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主體,教師立德樹人觀念如何,教書育人的本領如何,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因此,探索課程思政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師的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關鍵詞:課程思政 元素挖掘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專業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的主力軍,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最大限度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推動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喚醒和培養各專業課教師傳道、育人的自覺與能力,是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的關鍵舉措。為此,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設計能力。
一、專業課教師要以大思政思維挖掘課程本身的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的實施不僅依靠教師自覺意識的養成,也對教師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課程門門有德育,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要求,反映了課程思政分布范圍廣、涉及學科多的特征。繁雜的課程與教學體系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對專業課教師育人能力的考驗巨大。破解“兩張皮”問題,提升教師育人能力,關鍵在于善用大思政,以大思政思維挖掘課程本身的思政元素。如何“善用”?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深用理論。理論只有深刻才能說服人。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挖掘各專業課自身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從理論的深度加以提煉,用深刻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如果淺嘗輒止,是難以說服學生的,更遑論形成思想認同和價值認同。
活用案例。案例是增強課程思政實效性的重要抓手,生動的案例能夠提高課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搜集和引入本專業領域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等典型案例,有針對性地挖掘、創造性地運用其中的思政元素,如“家國情懷”“為民意識”等,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活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動性。
足用資源。專業課蘊含的思政資源存量較為可觀,分布較為零散。應根據專業課的不同定位、性質等情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資源,形成挖掘的基本思路,合理設計挖掘的基本框架。教師之間可通過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共同體,應挖盡挖,可挖盡精,組織相關專家協同備課,實現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在教學中精準投放,并通過競賽等方式促進教師育人能力的良性循環提升。
潛用價值。任何課程都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基因,課程思政不是改變專業課原本的屬性、附著“體外”的思政內容,而是在專業課教學中以自身的思政元素潛隱地實現價值引領和素質提升。應充分提煉專業課中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或能夠啟迪其人生的價值導向,通過隱形滲透、元素融合等方式寓價值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獲得為人、為事、為學的道理。
妙用配方。教學組織設計是課程思政的配方。要在學習和吃透課程思政相關文件的基礎上,精準選擇思政元素,形成“鹽溶于水”般的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的教學組織設計大綱,并對照新時代思政教育的內容,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基于課程的學科屬性編制課程思政的教學指南,依據不同專業和課程特點,細化具體教學目標和流程,使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水到渠成般融入課堂,讓學生滿足求知欲,并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巧用方法。課程思政絕非對思政元素的簡單“移植”和“嫁接”,而是“潤物細無聲”地有機融合。由此考驗教師的教學方法、技巧和藝術等基本功。因此,教師要在融合的事前準備上下功夫,以多樣化、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多形式、多載體的教學方式深入學生、回應學生、關愛學生。
二、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能力途徑
每門課程都包含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豐富的“思想政治要素。 如何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道德規范,法治意識,思維品質,科學精神,創新能力,人文精神等要素融入課堂教學,需要注重教育路徑設計,加強思想政治要素與日常教學內容的整合。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研究學生的能力。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的研究,不僅僅了解其專業知識建構、學習習慣、興趣、能力等,還要對學生的思想、態度和價值觀等進行深度研究,以便于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課程與教材設計開發能力。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中,課程與教材開發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它關系到課程思政是否可行以及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取得預期效果。課程開發與教材設計能力的形成不僅僅需要教師個人積極主動摸索,在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專家、課程論專家等外部智慧。
課程思政的教學與管理能力。專業課教師不僅需要營造課程思政的環境與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需要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方式,有效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以保證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的評價能力。它要求課程思政教師能夠利用評價工具,全過程評價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時,教師還需要立足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維度,對教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以便于及時改進教學工作。
反思與發展能力。課程思政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問題,而基于問題的反思,借助反思推動課程思政發展以及教師個人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總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要始終抓住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提升專業教師思政教育能力,對構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吳春紅.高校專業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文學教育,2018(12)..
[2]柳逸青等.高校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剖析與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18(06).
[3]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
[4]劉磊.課程思政實現路徑的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03).
作者簡介:李靜(1977-),女,遼寧鐵嶺人,大學本科學歷,碩士學位,副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web前端開發、教育教學管理。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
課題名稱: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路徑研究
課題批準號:JG20EB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