課程。學校為社區提供一項或多項社區體育課程,由社區自由推廣普及,最后促進社區體育發展。比如:廣場舞是社區中老年人體育鍛煉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健美操則是學校里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它們兩者之間有很多相近的特點。那么學校可以將簡單的健美操課程推廣成為社區體育課程,在小區內定時定點開設健美操課程,擴大健美操群眾基礎,提高影響力。
根據上述,發現了目前“家校社”依然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也驗證了以《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手冊》為實踐基礎,有效推動中小學“家校社”三位一體發展是可行的。三者合力發展對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以及降低近視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三者的關系中,學校體育是推動者、指導者、策劃者等多重重要的角色。家庭體育則是學生鍛煉的監督者、參與者、合作者等,是影響整個活動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參考文獻
[1]何晨陽,張榮鋒,楊穩璽.中學生運動會記錄40年無人能破,好日子為何培養出弱孩子?[N].新華社,2017-9-15.
[2]劉燁.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訪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研究員[J].中國德育,2012,7(5):10-12.
[3]楊志英.淺析電子產品對中學生的影響以及正確使用措施[J].中國新通信,2019,2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