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
一、案例名稱
本節課學習的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課時“法不可違”。
二、基本信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認識違法行為,知道違法行為的種類,了解到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
2、能力目標:學會辨別各種違法行為,遠離違法行為。
3、情感和價值目標:增強法律意識,知法懂法守法,做守法好公民。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違法行為的種類
教學難點: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使用多媒體展示材料)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人民法院嚴懲腐敗犯罪,2020年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2萬件2.6萬人,其中被告人原為中管干部的12人,對趙正永判處死緩、終身監禁,對賴小民判處并執行死刑,彰顯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
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這些干部受到懲罰說明了什么?
教師講述:說明了在中國這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無論是誰都不能違法犯罪,違法犯罪者不論是社么身份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現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我們應該了解法律,并自覺遵守法律,做守法的公民。那么我們今天來學習第五課第一課時“法不可違”。
(二)新課講述
目標導學一:違法無小事
1、法律的規范作用
閱讀課本教材中“運用你的經驗”
“小勤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要強的他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家里的負擔。看到撿廢品能賺錢,小勤決定試試。他來到建筑工地,撿了固定腳手架用的鐵卡子,準備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工地保安發現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讓學生分別扮演小勤、保安,以及警察,把故事情節演出來,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加入到學習中。
提問(1)小勤為什么會被送到派出所?
點撥:雖然小勤不是故意的,但他的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違法行為。
(2)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
點撥:可以,學習法律懂法律,就可以規避違法行為。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知法懂法的重要性,以及違法后需要受到懲罰,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避免違法犯罪。
1、違法行為的含義
閱讀課本內容“探究與分享”
鏡頭一:朱某撿到蘇某丟失的手表不歸還,蘇某向法院起訴最終判決朱某限期歸還。
鏡頭二:李某等人在體育館看比賽時做出了起哄打鬧等一系列不文明行為,多次勸阻都不聽,工作人員報警將其帶走。
鏡頭三:中學生趙某多次持刀搶劫小學生,共得1000多元,最后被判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
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這些人的行為分別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對社會有什么危害?
點撥:鏡頭一朱某是民事違法行為,造成了蘇某的財產損失;鏡頭二李某是行政違法行為,破壞了體育館的秩序;趙某是刑事違法行為,對社會秩序造成了影響。
提問:還有沒有知道類似案例的,大家一起來交流和分享?同學們對這些事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事例了解到不同程度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及他們所觸犯的法律及其懲罰,了解到違法行為的含義和分類。
目標導學二: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1、警惕身邊的行政違法行為
閱讀課本上的“探究與分享”
鏡頭一:謊報險情
鏡頭二:破壞鐵路封閉網
鏡頭三:毆打他人
小組進行討論分享:你身邊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點撥:鏡頭一屬于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鏡頭二屬于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鏡頭三屬于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
教師強調:謊報險情是指某些人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是達到某種需要,編造謊言造成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險情包括水災、火災、車禍等特別危險的情況,謊報險情不僅浪費公共資源還擾亂了社會秩序,這樣的行為違背了公安管理處罰法,必須受到一定的懲罰。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毆打他人都是行政違法行為。
【設計意圖】這三個案例都極有可能發生在中學生的身上,通過這三個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具體內容,并且讓學生了解到違法行為的危害,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警惕身邊的行政違法行為。
2、警惕和遠離民事違法行為
閱讀課本上的“探究與分享”
鏡頭一:買賣雙方簽訂合同之后,賣方收款卻只發放一半貨物。
鏡頭二:照相館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將其藝術照片展出,以招徠顧客。
鏡頭三: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其作品。
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以上這些行為違法嗎?違反了什么法?
教師講述:鏡頭一賣方不履行合同上的規定,讓買方受到了財產上的損失,影響到雙方的合作,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對合同的規定。
鏡頭二中照相館不經允許就展出了當事人的照片,侵犯了當事人的肖像權,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對肖像權的規定。
鏡頭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對著作權的規定。
點撥:這三項事例都屬于侵犯公民權利的民事違法行為。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
四、應用效果
本節課學習的是法不可違,在本節課中,學生通過課本中詳細的案例并且進行小組討論分析,認識和了解到了違法行為,也知道了違法行為的種類和危害,懂得了違法無小事,自覺地規范自身的行為和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增強了學生的守法觀念。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之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此,初中思政課教師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才能真正地在思政課上發揮出立德樹人的功能。在思政課上,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看待現實,樹立正確的目標,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教師在教學課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按照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規律來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方案。思政教師也要創新自己的話語方式和教學方法,提升自身授課的親和力,讓學生對思政課充滿興趣,從而自覺地投入到思政課的學習當中,讓德育教育滲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思政課教師也要注重運用新媒體技術,采用圖片、視頻等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思政文化素養。在初中思政課的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讓“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更好地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