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情緒狀態有利于學生外語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英語課堂上做好情緒管理,能取得更高效地教學效果,學生能更輕松地進行外語的攝入與記憶,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情緒管理 英語課堂 情緒調節
一、引言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情緒包括良好平和的心境,快樂愉悅的心情等。而消極的情緒包括焦慮不安的心境,憤怒煩燥的心情等。而情緒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由此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在英語課堂上做好情緒管理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思想和心靈交流,提升教學的效果,構建更和諧高效的課堂。
二、情緒管理對于英語課堂管理的意義
在英語課堂上做好情緒管理包括兩方面內容,既包括做好學生的情緒管理,也包括做好教師的情緒管理。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調節好情緒,以積極快樂的情緒投入英語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二語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積極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從而取得更好的外語教學效果。同時,教學是雙邊的活動,既包括學生的學,也包括教師的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良好的心境、親切的微笑,會給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思想狀態上的放松,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情緒管理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師生間良好的情緒管理有利于教學雙邊的相互促進,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英語課堂上不但自身要做好情緒的管理,也要引導學生做好情緒的管理。在英語課堂上如何做好情緒管理,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闡述:
1、教師個體做好情緒的調節。
針對英語的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背景,這些是上好一節英語課對于教師的硬件條件要求,而一節英語課的好壞,也受教師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境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前進入教室前,要把自身所有不良的情緒盡量克服掉,以積極飽滿的情緒進入教室,開始課堂的教學。相信教師的好情緒會給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更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之更樂意跟著老師進行課堂的學習。反之,倘若一位英語教師即使自身具有很高的學科水平,但是對于教學缺乏熱情與耐心,課上不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帶著壞的心情上課,在課上經常發脾氣等,這種情緒狀態就會影響學生,讓學生體會不到上英語課的快樂,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教學也難達到好的效果。
2、教師的教學藝術引導學生構建良好的情緒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成為一位積極情緒的引導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緒氛圍和情緒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良好情緒中進行外語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如果學生是在充滿焦慮感的情緒中學習外語,學生的大腦對于外語的攝入量會顯得更加地少和抵抗,相反,如果學生是在充滿樂趣和成就感的情緒中進行第二外語的學習,學生會更加容易地記住詞匯與外語的規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成為課堂積極情緒的創造者,也要求教師要有教學的藝術,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化枯燥的知識為可理解可接受的語言,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會在游戲教學和歡笑中快樂地學習,同時愛上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
3、學生自我做好情緒的調節
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學習者,是課堂的中心,因此,學生自我的學習狀態調整更是內在的主要動力。外語學得好的學生,大多數是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對外語有濃厚的興趣,愿意在課堂上積極地參加教師組織的小組活動,積極地開口,在小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和成就感,以此更加有動力地進行外語的學習。相反,如果學生對于外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低下,無論是教學水平多高的老師都無法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驅動力,因此,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做一個積極情緒的自我調節者,在每節課上課前積極地調整好自己上課的學習狀態,積極地參與課堂上教師組織的各種語言操練活動,在語言的實踐與操練中獲取成就感與快樂的情緒體驗。同時,語言的學習也需要學生課后的復習與鞏固,在課后當學生自己面對二語的學習時,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與狀態也更能取得良好的記憶與復習效果,因此,外語的學習也強調學生要做好自我情緒的調節。
4、家校為學生共筑良好的學校和家庭情緒氛圍
家庭是學生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大于身教,父母間融洽的相處模式,穩定的情緒以及快樂的家庭氛圍在不知不覺間都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成為具有積極情緒,積極樂觀的人,帶著這樣的情緒回到學校,學生自然會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每節課的學習當中。相反,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經常無休止地爭吵和發脾氣,就會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到很壓抑,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通常在學校就會是性格內向與孤僻的學生,不樂于與同學和老師交流,缺乏良好的情緒與狀態對待學習。因此,作為父母,要盡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情緒與家庭氛圍,讓孩子成為心理健康,具有良好情緒的健全的人。同時,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應為學生創造良好輕松的學生氛圍,不給學生過多的學業負擔以免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家校共筑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情緒氛圍。
結語
在英語課堂上做好情緒的管理,不但要求教師個體要做好情緒的調節,在課堂上創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學的藝術引導學生群體建立對外語學習的積極進取的態度與情緒狀態。同時,也需要家校共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緒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情緒包圍下快樂地進行英語學習,收獲更高效快樂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盧家楣. 陳念劬.徐雷.陳葉梓.吳潔.王榮.葉為鋒.李秀君. 中國當代大學生情緒智力現狀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16:39(6),1302-1309
[2]成穎.班級團體輔導提高高中生情緒智力和心理韌性的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馬楨楨.班級團體輔導對提高小學生情緒智力干預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8.
[4]郭倩.初中生感戴、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5]趙歡.農村中學初中生情緒管理能力特點及干預——以四川攀枝花市紅格中學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16.
[6]梁潔.情緒智力、社會支持與大學生適應性的關系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高小旋,1985.11.05,女,漢族,廣東汕尾,中學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心理學研究,學歷 研究生